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知书姑娘 图 | 网络
前晚的文章里写到我的表弟翔翔(舅舅唯一的孩子),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17岁两度自残,最终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曾说过:“我们住在彼此心里,死亡就不再是分离。”
当真正面临亲人离去时,那是怎样的一种切肤之痛?在绝大多数人心里,还是难以直视“死亡”这道命题。
表弟的离开给舅舅和舅妈带来了悲痛欲绝地打击和反思。所有的亲友和街坊邻居都感到深深的惋惜。虽然这是一个特殊的个案,然而我今天把这个真实的故事陈述给大家,是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一些思考。
讲真,写这篇文章时,心情很复杂,翻江倒海。从开始的愠怒,到心酸,遗憾,还有……痛心。而这就是生活,是他的宿命。
表弟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从小跟着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家照顾孩子只管吃饱穿暖。学习、心灵成长、生活习惯方面都顾及不了那么多。也不能怪她,对于一个老人而言本来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表弟从小内向,懂事。
原生家庭里父母关爱的缺席。
舅舅和舅妈一直是分居状态,感情不太好。舅舅年轻的时候是个浪子,常年在外面漂泊。舅妈也不在家,把表弟放在乡下,平时两夫妻也不闻不问。
舅舅那会儿年轻气盛,也有过风光无限的时期,手里有百几十号兄弟,锋芒毕露,品性刚烈,有时与人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
比如有人在牌桌上爆粗口伤人,他接着就一个拳头挥到人家脸上,弄得对方一头雾水,还不知道咋回事就吃了一个拳头。他也见不得人家叼着大烟在他面前晃悠装逼,一个巴掌就挥了过去。
像他这种人道上的人,也不是无恶不作的恶魔,他们有自己的江湖规则,也有救济扶贫、侠骨柔情的一面。
记得村里有个孩子得了重病,他带头把口袋里仅有的300元全部捐了。他也从来不会欺负老弱病残者。
如今再见舅舅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不再有当年的锐气,虽然幽默一如既往不曾减,当看到他受伤的左眼和刚过40就满头的银发,难免让人生出难过与心酸。
一个人发生彻底改变,大都有两个原因:一是他足够优秀了,二是他伤得够深(或失去了最爱)。
舅舅的人生经历过三次重大波折,这三件事改变了舅舅的人生轨迹,也彻底改变了翔翔的命运,可以说是直接诱发他自杀的真凶。
一、舅妈和舅舅离婚。
舅妈在我的印象中已经有点模糊了,只记得她长得有几分姿色。如今已经不再是我舅妈了,在翔翔16岁(得病)那年她和舅舅离婚了。
他们离婚原因长辈们有几种说法。
有的说:舅舅赌博输掉一大笔钱,这个钱是舅妈的,舅妈难以接受,一气之下选择离婚。
还有一种说法:舅妈想挣脱与舅舅的婚姻生活,开始新的生活。贫贱夫妻百事哀,这些终究逃不脱一个钱字。
二、翔翔得重病—慢性肾炎
原本摇摇欲坠的家,如今彻底破碎了。母亲也再婚了,有了新的生活,有诸多不便,几乎很少回来看他,总是让翔翔去她的新家,翔翔不愿意去,觉得男孩子那么大了,很尴尬。父亲东奔西跑,三两天不见人影。
翔翔就读县里最好的高中,每次考试都是全县名列前三。学校领导和老师们都非常看好他,考重点大学是铁定的。也许天妒英才,这边开始准备紧张的高考了,那边他的身体出现了问题。
翔翔发现自己身体出现了问题,唯一相依为命的奶奶5年前生病走了。只能告诉妈妈,结果妈妈漫不经心的地说,孩子没事,那是青春期,正常的生理现象。多么粗心、愚昧的母亲啊,孩子身心一直在呼救,而现在身体已经发出了报警信号,还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在外人面前他是个品学兼优、懂事的好孩子,但是有多少人能理解并懂得他的内心世界,也没有人愿意触及他的内心。
每个孩子的心灵都很依赖自己的母亲,这是人之本能的需求,就像孩子出生就要喝母乳。
可悲的是连自己的母亲都对他的感受视而不见。他的心,其实早已撕成碎片,苦苦挣扎在绝望的边缘。
2006年下旬,翔翔的病情很不乐观,他辍学在家里,自此拒绝见人,把自己关进破旧的老房子里,病卧在床(村里的人全搬走了)旧村落一片沉寂与萧条,只能听得见后山里不时飞来几只杜鹃鸟,发出咕咕的叫声。仿佛整个世界空无一人,只剩下他独自一个孤苦的驱壳。
舅舅期间也带儿子到处去治疗,效果都不理想,自古久病床前无孝子,久病的儿子让父亲原本不多的耐心也消磨殆尽。舅舅只是偶而回来给他送饭,毕竟大老爷们的,还要去外面找治疗费。一个没有母亲的家,哪能算得上是家,哪来的温暧?
三、翔翔两度自杀
就在2006年的腊月,一个灰蒙蒙的下午,翔翔第一次蒙生了轻生的念头,他步履蹒跚地爬到二楼楼顶,从楼顶纵身一跃而下,这一次跳下来,上帝却没有夺走他的生命,但两腿严重骨折。舅舅从外面急忙赶回去,看着眼前这一幕傻了眼,紧紧地抱着儿子,两父子抱紧痛哭起来。
舅舅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傻?”他回忆翔翔当时说过的一句话:“我活在这个世上只能给父亲带来拖累了,我不想你那么累。”可见他对现实和病痛有一种深深的绝望,已经生无可恋了。
舅舅边哭边抱起儿子往医院奔去。2007年的新年快到了,舅舅那段时间天天在家陪着儿子,给他做饭,换药,哪也没去。亲友们一致觉得翔翔这回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大家安安心心吃团年饭。
但是翔翔心里从蒙生了轻生念头的那一刻起,这想法就一直没放弃过。
2007年正月初四,翔翔趁父亲不在家时,自己把提前准备好麻绳,系在后屋屋顶的大梁上,爬上凳子,上吊了。这一次如他所愿,他终于彻彻底底地走了。
当舅舅回到屋子发现这一幕,如同一个千斤重的铁锤砸在他的脑袋上。他全身软塌下去了,双腿不听使唤地跪在地上,口里喷出一口血,发出那种来自肺腑的哀鸣和咆哮,响彻了整个院子和后山。
据舅舅回忆,翔翔被他从绳索上抱下来时,身体已经发冷了,脖子上没有任何痕迹,说明他在自杀的那一刻并没有挣扎,没有一点求生的念头。仿佛死神在向他召唤,那里才是他想要去的世界,那里才是他灵魂安放的去处。
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这场悲剧引发的痛点和反思:
1.原生家庭的痛(婚姻的破灭,孩子无家可归)。
孩子很无助,感觉自己像是被遗弃了,所以TA以一种更痛的方式来解脱(孩子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远远超乎父母及亲友的想象),幸福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2.留守儿童的身心成长,被多少父母以“工作忙,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为由,而严重被忽视?留守儿有时比一个孤儿更可怜,更可悲。孤儿国家会管,好心的邻居们操心。
而留守儿童不同,虽然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但毕竟有父有母的,身边的人不会管(这不是绝对,但大多数是这样的),我本人就有这样的切身体会。
3.听话的孩子,是不是一定很好?
家庭聚会时,大家评价小孩好不好,往往会用一个字:乖!
真听话!
我倒觉得,孩子不应该听话,他有自己的世界,为什么非要听话呢?我更希望孩子有一些个性,不完全遵循父母的意见,你想想,倘若我们听父母的,我们能混到今天吗?
我们超越了父母,儿女也会超越我们。
所以,我们过多的干涉,其实更多的是在扼杀他们的天赋。摘抄一句话:培养一个天才其实很容易,只要你不用自己僵化的、自以为是的头脑试图去教育他。然后,坐等着其他父母“毁了他的竞争对手”就可以。
因为,大部分父母都不会放过自己的孩子,会孜孜不倦地用自己僵化的信念体系、自己认为的“正确”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就是毁掉了孩子无限的可能性。
如果父母能对孩子这个独立的灵魂心怀敬畏,只是给予关注、回应和陪伴,而不去干涉他。去信任孩子内在的精神内核,内在的灵性会引领他成长、发育、智慧。这样的孩子就会成为大众眼中的奇迹。
父母可能经常会担心孩子走自己过去的弯路,而你那个时代你的弯路,很有可能是这个孩子未来就要开拓的蓝海。所以面对孩子这个无限可能性的存在,父母放空自己,保持敬畏,这是最美好的大爱。 关~注~公~众~号:知书姑娘笔记
Ps:对Jenny最好的支持就是点赞和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