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如“大学生直播卖菜月入十万”、“某某企业靠单车获数十亿投资”、“开挂的人生——刚毕业大学生坐拥数套房产”的网络消息总会一次次刺激我们的神经——掂量着自己几千块的工资,幻想什么时候才能走上自己的人生的巅峰。
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的关注,不会去关注成千上万的直播或者创业失败的例子,而只会去关注有过跌宕最终却成为人生赢家的例子。这种幸存者效应无疑加剧了我们的焦虑。焦虑的时代恰恰最需要的是沉淀。
我想跟大家聊聊我的例子。
如何从内向害羞的学生成为三校辩论赛的最佳辩手。
参加辩论赛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看好,毕竟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有点内向的。觉得我在辩论的时候肯定会被对手的气场压的说不出话来,而事实是在模拟赛也确实如此。为此我用了不少邪门歪招:说话有没有理不重要,大声才重要;辩论直接无视对手;尽管这么做或多或少不被对手的气场所干扰,但结果是鸡同鸭讲,各自讲各自的。于是在师兄的指导下反思:辩论的关键在于对辩题剖析是否详细,以及论据是否准备充分。之后训练的方向也从发声这些外在的转化为内在的训练,一个辩题往往会从每个字去扣,从不同角度立意,跟队友进行头脑风暴。表面上看气势似乎弱了,但凭借对辩题分析技巧的积累,在现场思维更加灵活和清晰,最终获得了最佳的辩手的荣誉。
第二个例子是如何从班上尖子生沦落到考研二战。在考研的过程中我也走过一些弯路,复习的过程中我一直很焦虑。看着身边不少朋友同学都去实习赚钱,或者是有的人四处旅游,那种轻易成为人生赢家的感觉会让我怀疑奋斗有没有意义?这种焦虑让我难以沉下心来,特别是在专业课的复习上。导致复习就流于表面,没有深入去学习知识点,与以往的知识进行联系。在考试前还不知死活的压大题(真把考研当做期末考试了)——结果就是只压到一道题——导致了“二战”的发生。成功学最喜欢告诉我们成功是有技巧的,它不会告诉你成功是需要很苦的积累的,否则谁愿意信,谁愿意买他的书呢?为了平复焦虑,我们也会更加轻信技巧,而忽视了积累的重要性——后者是我血与泪的经验教训。二战的复习开始了,我也相信静静的播撒着的种子,默默的耕耘,收获的季节终将到临。
我们总是倾向于把成功看的太轻易了。(或者说我们太渴望成功也发生在我们身上了。)所以很多人愿意相信雷军说的小米的成功仅仅是因为站在风口。然而恰恰是雷军在金山工作的16年,默默无闻的16年,积累了技术,人脉,资金,还有判断风口等等能力,这些因素才共同铸就了小米。
越是焦虑越要提醒自己耐心去做积累,做沉淀,避开因焦虑所导致的短视带来的一个个坑。最后,“小明心理工作室”公众号愿意与你一起沉淀,积累。每周一篇关于心理学的科普文章带你认识神秘而有趣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