初学习字
粗则豪而失微,
精则谨而无韵。
缓则滞而无筋,
急则病而无骨。
学习的要点在善于总结。总结,是把所学内容提纯的过程,是把体验中的“惊鸿一瞥”放慢~看清~显现,提到意识的当下,不断丰富,不断突破自我生命的设限。
我学习到的是……
我的体验是……
我发现……
初入书道,先习笔画,若知笔画,须探其源,下按上提,左开右合。按提之轻重,开合之弛纵,皆在一个“度”字而已。于相能见阴阳,便是见道。执两极用其中,即是知“度”。“度”之驾驭唯在一心,用心功夫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曰“心行见于事,事显修于心”。
人一生不断调整的是人生的内容,不管是从无钱到有钱,不管是从小事做成了大事业,不管我们怎么的变化,焦点还是在折腾内容本身。要想自己的人生有所不同,焦点和用功点在重建你的人生范畴,因为范畴决定内容。清晰范畴、尊重范畴、建立范畴、坚守范畴、成就范畴、成为范畴。
书写过程中,每一笔“到位”是关键。这和初学时对基本功的领悟深度有关,这个领悟过程由浅入深,是要不断揣摩探索,临摹字帖须善观,由观入心,心到笔到,笔画自然到位。
书写的过程,就是你做了一些事。只要你做了,这个世界就一定会有回应,笔笔不虚,字字有应。有“应”,就会有觉知,有“觉”就会有“受”,如果我们停留在“受”之中,是不会进步的。所以,通过这个当下的“受”,悟到了什么,是很重要的,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只要做了(践行),就会有感应,应而感觉,觉而感受,受而感悟。
笔者,体质柔,具弹性,相如锥,用则莫测,千变万化。心者,至柔至坚,无形无相,然不离形相。笔与心同,故笔为心之使,字为笔之臣,字由笔生,显心于念起之时;意动笔随,率性于无扰之间。心助笔行,笔随心动。
于一豪端现万千气象;坐王城里写心月朗空。
弘传书道领众熏修抄写经践行,即是布施;
调笔润墨心无干扰专注书写,即是持戒;
提起放下允许面對坦然担当,即是忍辱;
不辞尘劳信念坚定发愿励行,即是精进;
保持醒觉了了分明守一不移,即是禪定;
梦幻墨影归元多途不离方便,即是般若。
茫然困惑是一个很好让自己醒觉的机会,也是一个醒觉的开始。允许自己在茫然困惑中不段探索体验它,而不停留。如果还有需要我们做的,那就是沟通这个体验,不需要答案,答案会让我们结束探索。
心在之处,一切皆在。故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若心能在,诸境现前必不能侵扰,而非对境不觉。接事应物,若得自在,必知境,敬境,顺境,造境,守境,成境。随心游境,而不逾境。
了了分明,身轻心定,不落情见,无为担当。
习字当持中、守正、善和、向美。故中正和美谓书道之精神也。
学书通静,能降烦龙。
澹泊清心,致虚守一。
红尘浮世,热恼纷纷。
习字入静,静可归元。
书道读帖,是学书的一个重要方法。所说读,并非出声去读,而是“观”之意。要将古人法帖学到手,要靠临摹,而比临摹更重要的一个环节则是读帖。读帖可以锻炼人的眼力和心力。只有使帖上之字入于眼,记于心,方能临时出于手,显于纸。如果眼观不准,心记不住,手是难以表现出来的。
提提嗓子:“做个有心人!”
学会静心,知止心明。
善于用心,唯识唯心。
合一专心,守一不移。
事事尽心,尽力随力。
时时安心,安住随缘。
《文字论》:“心若不有异照,口必不能异言,况有异能之事乎?”心不仅要有觉照,还要有不同常人的特殊的、甚深的觉照,这是关于醒觉能力。口能言是关于沟通能力的,有“异照”才能有“异言”,才能做出异于常人的“异能”之事。所以,心的醒觉力是根本。
写经是一个修证的法门,是一个受用的法门,只有把所学“中正和美”的书道精神落实在修行上,才会有受用。对于写经的人来说,学习书道的受用表现在:信心的提升,智慧的开发,烦恼的淡化,事业的成就,人际关系的和谐,家庭生活的美满。
学习书法就是要手中这支笔当作生活中的“定海神针”。
通过习字规范我们的生活,通过习字来去除外在对我们的干扰,通过习字守住我们这一颗宁静的心。
以书入观,觉在当下;
随观得解,悟在当下;
随解起修,行在当下;
行起果现,证在当下。
学习书道,就是要自己去践行体悟书法本身所具有的“化育”功用,只有化掉内心的郁气、戾气、怨气,才能有喜气、和气、正气,才能显现生生不息“育”的能力,这个“育”就是无私的给予、付出、布施。
习字的过程,即是降服自心的过程。观字使人心坦诚,磨墨令人心沉静,勾描教人心精致,临摹使人心谦卑。
每天书写是让我们的心有一个归属感,回归自己的内在,和自己的心在一起。以此来用心,专心,尽心,来安顿自己的身心。心安则身安,身安则道隆,我们的工作,家庭自然得到安顿。
老实地书写每一笔,不攀缘;诚实地面对每一笔,不自欺。汉字讲究空间,字与字,行与行,字内字外,都有空间。空间即自由,心满则字死,心空则字活。
字如其人,横竖撇捺尽现内心起承转合;书为道法,起心动念终归当下笃定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