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不敢把自己写的文字叫做文章,因为我知道很大程度上我并不能给读我文字的人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启迪。坦率的讲,我写的所谓文字都是所谓的“自说自话”简单的想法类型。
简单的想法类型的文字说白了就是关乎一己心情的文字,没有宏大历史叙述的角度,更没有实际解决问题的小技能具有的鞭辟入里的看法,有的只是“天气不错,心情不错”,“天气不好,心情也糟糕”,“天气不好也不坏,心情是一般般”的心情随笔类文字。
试问这样的文字有啥用?大学的时候曾经度过一本书,是俄国作家阿斯塔菲耶夫写的,书名叫做《鱼王》,其中前言里面有一段文字是说作者的写作观,大概是说在写作品之前一定先问自己读者能够从自己的作品中了解到什么,自己有什么理由占用读者宝贵的时间。曾经一度我也十分赞同这个创作观,并且一定程度上也践行这个创作观,只是现在我发现了文字的另外一个维度……
大学时老师说,闲来没事写写文字,不一定全部都发表,就当是写给自己的,多年过去后,当自己回忆过去时会惊奇的发现“我曾经也能说出这么经典的话来呀”。老师的这种态度反映了写文章的两种纬度,一种是育人,一种是自娱。
育人的文章写出来需要相当扎实的存货,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没有应有的阅历积累,说真的还真的写不出什么有深度的能够育人的东西来。在这个领域技能性人才的实操类文字会更加有市场,因为这类文字是在实打实的教会人一种技能,相对来说有没有学会都有一个比较实际的标准。
反观自我,我就属于写文章的第二种了,心情小文一定程度上没办法形成共鸣,所以很容易显得矫情。其实这些矫情的文字本来就不是拿出来在人前“显摆”的。
有些文字就是写给自己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