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著作 | 民居乃建筑之本,传统为民族之魂

中国建筑教育开拓者之一

刘敦桢先生

“设计首先应看重建筑功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才力求造型完美。”

——刘敦桢

刘敦桢(1897—1968),我国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敦桢先生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我国建筑教育事业和古代建筑研究工作,曾创办我国第一所由中国人经营的建筑师事务所。长期从事建筑教育和建筑历史研究工作,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创始人之一,又是中国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

深耕中国民居研究

父亲的建筑教育之路

○ 刘叙杰 ○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摆脱旧社会留下来的“一穷二白”,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高潮,建筑业自然是其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

当时严重匮乏的除了经费、物资和技术,更为突出的是合格的人才。为了体现今后建筑应具有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传统风格,要求设计人员作出更为艰巨的探索和实践。

1949年中央大学建筑系师生合影照

由于民居是人类一切建筑发展的根本源泉,所以针对该领域开展工作,就成为解决问题的不二途径。

这时国内还没有长期从事传统民居的研究者,因此相关的资料极少,而且大多都来自个别学人的“偶发”成果,这一现象在全世界都颇为相似。

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提出有力决策的,是上海华东建筑设计公司的负责人金瓯卜

杨廷宝先生、童寯先生、刘敦桢先生

他亲自来到南京,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的三位著名教授杨庭宝童寯刘敦桢共商此事,并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以后又通过领导的批准,于是在1953 年 4 月,正式成立了由双方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室。由上海华东建筑设计公司提供运作经费及工作人员,在南京工学院内设置科研基地负责培训并开展科研工作。

研究室主任由刘敦桢教授担任。就当时而言,这仅是我国南方两个地方单位之间的普通协定,谁也没有预料到它的后续效应与成绩如此巨大。而“始作俑者”的金瓯卜,他的慧眼及时与不为世人所知晓的无声贡献,乃是我们应当永远感激和称道的。

1950年南京古建筑调查——南朝帝王陵墓石刻

由上海调来的人员大多都很年轻,虽有若干建筑设计经验,但作为未来的科研人员,还需要补一些课。因此南工建筑系为他们开设了中国建筑史、素描等课程,而前者正是父亲多年以来为系中学子所讲授的。

为了加强对学习的实际体验,他还亲自率领他们到河南、山西等地,参观有代表性的众多古建筑。

在尔后正式开展对民居建筑的测绘时,除了预先讲解测绘要点,在实际工作中,还由建筑系的青年教师作现场指导。又采用“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方式,使他们得以逐步积累经验和提高信心。

就这样,新中国第一批经过正规培养的古建科研人员由此诞生成长,不但在对传统民居的调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在以后的苏州古典园林和其他多类型古建的各项调研中,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2年调查皖南古建筑

通过研究室全体人员的努力,以及若干外地、外单位人士和系友,以及建筑系多方位的大力支援协作,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都进行得十分顺利。

于是父亲在1956年春,写出了有关我国传统民居当前概况的初稿。其后又予以补充修订,并在当年秋季交付出版社。

诚若书中的《前言》所述,由于时间仓促,内容未能再进一步予以充实提升,因此尚存在许多不足。例如所列之江苏省扬州市、云南省丽江县等地民居,就未附以必要的建筑平面图和剖面图。而对各地民居的建筑用材与具体构造,以及装饰题制与色彩表现等内容,也都缺乏介绍……

此书出版后,出于形势变化,对国内民居的调查虽已非室内研究重点,但该项工作仍在继续进行,并取得相当成果。

例如浙江省东阳县的大型住宅(卢宅),闽东民居及浙江省内之畲族民居,河北省宛平县城的民居,湘、桂、粤、赣等省民间住宅,海南岛(省)琼中县黎族、苗族民居,云南省少数民族民居……等等,都已增添了多量资料可供补充引用。

遗憾的是,自1957年5月初版后,在父亲有生之年(至1968年)都未来得及对《概说》内容进行增补,亦未将其重版。

推其原因,首先是由于全国各地已掀起了对传统民居的全面深入调研,各省、市、自治区都积累了大量资料,有些且已陆续出版。因此研究室就逐步将工作目标转向了苏州古典园林及其他古建筑。

其次,为了完成国内和对外的其他新任务(如迎接国庆十周年和与苏联的文化协作),父亲受命参加中国建筑史的编写,后来又成为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工作至为艰巨复杂。

瞻园

1958 年春,整修明代中山王徐达府内著名的瞻园被提上了日程,南京市政府特命父亲主持该项工作……

从上述这些情况可以得知,父亲的精力和时间已经极度超支,如果再要求他对上述民居资料进行补充整理,则是一种不现实的期望。为了弥补此项工作中的遗憾,我们就在该书这次再版时,对内容作了些许调整。

(本文作者为刘敦桢先生之子、东南大学教授刘叙杰先生。节选《中国住宅概说:传统民居》后记部分)

《中国住宅概说:传统民居》

是中国传统民居第一部系统著作,

刘敦桢院士,开民居研究之先河,

系统梳理三千年的中国民居发展历程。

刘叙杰老师续写后记。

本书至今对研究中国传统民居,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珍藏价值。

匠心之笔,开民居研究之先河!

中国传统民居第一部系统著作!

系统梳理三千年的中国民居发展历程!

点击“阅读原文”7折购买!

推荐阅读

《中国住宅概说:传统民居》

作者:刘敦桢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传统民居第一部系统著作,刘敦桢院士,开民居研究之先河。系统梳理三千年的中国民居发展历程。刘敦桢先生的调查研究,很快就在国内建筑界引起了空前关注,随后又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一个针对传统民居的全面调研高潮。本书至今对研究中国传统民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珍藏价值。

作者简介:

刘敦桢(1897.9.19-1968.5.1),现代建筑史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现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科。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建筑教育及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毕生致力于建筑教学及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对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古建筑调查,以及对我国传统民居和园林的系统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并出版了《苏州古典园林》等有影响的专著。

-END-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440评论 5 46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814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427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10评论 1 27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25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14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11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62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11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62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278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989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83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6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04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274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56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