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就随便抒发了一下感慨,关于某人的博客,直到半个月前,终于如愿以偿的看完了,心里挺复杂的,我知道,因为已经时过境迁了,我还抱着初识她的那种希望是不可能的,我现在遇到的问题是,怎么好好地描述现在这种感觉,遗憾?无奈??这些应该都有的。
在缅怀一些小心思之前,我忍不住想起了通过博客了解的其他一些人,包括这位在内,有两三位我都曾经视为偶像,又无处言说,以至于现在,我想要描述他们,都成了晦涩,羞耻,压抑。我想起了成长过程中那些日子,自卑自闭,随之而来的恐惧,对目光的逃避,在我的世界里,一直有一个潜在的空间,只有我自己,和我羡慕而害怕的人。
我不知道历史和机械决定论究竟怎样才能很好地描述它们,描述出一些意思,并且为我带来几个聊天的朋友。比如我的经历,我害怕质疑,我理解质疑,所以没办法好好描述这一切。就这句话这里,似乎是个门槛,我们的语言习惯是个陷阱,利用它本身,走出陷阱,在我羡慕的人那里,似乎是可行的。
我无意为她加上某种光环,她就是有光环的,从我知道她这个名字开始,我只能选择写作,紧紧抓住,绝对不能放弃。所以一切我见到写作上的榜样,都是有光环的,阅读她们的文字,一步一步给我创造出了一个幻境,幻境之外,一律视为荒漠。
我不知道怎么表达这种情绪,对有些人来说,可能是忘记了就不存在,可是我不是。我这些年想要的都是些什么呢?认同感吗,满足感吗,还是别的什么……
看她的经历,像考据一样,这是我的一种生活乐趣,这种乐趣就是从开始读她博客开始的,也无非是我觉得她写作轻松,愉悦,信手拈来,她当时是高三,透过她的写作,可以看出她高三的生活状态,至少在那个时候的我看来,是一种很自信并且游刃有余的状态,有时候,又显得有点纠结,有点为某些小困难而懊恼。有时候的文章我现在看来,也有点读书时写作的特点,看不到一些经验之外的世界,那么只能用些花边好好打扮自己经验之内的一点点世界。不过让我嫉妒的是,就她那一方小世界,似乎也比我同龄时更成熟,更快乐,更有希望。不过也可能是我的错觉。
她去复旦上学的时候,我刚刚开始上高中,也就没多少时间再看她博客了。从那时候开始,我动了个念头,开始把她的博客“存着”,等我高考完了再看。结果,真的高考完了,甚至有幸也考到了上海,也许似乎有机会能见她一面了,可是这个时候我似乎并没有提起太大的兴趣去完成这些事情,当然,关于我的大学生活,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忧喜参半。真正重新一篇篇读她的博客,已经到了毕业后一年多的现在,她有一个系列的文章,叫作“高考倒计时”,她在备战高考的时候,我则在中考,这种感觉很奇妙,虽然是不同阶段的门槛,但是我也从她那里寻找着一些信心和鼓励。最近补看她上大学之后写的那些文章,是另外一种感觉。我看到了她从高考结束之后报志愿所经历的纠结,大学的学习和实习,专业的调换,工作的忙碌,还有最近的辞职,换工作。我觉得似乎有点像某种轮回,我像是一个一直躲在暗处学着她的步伐但又学得歪歪扭扭的别扭学生。心有不甘,似乎自己在奋力做到一些自以为的小小的成绩,但也一直做不到。
但是,反过来,某种情绪化的过分自怨自艾是不太好的,我也许不够那么洞悉生活,但这点敏感度还是有的。其实我是想说看到她的成长道路,再看我的,有种感概,因为我曾经一直以她为一个写作上的榜样,当然也是以写作为学业的榜样,但是,直到我现在看完她博客上所有文章,才知道,她也许仅仅是把写作乃至读中文系当做一件证明自己所谓价值之外的无心之柳去做的,写作纯属娱乐,换专业到中文系是无奈之举。而我呢,我好像跟着一种影子走了好久,当然了影子的意义是我自己赋予它的,但是我觉得遗憾,我期待的某种有点自我,但是绝对不是无耻自私的戏剧性场景,终究没出现。也许有人要出来说一句,是我自己进步了,是我自己眼光更开阔了,所以,不必再去追求一个曾经的幼稚目标,这个我认同。但是,那些记忆呢?那些情绪呢?我还是挺不舍的。通行于世的道理几句话就能讲完,有人会说,人人都有这种经历,都有这种无奈。可说来说去就这么两句,这多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