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昭君,我想记录我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今天是我每日一篇文章的第725天。
《西游记-大闹天宫》这本书的文字改编作者是小读者的创始人肖老师,他还在小读者学堂分享了西游的神话体系。
我们了解中国的神话人物,小的时候就是从《西游记》开始的,玉皇大帝、二郎神、哪咤、太白金星、观音菩萨等等,等到我们再大一点,我们就会去看《山海经》,里面有女娲、盘古。然后当我们再读到西方的神话的时候,我们对比一下,古希腊的神话人物是成体系的,谁跟谁是什么关系,谁管哪一摊事,特别系统清楚。我们的神话相比较之下就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为什么呢?
因为几千年来主导我们思想的是儒家,“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早期的《山海经》也就是附着在山川地域,散落在民间,这儿有个神,那儿有个庙。而《西游记》是我国神话文化的集大成。虽然还有《山海经》里面的痕迹,比如说占个山,霸个洞,当个大王什么的,但这个神话体系是完全不一样的。
以往的神话的创世神,比如女娲,盘古,拥有巨大神力的夸父,把太阳追得没地跑,但到了《西游记》这里的神基本是超宗教的,比如佛教和道教诸神之间,经常是探亲访友,论道谈禅,太上老君和燃灯古佛在一起讲道,看观音菩萨赶赴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如来佛可以同玉皇大帝,同庆“安天大会”。所以说《西游记》是超宗教的,而这种操作又富有神奇的神话空间和神话的想象力。
再看孙大圣,他的出身,本是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高三丈六尺五寸。一年365天,这是与天感应。周长是两丈四尺,对应的是二十四节气,与地感应。这就意味着石猴是以天为父、以地为母,这可不就是名副其实的“齐天大圣”嘛!
所以从神的类型看,他已经不是什么创世神,而是个性神了。以往的神魔都是非常地威严,怒目金刚、法力无边,但孙悟空就是一派猴模猴样、猴腔猴调,特别地喜感。在大闹天宫中,他跟二郎神的斗法,一会儿变麻雀,一会儿变鸬鹚,一会儿变小鱼,然后变土地庙,张口作庙门,牙齿当门扇,舌头当菩萨,眼睛当窗户,想把二郎神骗进来,一口咬住,这不就是孩子的心态嘛!但是没办法,尾巴藏不住,变成了一根旗杆,结果露出了他的猴相,被人看出来。再说取经组合,四人一马,这跟多少小说都是一样的,这个套路叫“主弱从强”。
看《三国演义》里刘备擅长的是什么,是哭。而诸葛亮和五虎上将简直厉害得一塌糊涂。《水浒传》里也一样,宋江就没什么关系,但是偏偏当老大,取经的组合更有意思。唐僧除了意志坚定,但是没工夫,没判断力,偏偏还有一身惹得妖魔鬼怪惦记的长生不老的肉,走一路惹一路祸,这样的描写就更接近于小说了,而不是自成体系的神话人物。
说到“大闹天宫”,我们都会认为这是《西游记》最精彩的篇章。我们喜欢看孙悟空,喜欢他敢与人斗的精神,七十二变、金箍棒、筋斗云、火眼金睛,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这样的英雄人物,但越是喜欢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就越会觉得取经中的孙悟空太过憋屈,谁也打不过,动不动就请人帮忙,殊不知这一段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包括佛道以及三界在内的神谱,没有这般安排,他取经中一会儿请二郎神,一会请李天王和哪咤,这就没了由头,这就是所谓的“不打不成交”。
孙悟空被唐僧气走后,顺道就到东海龙王那里喝了一口香茶,他在车迟国斗法时,神气活现地指挥风婆婆,推云童子, 还有布雾郎君、雷公、电母和四海龙王。这都是老相识,老同事,老对手。
有学者说“大闹天宫”与“西天取经”看似外在不协调,其实是达到了内在的大协调。打个比方,它就像一条山脉,“大闹天宫”就如主峰突兀,而“西天取经”就如群山蜿蜒。却能相互地呼应,具有神奇的色彩。
所以西方的神话体系和我们中国的神话人物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他们更多的是创世神,而我们是个性神,甚至没有门派之别。更多《西游记》的学问,其实是有很多有意思的话题和隐喻,小朋友可以和大朋友一起查阅资料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