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时晴
01原文阅读
02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写道:找出“关键词”避免“抽象词汇”罗列是写出评论的一个技巧。而关于“如何找到关键词”作者并没有给我们明确的指示。
而在今天读书、拆书过程中,我学习到:原来寻找关键词最简单的方法便是“引用”。
何为引用?(WHAT)
很简单,拿我们常见的书评和影评为例。如果打算给一本书写书评,我们可以从中选取一部分或者机部分我们感兴趣的文字进行引用,然后针对引用文字展开评论。如果打算给影视作品写评论,我们则可以引用感兴趣的“经典台词”,然后进一步展开评论。
为什么“引用”对于写评论这么重要呢?(WHY)
原因一
“万事开头难”,写文章尤其如此。不知你是否也有和我类似的感受?写文章之前最苦恼的便是:不知如何起题目、不知如何下笔。而一旦开始写了,反而觉得突然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
同样的道理,写评论之前,我们往往苦于不知从何说起。而运用“引用”的方法,我们可以在文首就将要引用的部分写出来,这样会给我们一种暗示:我已经开始写了。而且在眼睛看来,我的确已经写了不少。
这样我们的畏难心理在写下“引用”部分的瞬间,其实已经克服了一大半。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当我们在电脑上敲下“引用”部分,这篇评论我们便迈出了很大一步。
如今我们写文章基本都是通过电脑等电子设备起草、编辑,这样一来我们不必担心,“引用”位居文首,不伦不类。等文章基本成型,再作剪切、调整,轻轻松松便能搞定一篇评论。
原因二
“引用”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观点。
众所周知,对于评论而言,“观点”至关重要,读者希望看到的就是我们的中肯观点,没有自己观点的评论算不上评论,甚至连“读后感”“观后感”都算不上。
但是,尝试过写评论的人最清楚,面对评论对象,我们有很多主管感受,我们能快速说出这部作品“好”或者“不好”,但是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和认知就要经过深思熟虑了。有时候甚至感觉绞尽脑汁也不知道怎样去作出合适的评论。
因为我们看到的和脑子里思考的都是一整部作品,面很广,很难找到切入点。而“引用”则能很好的帮助我们把视线和思维集中到我们喜欢或者感兴趣的某个片段上。
面对着自己感兴趣的点,我们自然不难产生独特的理解和观点。所以说,如果“引用”选择恰当,那么好的观点自然而然就浮现在我们脑海里了。
本书作者斋藤孝指出,他本人也经常用这个方法写专栏等文章。细细研读之后,的确感觉“引用”是写评论的一个突破口,学会了“引用法”,很多难题便迎刃而解、不攻自破了。
03
那么具体我们应该怎样使用“引用法”写评论呢?(HOW)
根据作者的描述,我作了简要的梳理和总结,以写书评为例,“引用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步骤:
认真阅读要评论的书籍,对评论对象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和认知。这是我们写评论的前提,如果只是粗略浏览,便开始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测展开评论,这是对书籍作者和书评读者的不尊重。
凭自己的“感觉”或者“直觉”选择感兴趣的部分引用,“感觉”或者“直觉”说起来很抽象。按照作者的说法,当你感到“喜欢或讨厌”“感觉不错或感觉很差”,这就够了。引发我们兴趣的部分必然是跟我们以往的经历、阅历想契合的,我们自然能侃侃而谈,讲出一些独到的见解。
选取了“引用”部分后,接下来我们便要冷静的思考:我为什么选取了这部分?然后将理由落到文章中,这便是所谓的“评论”。
最后,我们要做的是,把贯穿“引用文字”的观点用一个标题展现出来,这样文章的题目也有了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其实写评论好像也没那么难?
到目前为止,对于日本作家斋藤孝的《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这本书,我已经完成了第一章的拆解练习,这一部分讲的是“通过写评论提高思考能力”。
刚收到这本书时,我快速阅读了一遍,感觉语言略显晦涩,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用“拆书法”深入阅读、思考之后,我发现斋藤孝的观点、方法实用、新颖、独特、很有操作性,如果你也在尝试写评论,不妨读一读这本“教你如何产生独特观点”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