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开篇吧。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三个人:师爷、县太爷、县长夫人开开心心吃着火锅唱着歌去鹅城上任。麻匪,张牧之,原国民党松坡将军(蔡锷)手枪队队长,后落草为寇,专做抢劫的勾当。两声枪响,大哥:“好像没打中”,“让子弹飞一会儿”,就是这样,故事展开了序幕。让子弹飞一会儿,一开始我没听懂是啥意思,后来看了几遍,慢慢地经历了一些事,发现:做了一件事之后不要着急看结果,让子弹飞一会儿,年轻人要静下心来,戒骄戒躁。后来麻匪抢了上任文书,原来的县太爷老汤变师爷,几个人朝着鹅城方向而去。
一到鹅城就看到好几个浓妆艳抹的妇女在城门口载歌载舞,敲锣打鼓地欢迎新上任县太爷。至于这是谁安排的,不用想也知道,黄四郎,为什么要搞这么个欢庆的欢迎仪式,当然是要表明鹅城的“繁荣富饶”;照理说这个时候城里的权贵们都该出来欢迎新来的县太爷,然而,正值乱世,县太爷在黄四郎眼里就是个玩偶,派了一轿子加一顶帽子来欢迎,由此表明黄四郎地位。几人进城之后,这时黄四郎正在碉堡顶观察,为什么观察,当然不是看热闹,而是看气场,看来的是不是个傀儡,好不好控制,当然,只有有气场的人才懂。这时候很有喜感的是黄四郎替身也在,接受培训,当然这个替身在后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看到这里,我都忍不住要笑,不得不感叹发哥的演技。麻匪,手枪队队长,当然不是盖的,凭直觉肯定能觉到有人在暗地里观察,冲着黄四郎做了一个手枪的手势,黄四郎:“霸气侧漏,找死”,两个人的较量由此拉开。
然而黄四郎是地方豪强,已经在鹅城经营多年,后台还有刘都统撑腰,是一股强大的欺压百姓的黑恶势力,老百姓都很惧怕。县长代表什么,代表官府,代表正义,县长要立威,要依靠什么,当然是...法律,只有立了威,老百姓才服你,你说的话才有分量,要不你就是个p。但是人们内心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条件反射的,所以要先破除老百姓内心的恐惧,苦口婆心的劝导此时肯定是行不通的,只能以暴制暴,先立一条规定:“不许跪,都起来!不许跪!皇上都没了,没人值得你们跪。”,三声枪响后又跪下了,所以老百姓害怕的不是某个人,害怕的是抢。可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中间斗法的过程就不说了,反正六子,师爷夫人是没了,此处省略3千字。。。
剧情后期,黄四郎和县长约定要打麻匪,钱由黄四郎和四大家族出,按照约定,事成之后黄四郎的钱全数归还,四大家族的钱3/7分成。当然此时的黄四郎和县长都各怀鬼胎,黄四郎想在半道上解决掉县长(用America制造的炸弹,只两颗,辛亥革命,一声巨响就是它制造的)。县长想带着钱远走高飞,毕竟是一笔巨款呀,来的目标就是为了讹钱,目标已经达到了。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半道上师爷,马帮德被炸死了,替了县长,一顿枪战下来双方都死伤惨重,麻匪获胜。张牧之,此时不想走了,要回去,为什么要回去,报仇,为死去的兄弟和师爷。
他们回到现场后把所有的钱都撒地上分给了老百姓,老百姓拿到钱,突然来了这么一笔横财该干嘛,吃喝嫖赌。“既然你要发钱,那我就收钱”,黄四郎派出马车把钱都收回来了,为何能这么做,因为老百姓心中的恐惧,他们的财产是得不到保障的。想必黄四郎此时已经洋洋得意,次乃斗法第一回合,而县长心里却多了一层胜算,为什么,因为老百姓看着到手的钱被夺走会激起他们心中的愤怒,当然,这种愤怒是由来已久的。第二回合斗法,发枪,县长把枪都发给了老百姓,“收枪”,此时黄四郎的马车没有把枪收上来,因为啥,老百姓手里有了钱,内心的恐惧就会减少,所以不会缴,但是他们不敢拿枪去打黄四郎,这就是为什么:“枪在手,跟我走,杀四郎,抢碉楼”,最后只有几只鹅敢跟他们来。而此时张牧之也明白了老百姓心里最终的恐惧,所以就对着碉楼大铁门打了一夜,就为了制造一种和黄四郎激战的假象给老百姓。第二天,县长带着黄四郎(替身)“凯旋”,当着全城老百姓的面把假四郎斩首,此时斗法的决定性转机来了,老百姓心中的恐惧彻底消除,就算手里没有抢,他们依然敢跟着去抢碉楼。斗法最终以县长的胜利落下帷幕。
结尾,说的不算多,但时间拖的太长了,今天总算不拖延写完了,也算有始有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