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三节说——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看到这句话,我突然想到自己,经常挑剔别人这做的不对,那做的不好,好像自己做的什么都好似的。
买车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把车视若自己的眼珠子,任何人借都不行。对此家人相当不满,我却不改初心。迫于家庭内部的巨大压力,不知在什么时候违心地跟女儿说,过了三个月热恋期,我的车你就可以随便使。
本来就是应付过关的话,所以根本也没往心里去。但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三个月之后,女儿要用车,我又是一副满脸不愿意。我心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你不知道你爸爸多喜欢车吗?为什么一定要借他心头肉?矛盾由此而起。
此时的我,满眼满心都是自己的理,我新买的车,我爱车如命,我从不轻易张口去借别人心里的宝贝——贵重物品,你也应该学会等等。一条条看上去很充分的理由。然而,就是这些理由,却让我和女儿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心理冲突。
看女儿跟我借车的行为——实在不合适,实在让我心烦。这哪里是她“眼中有刺”,女儿本人分明就是一根扎向我心的刺。
我拒绝了!
因为没有借车给女儿,她觉得特别没面子,回家干脆不理我(小孩子嘛)。女儿的表现,又反过来加重了我的厌烦情绪,对女儿的态度也更加恶劣。当时意识到父女关系出了问题。以前也出现过类似问题,但我并没在意。
这次,我想——那时女儿还小,应付的过;现在女儿已经大了,如果不找到根源,解决问题,不要说女儿,就连自己永远都过不去心里这道坎。
巨大的梁木还横在眼中,遮挡住了我看女儿的视线。
我眼中真正的梁木是什么呢?
马太福音第七章第四节中说: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内子也出手开口帮助我找原因查症结(出手——捶了我一顿;开口——骂了我一通(•̀⌄•́))。
经过条分缕析顺藤摸瓜(条分缕析,就是翻小肠,就像计算机记录操作行为的每一个错误都说一次;顺藤摸瓜就是祖宗八代诀一遍),终于,一个叫做“行为习惯”的家伙,被接连不断的反思炸弹炸出了水面。
行为习惯对我的影响。生长于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贫穷,寒酸,构成了我与人交往的底色,一直无法大大方方待人待己,抠抠嗖嗖小家子气成了我的日常行为特征。因为有这种底色,所以我眼里的别人也经常是小家子气的。这种行为对待外人,自己因为付出得少,还闹了一个心理平衡,也就罢了;以此法对待家人,就显出了巨大的弊端——因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家人只要简单的模仿,就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我。所谓以其人之道还诸其人之身。女儿用不理不睬这种方式还之于我身,难过痛苦却又无法言表。
1.从小听到的看见的,几乎都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用高标准严要求来对待别人,对自己则网开一面。
买车本来就是给家人用的,而我以为自己保持的不轻易借别人贵重物品的习惯,女儿也应该懂得理解,并执行于生活之中。实际上女儿并不了解熟悉,这一条也没有成为行为规则。这完全是在自己心里设定一个标准,然后,按照这个标准去要求女儿。女儿一旦没按我心里的标准去做(对方知不知道这个规则都是两回事),就认为对方怎么样怎么样了。这是一种相当没有底线的猥琐的心理、行为习惯。
墨索里尼总是有理,总是有理!
2.只管他人门前雪,不扫自己瓦上霜。
对别人的行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管对方的行为多么妥帖多么合适,只要不符合我心里的标准,那就是错的,就是不好的。是错的不好的当然就要指出,就帮助对方改正,这就是标准的“只管他人门前雪”。女儿吃饭唏哩呼噜非常快,我经常说她。实际上我吃饭比她还快。女儿熬夜不起早,我也经常说她,实际上我以前也是经常熬夜不起早的。仔细想想,任何人处在女儿那个角度,面对那样一个自己什么事都做,却颇多指责颇多指教别人的人,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无法接受吗?
明明是自己吃饭快,明明是自己熬夜不起早,却指责跟你学会了这一套的人,这不就是不管自己瓦上霜么?自己长着一双招风的大耳朵,却偏偏嘲笑女儿耳朵非常大,连遗传的常识都忘掉了,这样的人眼里岂止是有梁木?简直就是有眼无珠,叫做眼瞎也不为过吧?
看到女儿吃饭快熬夜不起早的时候,不要先考虑让女儿如何改掉这些坏习惯——拔掉别人眼中的刺,而是需要考虑这些坏习惯所来何由——自己眼中是否有梁木。
别人千般错,自己事事好。这种人对待所有的人和事基本上就是双重标准。
先去掉你眼中的梁木吧!
找到我眼中的梁木,并把它丢到太平洋里去,让我的心从此平和安详。辗转反侧感之念之,虽然不是上九天下五洋的艰难困苦,但依然经历了诸多迷茫困惑。
功夫不负有心人,原来这梁木就在我心中!
这梁木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就是对人对己的双重标准,就是接人待物的抠抠嗖嗖小家子气。
找到元凶,真相大白。我给你女儿打电话,向她郑重道歉,告诉她我的思想经历,也告诉她我以后的打算。我不知道女儿在电话的另一端是什么表情,是什么心理。然而我却因为去掉了眼中的梁木,从心理上有一种获得重生的感觉!
终于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不足,面对自己的错误,面对自己的软弱。很多人可能早已经闯过了这一关,然而对于我却是真真切切的第一次。
敢于用刀剖开自己的内心,呈现的是鲜血淋漓的现实,虽然比不得凤凰涅磐,确确实实是一次心理上的重生。
其实,不止于我个人,即便于职场,于家庭于婚姻于育儿这些事情,这个道理也是依然有效。
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五节说: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哪里是什么'弟兄眼中有刺'啊,你看到别人眼中有刺的时候,分明是在你的心里横亘着一根硕大无朋的梁木!
图文/天长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