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新疆,我们就会想起西汉“张骞通西域”,想起东汉班超对西域的经营,想起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对西域进行管理,想起清初乾隆皇帝为新疆命名……总之,新疆一直是中国的领土。
可是到了清朝末年, 形势突变,新疆处于危险之中。
首先是1864年,受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新疆地方豪强开始不服中央领导,纷纷割据,自立为王,混战不休;接着是1867年中亚浩罕国头目阿古柏在新疆建立洪福汗国;4年后,即1871年,沙俄又出兵攻占我伊犁。
新疆局势危急,清政府内部却分成两派,李鸿章主张放弃陆上之新疆,专注于海防;左宗棠则力主收复新疆。李鸿章放弃新疆的理由非常奇葩,他说:
“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臣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
一句话解释就是:新疆土地贫瘠,收回来不划算。
对李鸿章的这个理由,左宗棠立即进行了反驳:
左宗棠说:
“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很显然,李鸿章的说法站不住脚。想一想,国家主权大于一切,领土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算是新疆真的没有收入,但一寸山河一寸血,那也是不能丢掉的。这是一个政治问题,原则问题,马虎不得。从清政府的态度看,清政府也不同意李鸿章的说法,最终采纳了左宗棠 的建议,派左宗棠收复了新疆。
所以,在“收不收复新疆”的问题上,李鸿章的表现很差,甚至可以说很愚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不智。可是,李鸿章真的愚蠢吗?此人一贯老奸巨猾,他这么说,必有他的缘由。
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先弄清楚李鸿章当时在做什么?
李鸿章的发迹,源于与他的老师曾国藩一起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当太平天国和捻军覆亡,李鸿章任湖广总督,后于1870年升任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新疆遭受侵略的时候,正是李鸿章在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任上,李鸿章当时最为紧要的工作,便是洋务运动,说得再具体一点,李鸿章正在筹建北洋海军。
注意这个北洋海军或者说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是李鸿章非常重要的政治筹码,有了这样一支近代化的海军,李鸿章在朝中的地位将十分巩固、不可动摇。那清政府为什么同意李鸿章建立北洋水师呢?因为近代以来,不管是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等西方列强都是从海上入侵中国的,而当时中国没有海军,于是李鸿章筹建海军,提倡“海防”,以“北洋海军”来遏制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同意了。
李鸿章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建立北洋水师,使国家利益与他的个人利益统一起来,他为北洋海军说话,既是维护自己利益,也是维护国家利益。在此前提下,李鸿章抛出“不收复新疆”,“收复新疆会削弱海防”这样的理论,就有一定道理了。清政府也就不会怪罪李鸿章,因为不管是左宗棠的“塞防”,还是李鸿章的“海防”,都是出于一片爱国之心嘛。
然而从实质上讲,李鸿章抛出“收复新疆会削弱海防”的理论,主要是为他自己,强调的是他个人的政治利益。
另外,李鸿章强调海防,强调北洋水师,还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其时,李鸿章的北洋舰队正在组建之中,购买外国船舰,建造新的船舰,维护船舰,给海军士兵们发工资,都需要大笔大笔的资金。这些资金很显然来自于清政府,李鸿章当然不希望因收复新疆而影响到海军的拔款。
我们来为海军的拔款算下账。1888年12月,北洋水师建立起来了,水师每年从清朝财政得到200万两白银的军费,而且北洋水师官兵的薪酬非常高,这里仅举几例:
鱼雷发射兵,年薪为288两白银;电灯士兵,年薪360两白银;发动机管理员,年薪196两白银;就连岸上一个负责拖船的人,年薪也有36两白银。而当时,清朝一个一品大臣,年薪也就在180两。
北 洋水师待遇这么好,李鸿章的好处自然少不了。
除了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李鸿章还想通过反对收复新疆来排挤左宗棠,这是李鸿章反对收复新疆的第三个目的。众所周知,李鸿章与左宗棠是死对头, 左宗棠比李鸿章年纪大,威望也高,在行军打仗方面很有一套。李鸿章害怕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权力会越来越大,甚至压倒自己,所以反对收复新疆。结果事与愿违,左宗棠收复新疆成功,威望比以前更高了。也就是说,李鸿章这一次排挤左宗棠失败了。
综上,一件事件,竟有这么多的曲折。李鸿章煞费苦心,想一石三鸟,既想巩固政治、经济利益,又想排挤对手。结果,他排挤左宗棠失败,但北洋水师的建立却很快获得成功,所以,在与左宗棠的争斗中,李鸿章也算是有胜有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