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过年的感觉越来越淡薄了,也许是是经历了太多的事,也许是见过了太多的人,曾经纯朴的心,变得物欲厚重起来了?还是最初的简单,演化成今天的圆滑世故了?
正因为长大后,对于过年的淡漠,所以特别想念起儿时那遥远的的小山村……
那时候,我还小,小山村也还是那么质朴,还是那么简陋,还保留着原始的美,尤其在冬季,北方的大地总是一幅银装素裹,在洁白的背景下,矮矮的小平房,房前屋后的枯藤古树露着黑色的风骨,家家院子有着金黄色的玉米堆,屋檐下的火红的辣椒串,傍晚袅袅的炊烟,家家户户透出晕黄的灯光,记忆中的小山村安静纯美……
北方的冬季是安静的,闲适的,劳作了一年的人们都在“猫冬”。
只有在临近过年的时候,小山村又变得活络热闹起来。
记忆中,一进了腊月,那些年复一年的准备,又开始了,最先做的就是蒸豆包,这是北方人记忆深处的味道,用黄色的黍米粉,经发酵,做皮,包裹红豆馅,有小孩拳头大小。
在小孩子的眼里,蒸豆包也是很有仪式感的,家里大人请左邻右舍的叔叔婶婶,大伯大娘来帮忙,女人们负责包豆包,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一边干着手里的活,一边开着玩笑,脸皮薄的年轻姑娘媳妇,经常被七大姑八大姨的“过份的笑话”说的面红耳赤,屋子里时时穿出“哈哈哈”爽朗质朴的笑声……
男人们则在外间厨房,忙着烧火,放笼屉,盖锅,一个土灶,可以蒸上下两大屉豆包,沉甸甸的,都是力气活。他们不像里屋的女人那样“叽叽嘎嘎”的,他们抽烟,说着今年的收成,预计明年的光景,这些对于小孩子老说,那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他们只管屋里屋外到处乱跑,跟着大人们哈哈的笑,有时候也被呵斥一两句“瞎跑啥”“你们跟着笑啥呢,听懂了吗”,于是大人孩子“哈哈哈”起来,那种快乐无以言表。
豆包蒸熟了,黄灿灿的,热腾腾的,讲究的人家还会在豆包上点上玫红色的小点点,让人想起古装美人额头上的胭脂印,这时一股香甜扑鼻而来,小孩子急不可待地伸手抓去,完全不在乎被烫着,“急啥,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大人们又要骂了,小孩子才不在乎呢,仿佛要过年了,有资格“放肆”一回了,抓起豆包,左手换右手,右手换左手,撮起小嘴不停地吹气,恨不得一口就吃进肚里。刚出锅的黏豆包可真香呀,可真甜呀,我记得我能吃三四个呢。
冷却后的豆包,被大人放在铺着新席子的架子上,就这样一屉一屉的捡出来,放在席子上,经过一夜的冷冻,第二天都变得硬梆梆的,然后收起放在一口大缸里,密封,就放在外面,一口口大缸就是我们“天然的冰箱”,绝对环保。一直可以吃到来年春天。
接下来就是杀年猪,这在小山村,可是件隆重的大事情,小孩子又想看,又怕看那场面 ,最开心的就是看着妈妈做的杀猪菜,大块的五花肉,煮熟,下切得细细的,嫩黄或者娇绿的酸菜丝,喷香的血肠,现在想起来都能流口水呢,于是乎,屋子里,亲戚朋友欢聚一起,喝酒吃肉,屋子外面,大雪纷飞……
过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就开始打扫庭院,贴春联,我家的门框上就贴着: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人间福满门。水井台上这是“龙泉旺盛”,鸡笼呀,猪圈呀也都贴起来,“肥猪满圈”,“金鸡满架”,到处可见“五谷丰登” “五畜兴旺” ,好不热闹。
小山村就这样,每天都充满着喜庆,空中漂溢着香味,一直到除夕之夜,家家放鞭炮,放烟花,小孩子的快乐都达到了顶点,小小的心里已经盛不下了,一波一波地往外荡漾……
如今我们都已长大了,住在城里的高楼大厦中,大人的快乐,不再如儿时般简单,那般容易满足了,有很多年俗也不能准备了,可是儿时的记忆,儿时的年味,儿时的小山村,永远伴随着我们,温暖着渐冷渐淡的心灵……
#羽西X简书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