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人生7年纪录片,这个纪录片是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其中选择了英国14个不同阶级的7岁的孩子进行采访,之后每七年再对这些孩子采访,倾听这些孩子的生活。
看着这些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的成长轨迹,让我感触颇多,其中大部分人都没有摆脱原来的阶级,依旧遵循既定的人生轨迹,但是有少部分人实现了阶级的跃迁,也有一部分人走了下坡路,其中起最大作用的,我觉得是教育。
教育,又可细分为家庭教育,学校的教育,自我的教育,人的早期发展由前面两者决定,十几岁之后,就主要由后者决定了。
在这些孩子7岁的时候,来自上层阶级的高富帅三人组,john,andrew,charles,还有白富美suzie,在私立小学上学,他们放学回来之后会看《金融报》,《观察》,《泰晤士报》,学习舞蹈,有着比较清晰的目标,知道自己以后会上大学,甚至john,andrew还预言了自己以后会去牛津,剑桥,并且后面真的做到了。
而来自下层的孩子,有的连大学是什么都不知道,在福利院的时候要担心自己会被大孩子欺负,周围打架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放学后基本就是玩。并没有什么人生规划和目标。
这其中的区别,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孩子的家庭经济水平,父母的知识水平截然不同所导致的。有足够的金钱储备,才能送孩子上教学质量更高的私立学校,才能给孩子请各种辅导老师教授各种技能,陶冶情操。知识水平高,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比如阅读的习惯,开阔孩子的视野,接触不同的圈子。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们之间的差距就开始逐渐拉开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基层的孩子就完全没有机会了,剧中的nick是乡下农民的孩子,后面却考上了牛津大学并且在两年半的时间里获得了博士学位,毕业之后移民到美国,成为了大学的教授。
nick实现了华丽的转变,这必然得益于nick十几年的勤奋,刻苦,但是,为这一切埋下种子的是他小时候看科普书籍时,渐渐萌发的对各种自然事物的本质的好奇心,探索和渴望。
原本,nick的父亲希望他长大以后继承农场,但是nick对农场不感兴趣,村里的孩子很少,所以nick的空闲时间要么去找大人聊天,要么就是一个人发呆,思考各种有趣的自然现象和规律。这些后来成为了Nick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对他而言,学习不是什么枯燥,乏味的事情,是能够解答各种疑问的钥匙。所以,学霸的产生不是什么偶然的事情。
相较于nick的成就,出自中产阶级的neil却从7岁时的活泼开朗,变得越来越抑郁,孤僻,大学第一年就退学,后来变成无业游民,靠社会的救济金过活,实在是叫人唏嘘。
neil人生的巨大落差,或许源自于从小父母对他的生活过度干预,一步步为neil规划好人生,却从未真正关心过neil是否想要这样的人生,neil自己也没有好好思考想要怎样的生活,缺乏主见,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精神方面有些问题,没有及时的去治疗,解决,最终导致了neil在大学的时候无法忍受学校的生活,选择了逃离,以为离开学校就能过的更好,结果却越来越糟。
neil或许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却没有去向父母,外界寻求帮助,只是默默隐忍,直到最后问题的爆发,无可挽回...
neil在28岁时说希望7年后自己能有一份满意的工作,已经结婚,有孩子,可以说neil也是有目标的,但遗憾而有可悲的是,他从没为自己的这些目标去努力拼搏,争取,他希望的是这些能不劳而获,他相信上帝,相信上帝早已安排好了一切,在我看来,这是不负责任的想法,上帝只会救那些自救的人,而neil却没有努力去拯救自己。只是寄希望于上帝,希望别人来拯救自己,可悲,可怜,又可恨。
neil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不当导致的,父母都是老师,却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儿子,哎。
良好的经济条件固然能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各种优越的条件,但是有很多东西是不需要大量的金钱也能做到的。比如,良好的生活习惯,勤奋,刻苦的态度,面对挫折时的坚韧,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持之以恒的精神...
tony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就很让人敬佩,tony从小在公立小学读书,梦想是成为骑师,tony十几岁之后就去马场做学徒,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尽管经过几年的努力之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条路,不得不放弃,虽然付出了许多却没有成功,但是tony对此并没有太沮丧,反而很享受那段作为骑师的时光。21岁时,tony在伦敦出租车学校学习出租车,一开始为了牢记伦敦复杂的路线,tony每天骑着摩托车在伦敦街头拿着地图跑来跑去,在28岁采访的时候,tony早已如愿成为了一名出租车司机,并且拥有了自己的出租车,而且在空闲时间去学习做演员,因此临时演员也成为了tony的兼职。攒够钱之后和亲戚合伙开了一家酒吧,尽管后面没做成功。但是tony一直是敢想敢做的人,而且目标基本都实现了,这一点真的让人钦佩。当被问及自己是否羡慕john他们的生活,是否觉得他们比自己拥有更多机会时。
tony直言,自己并不羡慕他们,对于现在的生活感到很高兴,或许在某些方面john他们有更多选择的机会,但是很多时候自己也比他们自由的多。
是啊,生活越富裕未必就越幸福,珍惜自己现在拥有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也总会有许多的收获。盲目的攀比,只是给自己寻找不快罢了。
高富帅们固然有着各方面的优势,但是该付出的努力还是避不了的。john曾吐槽说,节目组以他们几个人作为一个阶级的代表来看待整个阶级未免有些偏见,而且提到他们去哈佛,剑桥,仿佛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与生俱来的权利,却从没有提到当初他们挑灯夜读的景象,付出的努力。
剧中的那几位在成年之后过的比较好的,大多是从小对自己的人生有着较为清晰的规划,明确的目标,并且能够为自己的目标付出努力。
有着强大的自控力,不会因为眼前的诱惑而停滞不前,能够为了长远的利益而奋斗。
人的一生有几个重要的转折点,大学,第一份工作,婚姻。
结婚是找一位共度一生的伴侣,一定要深思熟虑,擦亮眼睛,不要选错人,好的伴侣能帮助你共同度过以后的生活考验,而糟糕的伴侣会带来许多本可以避免的苦难,比如家暴,赌博,酗酒,吸毒...对孩子的影响也非常大,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suzie原本因为父母在自己小时候就离婚,对婚姻抱有很强的不信任,20多岁时生活也没什么目标,整个人看起来比较消极,经常吸烟,后来认识了罗伯特,不仅重燃了对婚姻的希望,而且有了人生的方向,后来和罗伯特组建了家庭,人变得幸福了许多。
剧中那些早结婚(20岁左右)的女孩子,刚结婚那几年还过的很开心,可是后面都后悔当初这么早结婚,说错过了自己人生的关键阶段,其中两位还成了单亲母亲,早婚的朋友考虑清楚啊。
父母的离婚对剧中的好几位角色都造成了不小的打击,特别是离婚的时候,孩子年龄还很小,这样打击更大。
在中年的时候,当剧中的角色谈到父母的离世,眼神都失去了色彩,可想而知这对他们打击很大,子欲养而亲不待,好好珍惜父母在世的时光啊。
小时候烦恼是最少的,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学习也几乎就是一切,成人之后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越来越多了,找工作,房子,攒钱,结婚,家庭各方面的开销的经济压力,失业该怎么办,亲人的离去,各种病痛,能否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怎么教育好孩子...
看纪录片的过程中,我不得不去思考这许许多多的问题,今后我碰到了该怎么解决。
bruce:教育是一种权利,学的越多,生活中选择的机会就越多,生活就应该多去体验。
john:我觉得不好的是,人们有选择,却没有加以充分利用。
andrew:你无法保证能给孩子留下物质财富, 但至少能保证,只要给他们良好的教育,就等于有了谁也拿不走的财富。
42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