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标题有点大,不歧视是一个世界难题,这也是人类的永恒的难题。我不可能在一篇小小的文章里给出答案与方法,我今天只是在一个小小的领域里,谈一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
歧视的产生是很简单的,来自于同一种类、同一阶层之间的不平等、不均衡,来自于差异。歧视是一方对另一方的看不起,是一种优势对劣势的比较,优越对低下的比较,好和不好的比较。歧视与平等是一对同时的存在。不平等存在于各种层面上,歧视也是存在于所有可比较的层面。可是人们为什么还是在不断地追求平等呢?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自然界是从低级向高级一步步、一点点进化的。如果歧视就是自然的选择,它是一种存在,是一种法则,优生劣汰那就无需调整、无需照顾,优势一方不必怜悯、体恤、照顾劣势一方。但是人类的进化似乎不是完全按照这一简单的自然法则进行的,文明之光照亮了人性与平等的天空,让人类在自然的道路旁开启了另一条,唯有人类仅有的道路,那就是爱与平等。在人类文明产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自建了虚拟的精神家园,在那里人们把向往赋予了神灵与上帝,让每个人都直接地与精神顶端相连接,赋予了每个人的意义。
我从事酒店经营多年,接触了很多类型的人,其中有两类比较特别一点的,一是市残联是我们的单位客户,会经常有一些残疾人的会议、培训、接待放在酒店,使我们有了很多接触残障人士的机会。另一类是我们在冬季接待大量华北华东地区的老人来过冬,我们把他们称为候鸟老人,他们从六十岁到九十多岁都有,也就是说一年当中我们也有了较多时间和机会与各地老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与服务。上面两类客户对我们的酒店的感觉特别好,主要原因是我们酒店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对老年人、残疾人特别有耐心,很细心,很替他们着想,给予方便和照顾,超出了一般酒店的服务功能。残障人和老年人在这里觉得挺舒服的,像家一样。酒店员工没有因为他们的外形,他们的年龄,他们身体上一些特殊的味道,行动不便以及他们的啰嗦、健忘,视力、听力、咀嚼能力下降,味觉迟钝而嫌弃他们,歧视他们,而是超出对待正常人一样的态度和服务对待他们,他们受到了尊重,受到了平等,受到了关怀。给特殊人群提供服务对酒店所有员工也是一个锻炼、一种训练,也是一种见识,更是一种福利。
中国目前有6000万残疾人,有1.8亿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另外还有很多身患疾病的人,以及心理疾病的人,他们都是无辜的受害者,是生理发展的自然状态,或者是上帝不小心的错。他们与我们正常人一样需要平等交流,需要被关心、服务和沟通,也需要理解和尊重。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要完全做到上述方面有点不容易,我们大多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了这一课的教育和训练,对有残障、有疾病或者身体不方便的,是有一定的歧视或偏见。有些中国人喜欢拿别人的身体缺陷开玩笑,比如说残疾人、盲人、聋哑人,甚至胖子、瘦子和矮子等等。最典型的就是每年春晚赵本山的小品,经常是以嘲笑讽刺残疾人为主题进行搞笑。据法律人士说,赵本山的这些小品节目在美国是违法的,根本不可能播出。我们知道美国社会非常强调平等,而且已经到了一个很极端的地步。美国是一个有150多个族类的移民国家,是一个以新教为主的基督教国家,在经过黑奴解放运动之后,平等、不歧视已深入心,任何细小的歧视都是违法的。
前年去美国西部自驾旅游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不歧视,无论在法律上还是日常生活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你随处可见太多各种各样外形的人,无论胖瘦黑白高矮美丑,大都是神态自若,自信满满。我在洛杉矶附近的一家博物馆里看见一名男性黑人工作人员,个子不高,但是胖的让我惊讶,这是我见到最胖的人,我当时就想,这种人在国内是找不到工作的,就是录用也不会放在大厅面客的,况且他的工作服用料就要比别人多两倍不止。后来了解到在美国法律规定在大多数岗位用人招聘条件上,肤色、民族、信仰、语言、年龄、性别、婚否等等方面都不能有任何限制,否则都会以有歧视告你。我们可以在公共场所看到,最近的停车位永远是残疾人的,每个用餐的地点都有方便残障人坐轮椅的餐桌,盲文在公共场所的使用也很普及,也都会有无障碍通道。残疾人优先在那里是深入人心的。从他们的面部表情神态上,看不出他们丁点的自卑感。一个国家对待残疾人的态度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世界上有没有平等?平等只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向往?是人类自建的乌托邦?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人类几百年中不断的寻求平等的努力,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吗?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是否都愿意接受平等而不歧视呢?当你身处优势、身处优越的时候,有特权、居高临下的时候,是否还愿意平等呢?平等意味着要放弃这一部分的优势,放弃你心中的优越感,放弃经过多年努力在金钱、地位、名声上得到的成果和成就?当我看到盖茨基金会的比尔盖茨夫人美琳达在印度最贫穷的地区与当地教师一起研究并支持如何发展教育时;当我看到好莱坞影星安吉丽拉与前夫皮特在柬埔寨收养小孩子并精心培养的时候 ,我不认为他们是在作秀,是在寻求曝光率 ,那是爱,是人性的光辉。
酒店这几年,每年都有一两对来自荷兰的夫妇,带着几个在中国收养的孩子,其中有在北海福利院收养的孩子,现在已是七八岁到十一二岁左右,活泼可爱,他们带孩子来北海,是寻找孩子自己的亲生父母。荷兰的养父母们请中国人用中文做了很多的卡片进行发放,在媒体上做宣传发照片,寻找当年抛弃他们自己孩子的父母,以完整孩子成长中缺掉的那重要角色。他们的举动在给我们上课,让我们体验到人性的美好,体会到了一点点爱的另外的含义。
最后还是用安吉丽拉.朱莉的一段话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吧: 我不觉得收养孩子是什么人道主义,因为这并非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馈赠,拥有彼此是我们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