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小可
2017年1月3日写了一篇文章《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我的公众号正式开始运营,17年的最后一天,想着写点什么,脑子里忽闪而过一句话,于是有了这篇《该来的,总会到来》。
关于公众号
年初计划一个月至少发两篇文章,截止今天,连本篇一共写作29篇(本公众号27篇,另两篇书评发在公众号《时光》),近4万字,也算完成了年初计划。
其实从最开始发文到现在我并没有想好如何定位这个公众号,只是不想因为庸碌的生活把自己文学和写作的梦想丢弃。用文字和图片记录生活,用文字和图片把自己发现的真善美分享给别人,应该是要一辈子坚持的事情,无论我是否从事相关工作。
一言一语,记录关于看过的书籍/喜欢的影视作品/欣赏的摄影作品等等的感悟,以及分享自己亲身经历过的风景和人事。它只有一个撰稿人,只是记录个人的思想和心理,同时期待着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的意见和建议。也一直知道,在公众号上更受欢迎的是“微信体”的文字,但还是不想受媒介的约束,保留带有文学性质的写作,随性随意。虽然我没有很多时间和精力分配至这个平台,但也希望它是一本有灵魂和性格的清新/温暖/小众的线上微刊。
和它一起成长也是件幸福的事情。
这一年,依然记得房东阿姨发微信“最近怎么没发文章?要多写点,爱看”给我时的欣慰和温暖,也记得以一月更新一两篇的蜗牛速度依然收到了微信后台“开通原创”通知时的惊喜和满足。
也不得不承认,自身阅读数量和质量的下降,以及知识、经历的匮乏,个人思考问题的深度确实不够,我想这应该是我今后写作需要更努力的方向。
关于刷屏的18岁
最近朋友圈都在发“18岁”的照片,过了今天,90后最后一拨都满18岁了。如果18岁是最美的年纪,那么见证我们最美时光的就是高中同学。
我也经不住去翻看高中照片,因为我们这一拨同学,基本都是90年出生的,少数生于89年年底和91年,应该是90后里最先奔三的一帮人,同学里少数人还在读博,多数已结婚,有孩子的也不少。28岁,应该一个正要肩负起承上启下责任的年纪,28岁的我们,也是一个即将要在家庭责任/工作岗位和国家重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群体。可是我们,可能都还觉得自己是个孩子。
18岁,固然一代芳华,可28岁,也感觉我们尚未成熟。
前几天看了《芳华》,写过一些感悟,今天看到别人的一句影评,很喜欢。
“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你的好,对别人来说就像一杯水,喝了就没了; 而你的不好,就像一粒种子种在地里,会生根发芽。这就是人性!生活给了我们很多考验,让我们学会了去接受和宽容。如果有那么一个人,因为你的一点好,就原谅了你所有的不好,那就好好珍惜吧!因为大多数人,只会因为你的一点不好,而忘记了你所有的好!”
回味这句话,真的,如果有那么一个人,因为你的一点好,就原谅了你所有的不好,那就好好珍惜吧。
关于2018
2017年已然结束,盘点这一年,年初的计划中除了两个重头项目没有着手实施,其他的基本都有尝试,马马虎虎也算落实。那么,这两个重头项目顺延至2018年吧,不想还没开始就放弃。
上午认真想了想2018年的计划,一边梳理,一边做笔记,计划总是好的,可不知道自己又将给自己做一份怎么样的答卷?一直不太喜欢把想法仅停留在想的阶段或者终止于言语之间,无法付诸行动和无法兑现的承诺还是尽量少说。好吧,那么仅说一句,希望自己对生活更多一些主动选择。
前几天同事看了篇文章很有感触地和我分享,说人要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活,因为不选择,本身也是一种选择,没有安排,就会有别人来为你安排。反观自我,对人,对事,一直以来都不太喜欢主动争取,所以现在会不断尝到被人安排和被人牵引着做选择的被动和无力。
今晚去听了一场新年音乐会,懵懵懂懂,算是一场净化,想让自己以更平和的心态与这一年告别。
2017年,以一场音乐会谢幕,2018年,希望自己可以更勇敢,更多一些主动选择。
写于2017年12月31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