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去家附近的沙县小吃打包晚饭,偶遇一个朋友,只好互相装作没看见。毕竟都是有朋友圈的人,十一这几天他应该在法国,而我在马尔代夫。
这是前两天朋友圈一位朋友发的,看到时我还慢了半拍的反应,随即笑岔我也。这笑话可能过了点,但就冲着那“哈哈哈哈”的喜剧效果,我们也要为之点个赞呐。
所以,国庆你是在马尔代夫还是在法国呢?
还是,在家楼下的沙县小吃吃葱油拌拌加了个卤蛋?
其实朋友圈摄影大赛的盛行肆意并不只是假期,只是像抛物线统计一样,放假期间会到达一个高峰期而已。见到的人,遇到的事,看到的物,登到的山,品尝的食,不算上积极悲观中性等一系列文艺粗俗嘻哈正经的情绪表达,朋友圈一天都不够刷的。
可是,我们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想要发的呢?再转个问法:你发朋友圈的时候在想什么?结合身边现象,鄙人有了些粗陋想法总结。
1、孤单
很靠谱的都说,你可能并没有多少朋友,是那种可以时时刻刻可以零距离分享的朋友。你很孤单,而朋友圈是一个很赞的空间,你可以同它说每一刻你经历的喜乐忧悲,它,是个很好的听众。就像超级演说家样,你说,我听。
2、炫耀
这一项可能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把人类需求分成了一个很形象直观的阶梯式结果: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而发布朋友圈的情况可以列入“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里。我们一边评价着别人,一边等待着评价。一方面我们在评估着他人,一方面又期待着被认可。此时朋友圈再次成为了载体,成为了一个化验报告的存在。
3、喜欢
因为有喜欢的人啊!想要他(她)知道自己活的样子,每一刻都想要他(她)知道。想要他(她)了解,想要他(她)参与。最好他(她)能在下方评论,聊很长很长,然后直接开始私聊模式。就是因为喜欢呐。
4、方便
可能有时候发表朋友圈单单真的就是因为方便吧,想要记下自己走下的每一步,就像李宗盛老师说的“每一步都算数”。机型差劲而又懒于动笔的我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可以即刻记录的平台,SO,何乐不为?
5、自己
我最喜欢自己这个原因了。发表朋友圈只是因为自己啊,觉得开心了,感到难过了,那个蜗牛很可爱,捡到的树叶可以做书签,大叔给的板栗好大个儿,今天看的那本书哭了两回,我最喜欢的就是胡歌啦……
之前听王菲的《给自己的情书》,特别喜欢其中一句话:做什么也好别为着得到赞赏。
愿大家都能不孤单地在朋友圈里欢喜地发表着每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