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于一群人中间时,我经常是恐慌的,迷茫的,担忧的。由于这些情绪始终包围我,让我在人群中间讲话时,会字斟句酌,从而让自己的讲话变得吞吞吐吐。讲话结束后又会观察别人的回应,如果没有人回应,就有种emo的感觉,如果回应的不是自己想要的,又会羞愧自责。
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这种表现,都被自己贴上了敏感,不善交际的标签。直到最近读到《家庭觉醒》这本书,才开始认识到是小时候没有被满足的回应需求,让自己特别渴望回应。这种小时候没有满足的愿望在自己的潜意识中留下了固结——渴望在表达后立马被别人注意并回应。会固执的认为只有身处在时刻被注意和回应的人际群体中才是正常的,没有在这样的群体或不这样对待我的人都是不值得呆的群体或不爱我的人。然而面对这样的高需求,相信是任何人也无法做到的,也不会有任何一个群体欢迎这样的伙伴。所以自己开始变得更加敏感,内向,不善交际。
这种太在意别人需求,不敢直接表达的模式可能在我还是儿童的时候保护了我,但是这个模式也确实给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在小的时候,渴望母亲给予关怀和爱护,所以渴望母亲回应自己的提问以及关注到自己的情感需要。只是母亲当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自己幼儿的需求,久而久之会让我感觉到自己是一个负累,不再敢表达自己,也开始注意到体谅母亲的不易——变得懂事听话。然而这些需求却永远隐藏在了自己的内心深处。
在自己长大后,这种没有被满足的关注需求开始控制了我,所以对别人都是高要求,然而这样的高要求确是很少人能达到的,因此就很少可以交到朋友了。交朋友本应该从低需求开始,而且应该是从给予开始,如果没有给予——对别人没有价值,对方也会认为没有必要和我这样的人成为朋友吧。
明白了这些,才知道自己有多自恋。相信这些感悟可以让我更从容的面对身边的人,降低对别人的要求和不信任,从而迎来更多的朋友,让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