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清照的《醉花阴》我一直心存小女子的偏见。虽有“人比黄花瘦”的佳句,被惊叹为天人之作,可是从整体上来说这首词的感情不及《声声慢》来得自然,有一点“为赋新词强说愁”女儿态。第一,从写作的时间上来讲,这首词应写于李清照为人妇之后。据历史记载,李赵二人感情深厚,志趣相投,有“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典故流传至今。家境优越,丈夫体贴,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已经是最幸福不过了,正如她求得这份“审容膝之易安”的满足。那么她的愁,只不过闺中女子寂寞的呻吟了。远远不及《声声慢》中“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震撼人心!作者哪里是在生活,分明是生不如死,活在人世,备受煎熬,比起不活,更让人难受。可现实偏偏还得拖着病体,在痛苦中煎熬,不知何时才是个头。栖身的国灭了,栖心的夫亡了,曾承载夫妻二人幸福生活金石文书也丢失殆尽,余下的便是苟言残喘。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作者对未来绝望的悲痛。《醉花阴》的愁,不过是轻如鸿毛。第二,从词作的内容来看,写的是闺中女子寂寞无聊,无事生愁。词开笔就写到日子过得郁闷愁烦,睡不着觉,只能燃着袅袅的龙脑香借以安神。接着写重阳佳节,自己孤身一人,难抵秋意的寒冷,然后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这句诗很容易联想到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李清照的这份愁格格不入,但“闲”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感慨,“人比黄花瘦”。全词都围绕“愁”来写,但体味到愁的滋味似乎就是那将要成熟的枣儿,甜中带有些涩,味道不够浓厚和纯真,较之《声声慢》,就浅了许多。
读了这么多年的《醉花阴》,也就误解了这么多年。直到读了《半世烟雨,半世落花》后,了解到李清照写这首词的背景:丈夫明诚外地做官,而自己不能相随。古代官员任职有携带家眷之说,李清照夫妻感情甚笃,赵明诚为何未携带家眷?元祐年末,发生“元祐党人”事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不幸被卷入其中,据《宋史》记载:“宗室不得与元祐党子孙及有服亲为婚姻,内已定未过礼者并改正。”由此可见,李清照不仅面临着与丈夫短暂分别,更有可能婚姻将解体,这对李清照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父亲无辜被卷入政治风波,位高权重的公公赵廷之却拒绝营救,这又怎能不令李清照担心和失望呢?双重的打击就像那浓云一样,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所以“愁永昼”,希望时间时间快点过去,也渴望这苦难的日子快点结束。从白天到夜晚再到半夜直至天亮到黄昏,作者是心绪一刻也未能安宁。这一刻,我读懂了她内心难以诉说的愁苦,真正的是“人比黄花瘦”。再读她的《一剪梅》时,不禁潸然泪下。
李清照的《醉花阴》再次告诉我,诗词鉴赏不能只读浅层,知人论世不仅要了解其人生平和为人,也要了解其生活的环境和时代,。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环境。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与作者对话,走进作者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