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颖一,节选自2018年8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第39卷第4期
哈佛大学原校长博克(Derek Bok)在2006年出版了《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这本书基于他对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的观察和反思,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提出诸多批评和改革建议,这也同样适用于中国大学生。
博克在书中把大学本科生的思维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知的确定性(Ignorant Certainty)
表现:盲目相信
表现人群:大学新生
第二阶段:有知的混乱性(Intelligent Confusion)
表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表现人群:大部分大学生
第三阶段: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表现:理性分析,精确求证
博克观察到大多数本科生的思维水平都停留在第二阶段,只有少数学生的思维水平能够进入第三阶段。
批判性思维是人的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简单说来,它的主要特征就是:
如何质疑
即“会提问”, 这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
如何判断
即“会解答”,用有说服力的论证和推理给出解释和判断,包括新的、与众不同的解释和判断。
把这两个特征结合在一起,批判性思维就是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
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性”(critical)不是“批判”(criticism),因为“批判”总是否定的,而“批判性”则是指审辩式、思辨式的评判,多是建设性的。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有能力(skillsets)
有心智(mindsets)
首先,如何做到有批判思维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是指学科知识,而是一种超越学科,或是说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一种思维能力,也称为可迁徙能力(transferable skills)。这种能力与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以及统计推断有关。
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层次是可训练的。在国内,讲授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师的学科背景不少是逻辑学。批判性思维的教科书也大多围绕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展开,也包括统计学内容。
与此相伴,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以测试。比如,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开发的“HEIghten批判性思维测试题目”。这套考题与GRE考题中的部分内容有类似之处,它们并不是考学科知识本身,而是测试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再比如,2018年中国高考全国II卷中的作文题,就是一个测试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题目。
题目: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作文。“二次大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这个题目中的统计学家沃德(Abraham Wald)是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教授,他基于统计推断,提出了“幸存者偏差”(survival bias)的概念。那就是我们只看到了那些能够飞回来的飞机,而看不到那些被击落而没能飞回来的飞机。所以,只是根据“幸存者”的数据做出的判断是不正确的。
沃德的判断是典型的批判性思维,而且这种测试题超越传统的知识范围,上升到了思维阶段,应该说是有意义的。
批判性思维就仅止于此吗?
批判性思维除了在能力层次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它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称之为心智模式。这个层次超越能力,是一个价值观或价值取向的层次。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引导人们有意识地打破思维“禁区”,走出思维“误区”,探索思维“盲区”。
如果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力更多地是关于“如何思考”(how to think)),那么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更多地是关于“思考什么”(what to think)和“问为什么”(ask the why question)。
有关 “how”方面的问题,多是技术层面,包括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和统计推断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取。而有关“what”和“why”方面的问题,则很难通过类似的方法学习。但是它也是可学习的,可以通过被感悟、被启发等方式学习。
心理学家德韦克(Carol Dweck)的畅销书《看见成长的自己》(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描述了两种心智模式:
“不变型心智模式”(fixed mindsets):固定思维
“成长型心智模式”(growth mindsets):开放思维
“成长型心智模式”要求的思维方式就是:想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问之前没有怀疑过的命题。
这就不是 “how”的范畴了,而是进入到“what”和“why”的范畴。
应该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在训练学生“how”方面见长。中国学生提出的问题,几乎所有都是关于“how”的,但很少是关于“why”的。我们往往满足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批判性思维除了要求在逻辑上、统计上不犯错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问别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要刨根问底,探究深层次、根本性的原因。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上,从能力层次入手是自然的,也是需要的。不过,这不是全部。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