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太记得自己第一次听说蒙台梭利是什么时候了,但真正认识这位享誉全球的伟大幼儿教育家是在上了大学,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之后,才开始接触和学习的。在学前教育领域,应该无人不晓蒙台梭利女士。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幼儿教育体系,直到今天,更是作为世界三大幼儿教育体系之一引领着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
不得不说,蒙台梭利是传奇的,而我对蒙台梭利所倡导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也表示由衷地赞同。比如:教育不是为上学做准备,而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儿童存在与身俱来的“内在生命力”;崇尚“不教”的教育;把握敏感期的教育;幼儿为主,教师居于协助启导的地位;实行混龄教学等等。而之前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好好地去了解蒙台梭利,去认真读她的书,正好这个学期开设了《蒙台梭利教学法》这门课,有幸有机会能好好地去认识和学习。从一开始老师向我们介绍她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到后来让我们读有关蒙台梭利的文献,然后分享读书心得,近阶段又让我们每人去选两个蒙氏教具,然后针对大、中、小班写一个关于教具的使用说明书,老师的目的不言而喻,让我们单从头脑听到动手操作,从而更深入地去了解和学习蒙氏教学的精髓——蒙氏教具,也逐渐增强了我对蒙氏学习的兴趣。
之前有读到一篇论文,里面主要论述现如今中国蒙台梭利教育存在的问题,而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重形式,轻内涵。也就是说在蒙台梭利教学中,教具成为教学的中心,而儿童是这个中心衍生出的教育的奴隶。很多在外头打着“蒙氏教育”的学校和机构,实际上里面都只是单纯放着蒙氏教具,觉得有了教具就是在实施蒙氏教育,而教师本身对蒙氏教具应有的个人素养和理解是非常欠缺的,甚至对于它们的操作还不尽熟悉和规范。这也谈到了一个重点,就是教师对蒙氏教育真正内涵的理解程度问题。
老师要求我们去操作教具,进而对教具做一个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使用说明书,我个人是觉得挺有用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我们对蒙氏教具的使用和操作方法有更深的了解,还可以透过它们去捉摸蒙台梭利女士想要传达和渗透的教育理念。这对于我们将来的学习亦或是职业生涯,都将是一笔财富。
上个学期末去台湾见习的活水幼儿园也是一所蒙台梭利幼儿园,见习的那一星期自己对蒙氏理念的实践也略感知到一二。我所在的班级是一个中小混龄班,混龄教学是蒙台梭利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即把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编在一个班级中游戏、生活、学习,这是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混龄教学的实施,但目前为止,混龄教学在大陆还是存在争议的,它的落实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但就我看来,我觉得它是利大于弊的,混龄教育因其混龄编班,扩大了儿童的接触面,使他们学习了与不同年龄儿童的交往,更易于克服自我中心,培养其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和健康积极的个性。
还有一个就是幼儿每天在操作教具的时候,老师一般不会去打扰他们,而是在旁边观察,在他们遇到困难,比如不知道下一步如何操作、或者出现纷争的时候才会介入,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并且我发现,中班幼儿对于教具的操作已经十分熟练,这与他们每天的练习分不开,所以这边幼儿的动手能力非常强。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也会有专门拿蒙氏教具让幼儿操作,见习期间观摩了一节课,是操作铁质几何嵌板的,老师首先让幼儿用眼睛和手去感知嵌板的形状,随后请幼儿进行操作,之后再进行扩展,拿和嵌板形状相对应的图片,有实心、空心,空心还分为粗线和细线由易到难让幼儿拿去和嵌板一一对应,有的幼儿第一次会放错图片,但是很快就能发现错误继而又去试另外一个。蒙氏教具看似简单,但对于幼儿来说不论是它的形态,还是功能,都是具有吸引力和意义的,而它最大的一个作用就是具有自我纠错功能。遗憾的是见习只有短短五天,还没能充分去感受和了解蒙氏教育的本质和其在幼儿园实施的状态和结果,就匆匆结束了。但这次见习却也让我对蒙氏教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蒙氏教育,在不清楚其内涵的人看来,它只是一个称名。而对于已经多少了解其内涵的人来说,它是一种观念和态度。对于我来说,我渴望去更深地了解它,因为从它的视角看待的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生命力和潜力的,它所表达出的对孩子的尊重和赞赏是由衷地。在幼儿教育领域献身的所有学者,最最需要的也正是这一点,即爱与尊重,信任和赞赏孩子。只有真正具备了这一特质,开展的一切工作才是有温度而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