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笼罩之下,“中国制造”最大的生产基地——东莞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复工考验。
据广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2月11日消息,截至2月10日12时,东莞市累计开工复工的企业有4491家,其中制造业企业的占比约为8成。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天眼查”中查询发现,截至2月17日,注册地为“东莞市”的企业数量超过30万家,其中注册资金为100万之内的小微企业数量占比约为1/3。
小工厂主:没有时间表的等待很折磨人
东莞小工厂主陈兴桥从事原料制造行业已有18个年头,今年是他感觉最艰难的一年。
“最多只能再撑个10来天。”陈兴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受复工时间拖延影响,企业的资金已经出现了“断流”的迹象,如果3月初左右还不能复工,那他将会关闭工厂,就地遣散工人。
陈兴桥所在的东莞市桥头镇是东莞化学原料制造工厂最集中的小镇之一。和当地很多小工厂主一样,他拥有一个租来的私人所有厂房和5位员工,其中有3位员工跟他一样居住在本地,另外两位则于2月10日左右分别从湖南和广西返回。
复不复工,成本都在消耗。“厂房年租金约为3万~4万,5位员工人均月工资6000元一位,然后还要考虑到生产材料那些。”陈兴桥表示,由于厂房属于私营产权房子,且身份是小微企业,按当前东莞市颁布的政策,他的企业不在减免房租和从银行中拿到贷款范围内,所以只能自己“硬扛着”。
这两天,陈兴桥正在考虑向朋友借钱,他几次拿起手机都放下了。“我的信用卡现在已经逾期了,希望向周围的朋友借10来万挺过这个月,但是觉得大家现在都不容易,一时之间还真不知道该向谁开口。”
除成本压力外,最让他感到心焦的是,东莞的企业复工时间表仍未出炉。“既没有具体的通知,也没有明确的答复,我和工人只能在那里被动等待着。”2月10日之前,陈兴桥按照要求填写了复工申请材料,并由租给他厂房的“房东”代为递交,但至今没有听到下文。
“估计跟广东其他地区一样,我们也要等规模以上企业检查完了才能排队,但这样没有时间表的等待很折磨人。”陈兴桥表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天眼查”中查询数据发现,截至2月17日,东莞市注册资金为1000万以上企业数量已经达到约8万家。
除了自己家的工厂,陈兴桥也很希望其下游产业的企业能够尽早复工。“我们的客户企业不能复工,那就意味着我们原材料制造厂完成的订单也去不了它们那里,也吃不了新的订单,慢慢地整个资金链也就断掉了。”
在中国制造业漫长的供应链中,原料产业身处最前端。原材料端的价格一旦上涨,其成本的压力会很快传导到整个制造业企业。作为一家化学原料制造小厂,陈兴桥的客户主要集中在电子制造、箱包等行业。
“只要能复工,我们就有活下去的机会”
“只要能复工,我们就有活下去的机会。”陈兴桥表示,复工往往意味着会有新的收入和订单,且并不是小微企业就一定防护做得不到位,目前东莞部分小微企业以本地居民员工为主,外来人口数量较少,且很多工厂并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空间宽敞有隔离的条件,所以希望政府不要完全按照企业规模和人工数量来划分复工进度,而是“就事论事”,让部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能优先复工。
小工厂主沈岗所在的东莞市凤岗镇已经实现“部分”复工。“我们工业园区的复工率估计不会大于10%。”沈岗表示,他们所在地区的复工材料主要是交给村委会审批,其中复工前的材料主要包括:工厂自负责任的承诺书、工厂人员信息表等(湖北人员回来隔离14天,非湖北隔离7天)。
2月1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表示,将严格制止以审批等简单粗暴的方式限制企业复工复产的做法。
对于沈岗而言,更考验工厂的地方在于复工后:按照规定,我们要做复工记录表,组织工人分批作业和隔开吃饭,买口罩、体温计、消毒水等等。“对于我们这样人少的小工厂来说,实施难度不小,而且口罩目前依然比较稀缺。”
在东莞市政府的指引和帮助下,东莞的制造业大工厂正在陆续复工中,但部分工厂人手略显不足。《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招聘网站上发现了数个来自东莞数个大工厂的招工信息,包括东莞南方中集物流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东莞汽车厂等。
2月5日,东莞市政府印发了《东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企业节后复工用工指引(试行)》文件,并在其中提到了20项具体措施。其中第16条和17条提到了对企业的社保优惠,包括“受影响企业可延缓缴纳社保费用”和“相关社保业务可待疫情结束后补办”。
2月7日,东莞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支持莞企共克时艰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若干措施》,从帮助企业稳工复产、降低企业负担、强化涉企服务保障等15个方面,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本市企业复工复产。
在稳产复工方面,东莞市政府提出,对积极协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的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最高给予30万元的专项支持;在在减租方面,提出了“两免两减”,即市属镇属物业对承租企业免收2个月租金,村属物业对承租企业减半征收2个月租金,预计能为企业减轻租金负担14亿元以上;在降费方面,东莞市政府提出了疫情期间企业用水用电实行“欠费不停供”措施;落实暂退80%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的相关政策。目前这些政策正在逐渐推行中。
“这次的疫情事件,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教训是:无论企业规模怎么样,你都要尝试去做一个应急预案,考虑最坏的情况。”陈兴桥表示,在此之前,他并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