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乃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解读)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人体有阳气,就像天上有太阳。阳气失其正常运行规律,万物就会折寿而没有生命力。天的健运不息,是借太阳的光明,因此,人的阳气也随太阳之出而上浮保卫于体表(夏天是阳长阴消的季节,是添阳的最好时机)。
“因于寒,欲如运(运繁体字運和连繁体字連,两字古时有点相像,流传下来的笔误,研究为连枢更为正确)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人若被寒气侵袭(根据顺应天然的养生原则,在阳光充足天气炎热的时候,此时应该养护阳气,不少人用“凉”对抗“热”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为阳气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火力,可以推动人体新陈代谢。古语讲“百病从寒起”,可以说寒邪多是导致人体疾病的罪魁祸首),就会使门枢开合处粘连而不灵活,(控制门开合的,这叫枢),坐卧烦躁不安,对什么都有所戒备似的,容易受惊,神气因而浮(阳气生起来叫浮)越不固(寒邪非常容易损阳气,会让整个人变得倦怠无力。即使在夏天,如果不注意保暖,寒邪同样会侵袭体内,身体会出现明显的寒象,如精神萎靡、新陈代谢缓慢、有汗排不出、身体畏寒、四肢冰冷、容易感冒、腹泻胃疼、患肠道疾病等。还有一些病症不会立即发作但会潜伏体内,给我们的身体留下病根,所以说不要认为自己年轻、身体好就可以轻狂,就如一句话,人在江湖走,迟早什么都要还的)。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乃散。”如果感受暑邪,会有汗出症,人则烦躁甚至喘促而有声,平静下来则又多言多语,叨叨不休,身体像木炭一样发热,必须出汗,热才能消退(解暑要喝热茶,一杯热茶最能解暑消渴,这是因为热茶利于汗腺排汗,可以达到散热的效果。而且茶能提高脾胃运化能力,把水运送到周身。炎热受欢迎的冷饮虽然消暑立竿见影,但只解决当时的热气,短暂地给人体降温,并不能真正地解渴)。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如果伤于湿邪(湿邪侵袭人体后,就会藏伏在人的血脉和分肉中,长期不能消散,如果冒雨或涉水,或久居潮湿之地,感受湿邪,伤于肌肉,便会发生痿病),就会头部沉重,好像有东西裹着一样。如果湿邪不能及时排除,就会出现大的筋脉收缩变短,小筋就会松弛变长,缩短的为拘挛,松弛的为瘦弱(筋受伤而弛缓,邪气也不能出,而是与真气相争,邪气就会因此扰乱人体气机,甚至还会内陷,令其留在体内为病患)。
“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如果伤于气(风邪),可导致浮肿(风邪伤人发肿,以头面肿为特点),四时凉寒温热之相代递变(会有风暑湿寒淫邪之发生),这是阳气已经衰竭(风暑湿寒四时邪气伤人,由表入里,进而更伤五脏,皆可导致机体阳气竭绝)。
寒暑湿风四时邪气伤人,我们可以从药物寒、热、温、凉四气来看:寒凉属阴,温热属阳。针对阴阳的盛衰情况,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中医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为准则,使阴阳重新恢复平衡。患者阳盛,就以寒凉属性药物为主进行治疗;患者阴盛,就以温热属性药物为主进行治疗。今天从四时邪气伤人之病理方面告诉了我们了保养阳气的重要性。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