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关系的建立,伴随着大量的不可避免的试错过程,因为人很难在没有觉知的情况下知道自己要什么,甚至连直觉都不能确保自己需求对象的适配性,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一见钟情的关系会无疾而终的原因。
试错的意义在于提升觉知的颗粒度,就像你一开始描述的参数都是非常粗浅的,比如身高,体重,收入,后来发现这些基本条件具备后,另一些参数又不适配,相处起来很难受。哪怕这些得到了重新修正,继续向前走以后,你会发现有些你曾经忽视的东西,你其实很在意,而你一开始认为在意的东西,其实是可以接受的。这就像是一个相机在对焦过程里,因为微调了各种详细参数,才慢慢让画面变得清晰可见的过程,而觉知就是知道自己微调了什么,哪些参数是影响成像质量的。
试错的经验需要在有觉知的过程里才能得到沉淀,否则它就是沉默的无效经验,并不是随便谈十次恋爱就能够成长,没有觉知的话,那个模型可能会越来越偏误。这需要一个人能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客观总结,因为我们很容易得出一个无责任的归因,认为自己遇到了错误的人,遇到了糟糕的伴侣,实际上,倘若自己的筛选系统有问题,或者说,自己并不知晓自己在这个主体间场里所做出的贡献,那么你很有可能会不断陷入相同的境遇,要么就是再也不敢碰这个东西,那些基于盲目的安全感所绕过的东西,往往指向的是真正的危险。
客观的总结很不容易,因为你要站在一个接近中立的位置,同时审视自己和他人,任何关系都是交互影响的产物,两个人共同塑造一个交互系统,而分离不过是系统以某种模式持续运行的结果,倘若我们不知道中间的黑盒里那些复杂而隐晦的参数,不知道它的具体算法,我们就无法反向去修正它,我们的筛选系统和参与模式就不可能发生变更。
转自微博崔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