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过去了,说实话,我是有点不敢过洋节了。
稍不小心表露太多愉悦心情,就可能变成崇洋媚外的可恶行为。这样的认知,如同很多人像隔空商量好了一般,在圣诞节那天都在票圈告诉我们过洋节是某种堕落,是不思进取,甚至是不向先进靠拢,不知守护中国传统,严重的会上升到爱国情怀。
所以那天很是小心翼翼,没有像往常一样发送节日祝福,毕竟不想无意中影响先进,阻碍积极。
可是,过洋节真的有那么严重吗?这难道真的是文化入侵的表现吗?
平安夜那天我走到街上,人们在冰天雪地里呵着热气开心相会,带着准备许久的礼物,头戴圣诞帽或是鹿角,像个孩童一样闪烁着天真的笑容。门店更是卯足了劲一样,卖力招揽着来往的顾客。商家亢奋,行人兴奋,小孩欢呼,大人欢笑。大家都没有去刻意追问圣诞节的由来,以及这是洋节还是中国传统节日。
有时候,很多选择与追随其实很简单。我们喜欢看书,不是希望通过一两本书就能透彻参悟人生看破红尘,或是一夜之间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仅仅是因为这样能让内心宁静,思想清澈;我们乐衷健身,不是想要成为运动健将一举拿下世界冠军,或是身材动人改行去做模特,也许只是想与身体和谐共处,能够实现健康长相伴。
我们过节,不分中外,不是崇洋媚外数典忘祖,不是道德沦丧没有家国情怀,这也是一种生活仪式感的体现,一场轻松愉悦的狂欢,一次成功的商业营销。
记得中学读书时,平安夜互送苹果简直是一种不约而同的“潮流”。大家会在节日来临之前用心挑选包装纸、糖果巧克力、苹果,还会在小卡片上写下自己对老师、对同学的美好祝福。仍然清晰记得有一个平安夜,我拎回家一大袋子苹果,挨个仔细拆开,看着大家写的暖心祝福,挑出最出挑的一个苹果,虔诚吃下,似乎接下来这一年,真的会像祝福语那样平安快乐。
那时候,是不会有人告诉我们洋节是洪水猛兽,是会腐蚀思想阻碍进步的。
“进步”这个词,在电影《芳华》里出现过很多次。被称作活雷锋的刘峰,在歌星邓丽君“靡靡之音”的怂恿下,鼓足勇气向林丁丁勇敢表露心迹。所以,英雄形象轰然倒塌,刘峰一夜之间变成了不正经的代名词,甚至是阻碍林丁丁“进步”的流氓分子。然而,放在今天来看,刘峰不过是一个青春期萌动的青涩少年,默默暗恋多年后终于向自己心仪的女孩勇敢表白。这样的版本不应该是青春偶像剧里让万千少女直呼感动到泪奔的美好桥段吗?
其实,这就如同是否要过圣诞这样的洋节,如果我们不谈进步,这也就是一群人疲惫生活过后的精神释放而已。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不必像春节那番样子,乖乖地去长辈家拜年,还要接受七大姑八大姨的终极盘问。在这个节日里,恋人们相拥在一起,回忆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好友们相伴在一起,去进行这一年到头最后的狂欢。
对于圣诞节,其实很少会有人联想到这节日背后的宗教意义。圣诞节主打色为备受国人喜爱的大红色,平安夜衍生出的吃苹果保平安的大众默契,在这样喜庆热闹的节日里,甚至可以认为不是西方文化在渗透我们,而是其本土化的体现。不是世界改变了我们,我们也在改变着世界。
与其将洋节视作一种文化入侵,我们倒不如拥有一份文化自信。中国文化上下传承五千年,岂会因为这一个节日被洋化?对自己的传统文化需要保持自信。圣诞节抛却宗教的形式,只是一场狂欢而已,它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忘却一年的烦恼,憧憬和期待新的一年。
不拒绝异族、异教、异文化的节日,这是文明发达与包容性的象征。而节日创造了大量的消费,这是轻工业发达、人民生活比较富足的象征。我们也没有必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或干预别人自由选择喜好的节日,如果真正尊崇中国传统文化,在领略过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后,更应该保持文化自信。
正如狄更斯所言——
(圣诞节是)一个仁爱、宽恕、慈善、快乐的节期。在长长一年的光阴里,唯有这个时候男男女女似乎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紧闭的心扉无拘无束地打开,并且想到比他们低微的人们,就好像那些人的确是一同向坟墓走去的旅伴,而不是在另外的行程上的另外一种生物。
所以,圣诞快乐。
新年即将到来,不要吝惜表达,向你爱的人送上新年祝福吧。
ps.拖拖拉拉好多天终于完成,文中观点仅代表个人拙见,接纳批评包容不同,也没有抨击任何人的想法,这是一些杂乱无章的想法,也是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困惑与思考,记于圣诞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