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渝鄂—特色植物的发现之旅
作者:孙嘉磊
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很幸运,在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陈雁老师的带领下作为负责人创建了冬虫夏草三下乡实践团队。一路上,虽然经历了许多坎坷、挫折,但却收获了许多关于鄂西南地区植物资源分布的宝贵资料,在三下乡实践中慢慢茁壮成长。
实践前半段的调研活动是从素有“鄂西林海”、 “华中药库”、“烟草王国”、“世界硒都”之称号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开始的。我们很有幸在专业指导老师带领下进入了恩施州农科院,观赏了富硒马铃薯、特色魔芋、水稻、玉米、小麦、天然医药、茶叶等具地方生态特征农作物种植基地。随后进入了生物硒资源研发利用中心,了解到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病害防治和植物中间体提取等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感受到现代农业突飞猛进的进步,创新技术喷薄而出,多种育种、杂交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随后,我们一行又来到恩施郊区的群山之中,实地进行标本的采集、制作、分类,资料的检索、查阅。虽然过程艰辛,但是我们却获得了大量特色植物的标本与分布资料,如八角莲、车前草、伞型花、胡冲、枇杷、光叶珙桐、白芨、菇娘等鄂西南特色药用植物。再多的心酸苦楚都被制作完标本后的欣喜所取代,实地调查中我们渐渐学会了更好的照顾自己,关心他人,互帮互助,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才能使得实践平稳有序的展开。随后的女儿城、土司城、湖北民族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之旅则让我进一步了解到鄂西南地区独特的土司文化与民族文化,充分了解了民族风俗、风情。加深了我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
调研后半段,我们则来到了素有“山城”之称的重庆市,一开始我便被这座城市哪一种慵懒、散淡的慢生活情调所吸引,这座城市很舒服,让人有一种归家的亲近感。这里的人儿都很随和、谦逊这里的风景美轮美奂。我们在歌乐山自然风景区、南山自然风景区进行标本的采集与制作。虽然炎炎夏日,但是也无法阻挡实践团队的调研之路。我们工作了几日,有的队员在此期间还因为中暑而不得不暂时休息,蚊虫的叮咬更是让我们浑身上下奇痒无比,还要防范山间突然出现的飞禽走兽,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退缩,就这样连续几天之后,我们这个阶段的植物采集与分类工作终于圆满完成。无论是老师,还是队员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为了更好地与这座城市进行深入的“交流”,我们在调研间隙走过重庆大学,感受现代高等教育的传承,走过磁器口古镇,亲历这座城市曾经的古祠辉煌;走过三峡博物馆,观赏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走过朝天门,目睹嘉陵江与长江的融汇交流。在这里,我体会到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风韵,更是一份民族的自豪。
时光如白驹过隙,恍然而逝,不知不觉间,我们为期10天的调研已经接近了尾声,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带给我心灵与智慧的成长,使我完成了人生蜕变,更加懂得团结、互助、团队的重要性。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