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分享
大雪时节盼雪飞,寒梅与雪最相宜。本期我们来欣赏卢梅坡的《雪梅二首》。
找入声字和标平仄模板
图中入声字是用一个小黑点表示的,这个小黑点藏在每一个入声字的右下角。你可以锻炼自己当侦探的本领,看看是否能很快找到。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也就是的一声和二声上面画一横(或者画一个空心圆),这个符号表示平,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一声或二声的字实际上是入声字,要标成仄声哦!然后在所有的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上面画一竖(或者画一个实心圆),这个符号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会标也没关系,可以对着我分享的图片找到每一个表示平仄的符号,照着标在你的诗上就可以了。不过,我非常推荐你们自己挑战一下,然后再与照片对照。
朗诵、诵和吟的音频
朗诵、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赏析文本
在不知不觉中,阳历十一月已经过去了,十二月到来了;阴历十月也快要过去了,十一月很快就要到来了;小雪节气过去了,大雪节气到来了……在过去的小雪节气里北京可是连雪的影子也没见到,不知道大雪节气的这半个月里我们会不会迎来北京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呢?“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也就是冬季的第二个月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这意味着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当然也可以理解成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大雪节气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一般情况下,大雪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冬季,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10℃以下,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最低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因此如果有有效降雪的话,这一时节黄河流域一带已经会有积雪了,在更北的地方,不用说雪会更多。而长江以南的南方地区则如陆游的诗中说的可能是“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特别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依然天气和暖、草木葱茏,与北方的气候相差很大。
大雪三候有点特别,三个物候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都不容易观察到,甚至不太好理解:“一候鹖(hé)鴠(dàn)不鸣” 鹖旦是一种鸟的名字,但具体是什么鸟却说不清楚,不同的书中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是寒号鸟。此时因天气寒冷,连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二候“虎始交”,是说此时是阴气最盛的时期,但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三候“荔挺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兰草是春天的植物,此时它已经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不太好理解的是,俗话说“冬至一阳生”,照说应该到下一个节气冬至时才盛极而衰开始有阳气萌动呀,为什么这“大雪三候”的解释也是阳气开始萌动呢?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雪,是最特别的冬天的花,是萧瑟冷寂的冬日里最美的风景。它美丽的飘洒是最高明的大自然的魔法,“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白雪覆盖在竹子上,翠绿挺拔的青竹会变成晶莹剔透的琼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明明是万物萧然的季节,雪却能带来冬日里的一片生机;“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天晴后的东山,软红的光芒里涌来座座银山,宛如一幅色彩大师最美的图画……更不用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壮阔气势和“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绝美神韵……
小学时我曾学过一首好听的歌《踏雪寻梅》,歌中这样唱到“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响叮当……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这首歌的曲调非常轻快活泼,骑驴赏梅、铃儿响叮当,抒发了人们踏雪赏梅的欢快心情和清雅兴致。骑驴“踏雪寻梅”这一雅趣正是由诗人孟浩然开创的。张岱的《夜航船》里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后来读了很多诗后我发现,诗人写梅花的诗,几乎全都提到雪。“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正是因为梅花凌寒傲雪的独特品性,使得它成了雪的绝配。“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每年下雪的时候,李清照就常常会沉醉在插梅欣赏的兴致中。“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笔下的梅花和雪更是因为有了“月”这一美好的良伴而呈现出绝美的清丽。试问还有哪一种别的花能映衬出这冰天雪地琉璃世界的美呢?吕本中说“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这雪像梅花一样高洁,梅花又像雪一般晶莹,梅和雪是最相宜最相得益彰的冬日美景,所以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两首最直接也最巧妙地揭示了梅雪关系的诗:卢梅坡的《雪梅二首》。
这两首诗的题目就叫“雪梅”,这就足以说明这是又写雪又写梅的诗。一般来说,我的每一期都是主要分享一首诗,即使是组诗二首另外一首通常也只是提一下,那为什么我今天会破例给大家分享两首诗呢?这是因为这两首诗的关系实在是密不可分,也因此这两首诗都很有名,不象很多其他的组诗比如说高适的《别董大二首》常常是有一首家喻户晓,但另一首知道的人却寥寥可数。卢梅坡的《雪梅二首》则几乎知道的人都是两首都知道。
我们对这两首诗的作者卢梅坡知之甚少,只知道他是一位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而且他的原名和原字都散失了,唯独留下一个梅坡的号。很多人推测这是因为他喜爱梅花到了极点,因而自号“梅坡”。除了梅坡这个号,我们还知道一条有关卢梅坡的资料,就是他和辛派词人刘过是朋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刘过曾经写过一首《柳梢青·送卢梅坡》,其中有两句:“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这说明刘过在送别卢梅坡的时候就回忆起他们曾经一起秋天赏菊冬日赏梅,也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卢梅坡很喜爱梅花。卢梅坡也是因一两首诗千古留名的诗人,而让他在诗史上留名的正是这《雪梅二首》。
下面我们先来看这一组诗的第一首。“梅雪争春未肯降”,降的意思是投降、服输。诗的起笔就很奇特,梅和雪不是最相宜的美景吗?那梅和雪应该心心相印才对呀!但诗人却说梅花和雪都认为自己才是春天的信号,谁也不肯服输。这一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相让,这就将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那么问题就来了,梅花不是“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吗?梅花不是“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在寒冷的冬天开放的吗?不是连《早梅》也是“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吗?为什么这里会说“争春”呢?这是因为啊,我也是在准备本期分享的时候才搞清楚了一个常识:虽然一说到梅花,每个人都会把它和冰雪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大部分梅花是在2月份前后开花,那时候从节令上看已经是立春前后了,也就是说可以算早春了。当然,不同地区开花时间也不相同,但即使是开得比较早的梅花也要到一月中旬才会开放。比较特别的是腊梅。腊梅是真正冬天的花卉,人们也常常会把梅花和腊梅混为一种,但实际上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植物,腊梅是腊梅科植物,而梅花则属于蔷薇科。蜡梅是中国特产的传统名贵观赏花木,在霜雪寒天傲然开放,花黄似蜡,因而名曰“腊梅”。在开花时间上,腊梅要比梅花早2个月左右,有的品种如虎蹄梅,农历十月即放花,故人称早梅。又因蜡梅花入冬即开放,冬尽而结实,伴随了整个冬天,故又名冬梅。而诗词中常见的梅花又名春梅。我前面提到的《踏雪寻梅》那首歌里所唱的就是腊梅花。
把这个常识搞清楚后,我们就明白为什么诗词中的梅花虽然总是与冰雪为伴,但却寓意着春天的信息了。比如最广为人知的两首《卜算子》,陆游说梅花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自己完全不想占领春光,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毛主席却反陆游之意而用之“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给大家报告。其他如李白的“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苏轼的“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黄庭坚的《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王冕的“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无一不是以梅花代指春天的消息。也难怪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梅雪争春未肯降”了。
梅花和雪谁也不肯服输,那我们的诗人怎么办呢?我们的诗人说“骚人阁笔费评章”。“骚人”指的就是诗人,源于屈原的名作《离骚》。因为屈原以及《离骚》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所以人们用“骚人”来指代诗人。这在古诗文中很常见,比如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李白的《古风》中“哀怨起骚人”、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中:“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等等。“阁笔”指的就是放下笔。阁,同提手旁的“搁 ”,表示放下。“费”就是说需要花费心思。评章是评议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看来这个问题把诗人也难倒了。诗人也要放下笔,好好评议一下这梅与雪的高下。为什么会“骚人阁笔费评章”呢?诗人本来也觉得评判梅和雪的高下是很容易的事情,两个都能代表春天的消息。可在拿起笔来细细的想一下,好像真是难分高下,于是只好放下笔再仔细想想了。
那诗人想了这么久,有没有得出结论呢?并没有,因为梅和雪实在是各有优点:“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须”的意思是是必须。“逊”的意思是差,不如。“三分”是非常诗意的量词苏轼在《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也说:“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一段”这个量词则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这两句就是说: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这的“逊”和“输”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雪和梅各自的优点。梅花以红色为最美最常见,也和晶莹洁白的冰雪最为相配。《红楼梦》里最有名的赏雪的一幕“琉璃世界白雪红梅”,那红白相映的颜色是多么夺人眼目呀!当然,梅花也有别的颜色,王冕的“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写的就是《白梅》。但即使是白色的梅花,它的白也不足以和雪相比吧。不过,晶莹洁白的雪,却没有梅花的那种香气。梅花的香气有一个特点“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散发出来的清香不在花蕊,也不在花萼,而是从骨子里飘荡出来的透彻的清香。它不是很浓,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却又分明能闻到那股悠远、飘渺的香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两联描写梅花的名句都用了“暗香”来描摹梅花的与众不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又写出了纵然梅花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梅花为什么有这样的奇香呢?因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啊!所以说梅花最为人称道的,正是那和凌寒傲雪的品性相辅相成的扑鼻浓郁的清香啊!梅与雪的这些特点卢梅坡之前的诗人们当然早已经注意到,但是卢梅坡的这首诗却是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明明白白又妙趣横生地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
在诗人无偏无倚的评说下,雪和梅都展示出了它们各自的美。二者彼此映衬,应该是很完美了。但诗人显然意犹未尽,于是又有了组诗的第二首。那这第二首里,赏雪赏梅的诗人是不是还有什么锦上添花的新意呢?一起来看:
诗人说“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原来呀,诗人是诗性大发了!所以他说只有梅花没有雪的话,美丽的梅花看起来也没那么有精神。因为梅花令人佩服的主要特点是不畏严寒,雪越大就越能显示出梅花的这一特点,相反在风和日丽的情况下,就难以表现梅花的这一特点,所以说“有梅无雪不精神”。而如果白雪纷飞恰逢梅花盛放,赏雪之人却只会指指点点感叹几句“真好看!”“太好看了!”,或者象我们大多现代人赏花时只会用手机拍些照片留念,似乎和雪与梅花的那种高洁和优雅不太相配。和梅花的气质最能够相宜的活动恐怕还是写诗吧。所以诗人说“有雪无诗俗了人”。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文人雅士在赏梅的时候经常会吟诗作赋。有梅有雪,少了诗自然就俗了。所以《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shān)》后紧接着就是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正是因为当天下雪了,所以大观园中的这些姐妹也都有了诗兴,就相约一起聚集在芦雪庵,吃着鹿肉联诗,那是多么热闹欢快又高雅不俗啊!在联句作诗中宝玉“落了第”,姐妹们要罚他,怎么罚呢?罚的正是让她去妙玉的栊翠庵折一枝红梅,宝玉还因此写了一首不错的诗《访妙玉乞红梅》:“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chá)枒(ya)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有雪有梅,诗人写诗自然是不在话下,而恰在这日暮时分,雪又纷纷扬扬地落下,正是“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梅花在雪花的映衬下变得精神焕发,而雪花有了梅花的点缀,也变得更加摇曳多姿。而梅与雪,与诗人的诗一起共同使得这清寒的黄昏春意盎然,十分精神。
卢梅坡的《雪梅二首》用轻快活泼的笔调,巧妙地融合了梅、雪、诗这三个元素,而且又显得十分自然流畅,贴近生活。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没有白雪映衬,就显不出梅花的卓绝神韵;若是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也不能用最不俗的方式表现出梅和雪的清雅美丽。读了这两首诗,你是否也觉得梅、雪、诗这三者的关系是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讯息呢?
卢梅坡《雪梅二首》参考反馈题目
1. 你喜欢雪吗?冬天里你盼望下雪吗?
2. 你去看过梅花吗?是在雪里看的吗?你向往“踏雪寻梅”的雅趣吗?
3. 你知道有哪些赏梅胜地吗?
4. 你最喜欢的写雪的诗是哪一首?梅花诗呢?
5. 你看过《红楼梦》里《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和《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这两回吗?能分享一下其中你印象最深的情节或诗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