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收到一封信,在这个年代收到他人亲自书写的感情,是一份荣幸。
对方是我素未谋面的读者,更进一层的关系是,我高中时小一届的学妹。过去并不认识,因为某次我在文中提到家乡,她一激动给我留了言,再细聊发现竟是校友。
信的开头她叫我维安,并把斟酌的过程以前写了出来:“在称呼你这件事情上纠结许久,最终在学姐与维安之中做出了选择”。
看得出来是个比较拘谨的女生。本以为会和我大谈大学生活的精彩或者说说对过去学校的共同回忆。慢慢读下去,我了解到她的大学生活并不快乐,她说大学和她曾经想象的并不一样。
“刚开始进入大学的我所憧憬的大学生活觉得不是这样的,陪伴在身边的绝对不会是终日的空气......
我用尽自己所能做到的事情来填满生活,最后到现在我也逐渐进入这样的生活状态,自身也能做到起码在异乡逢年过节的空虚都被赶走。
可真正让我崩溃的并不是孤单。我算是个敏感的女生,我可能比较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和评价。更不愿意处理人际关系带来的问题。”
接着她向我大概说了自己现在的状况:和大学里每天一起吃饭上课的朋友们闹了些小矛盾,对方对她的努力加以嘲讽,开一些有些过分的玩笑,她一直选择沉默,也想逃避,可是面对对方的恶语相向,她开始讨厌这样软弱的,表面上挂着笑脸但是内心不开心的自己。如今对于大学生活,更多的是无奈和难过。
说实话,维安现在其实对于一些敏感话题,比如宿舍关系,比如人际交往是有些回避的,虽然有很多读者和我提起类似的话题,我却不知道到怎样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因为我不是当事人,做不到完全的客观。
但是对于在大学里交朋友这件事,我想说: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选择朋友的权利,你要走出去,主动寻找与你志趣相投的朋友,而不是做一个壁花,等着别人来选你。
不是每个人都天生讨人喜欢,但是有些人懂得怎样让他人喜欢自己。想想在一些陌生场合,那些让你第一次见面就心生好感的陌生人,他们中大多数都是主动而亲切的。这种热情并不是一种讨好,而是双方都需要化解陌生和尴尬,而对方正好先伸出友好的手。
再来说评价这件事。我的观点是,可以接受议论,批评,但不能接受侮辱。
“议论”或者“评价”,其实是很中性的词,只是很多人对其感到害怕,害怕自己的自尊被伤害,害怕自己不被认同。但是换个角度想想,评价有时候是外界为我们树立起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议论来了解,认识自己。
可是千万不要完全把对自己的判断建立在他人的言语之上,那样的你就如同粉末砌成般,风一吹,就散了。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句话古已有之,你可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在哪里做得不好,问问那些你信任的朋友或者长辈们。然后在更多的时间里,你需要自省,需要改正,因为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
我高中时一个玩得很好的朋友,北方妹子,很漂亮。在我们如此南方的城市里,那地道的北方口音和一双乌黑闪亮的眼睛是很容易让人印象深刻的。
她玩得开,和男生女生关系都好,我们一起组织班级文艺活动,我们合得来,玩得很铁。
她有时候会忽然一改常态地沉默,我问她愿原因,她说起转学前的那些日子。
在她小学的时候,曾经被一些女孩子孤立过,她们在贴吧上指名道姓地骂,说着小孩子觉得很解气但是幼稚至极的词汇,原因是她和男孩子们玩得好走得近,在十一二岁每天叫嚷着画”三八线”的女孩子眼里就想当然地“坏”成了异类。在美国交换的日子里,老师对她也不太好,她是那种性格很直的女孩子,可是那些委屈和不服气,在异国他乡也只能自己咽下去。
虽然是云淡风轻地简单提及,我知道她在阴云密布的日子里独自走过很长的时间。
后来她上了初中,来到我们学校,没有人知道她的过去,她可以摆脱那些莫名其妙莫须有的标签,重新做她自己。我知道一直以来她对于友谊是特别珍惜的,那些我们交换过的贺卡里除了常规的互损,就是彼此最真诚的心里话。
我知道她曾经顶着巨大的压力,表面上还是阳光开朗,她坦言那些日子和那些糟糕透顶。别人的闲言碎语一度让她不知所措,好在现在走出来了。有些人,再也不用相见了。
那时候我并不能感同身受,但是我相信我自己的判断:她是什么样的人,我心里清楚得很。周围的同学也会清楚,大家都有眼睛,谁是什么样的人,其实大多数人心里都有数。
后来我经历了一些事情,想起她说的那些事情,就特别能理解了。
我不愿意从别人口中了解一个人,随其喜恶。也不希望把自己的主观评价强加给任何旁观者。每个人都应该通过与一个人的相处了解一个人。
前段时候刚好和她聊着天,说起以前那些事,我想起《无声告白》里一句话,就给她发了八个字:
“人生太短,而你太美。”
我是一个很在意别人看法和评价的人,我自己也承认这点。
在群体中,每个人都会是“评价”或者“议论”这个动词的施事者或者受事者。并不是你三缄其口,对你议论就会完全消失。
家中长辈和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是赞美还是损贬,你只需要听百分之五十。”因为有的好话可能别有用心,有的贬低可能只是情绪的溃口。
如果你正难以忍受着那些刺耳尖锐的骂声,那是一种失去理性的言语暴力。佛学里有个词叫做“观照”,就是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看透它的缘起和走向,想想别人为什么攻击自己。大多数的时候,回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如果你很深的去探究别人的用心,说不定会发现很多人性的阴暗面,你会发现很多张扬的攻击背后可能是非常卑微的心理。
其实每个人归根结底还是更加在意自己的生活,对于周围的事情本可以沉默忽略,偏偏有人喜欢对别人的一些说三道四从而纾解自己的内心,大家都是凡人,这样的事情常常发生,但是我们都应该学会自省。
管住自己的嘴,不要武断地下结论。管住自己的耳朵,不要听风就是雨。管住自己的大脑和心,不要被别人随便几句话就击倒了。
如果你是一面小池塘,那么一颗石头就会惊起不小的水花。如果你让自己变成一面湖泊,落入石块时哪怕偶有涟漪,却总能快速归于平静。那些五光十色的投影总是转瞬即逝,永恒的只有一大片如天空般的蔚蓝和平静。
我告诉自己还是要温润,要自持,要让自己变得不那么尖锐乖张。这并不是指去个性化,平凡淡漠而庸碌一生。
而是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里,我们可以选择让自己变得“迟钝”一些,尽量过滤掉那些影响自己心绪的,来自外界的没有实际意义的噪音,不动声色地走我自己想走的路,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有感而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