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在产品路上磕磕绊绊,总算有过一份正儿八经的产品实习经历。成长比较慢,但也收获不少。以前,在体验产品,提出优化点子的时候,总是零零散散,有一搭没一搭随意思考,更多从自己体验产品主流程时存在的痛点意淫。实习之后,慢慢形成自己分析的角度,体验一个产品时,能够相对快找到可能的问题和优化方向。这篇文章主要介绍「怎么发现痛点」&「怎么优化已有功能」。第一次码字,有点小紧脏。
一、怎么发现痛点?
用户、需求、场景,是产品经理牢记的口诀。痛点跟需求息息相关(知乎网友解释:用户痛点是用户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用户需求是能够解决所遇到问题的方法)所以,需求就是用来解决痛点的。一个痛点的解决方法有很多,产品经理要做的是平衡各个方案的性价比,鉴别当下最好的方案。对于产品小白来说,感觉每个 App 当下就是它最好的样子,根本无从下手啊,不知道它还可以变得多好。提出问题确实挺难的,所以才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实习中,我总结出的第一个思路是:面向对象的思维方式。每个产品中拥有不同的用户类型,包括内容提供者、消费者,而提供者包括官方运营和 KOL 等。在思考痛点的时候,可以拓宽思路,不要局限在核心用户群体,其他用户对产品也有所期望。比如音乐软件,主要功能是听歌,产品新人很容易局限在分析核心用户群体,忘记其他类型。作为一个产品人,考虑问题的角度要全面,运用面向对象的思维,我们可以发现音乐人也是重要的一类用户,他们希望平台可以帮助他们更好触达目标受众,提高经济效益。围绕变现问题,网易云音乐提供了打赏给独立音乐人的功能。
二、怎么优化已有功能?
第二个思路是:面向流程的思维方式。每个应用都有自己的业务流程,针对每个流程,我们可以纵向思考是否还有优化空间。作为电商平台,淘宝让大家可以在家尽情剁手,搜索-了解-购买-收货,是最基础的一个流程。当产品满足用户基本需求之后,那就要考虑能否提高效率?郝志中在《用户力》这本书解释互联网1.0 是流量当道,2.0 是注重“更”,需求的本质就是更快、更多、更便宜、更好玩以及更好的满足。如何提高效率,我们可以把流程细分,比如用户了解商品这个环节,商品介绍视频,更立体展示商品,节省用户时间。又如今日头条,利用算法推荐将用户获取资讯的效率大幅度提高。(算法靠谱性另当别论哈)
优化已有功能,我们可以横向参考当下热点、新技术。并结合自身产品,思考有优化空间。带宽发展带来的小视频形式是否能借鉴到我们产品中、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能否对我们的产品提供新的可能,所以需要保持对行业的敏感度,时常输入新能量。作为产品新人,日常可以去关注产品的迭代脉络,分析产品的发力点以及围绕主流程延伸了哪些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