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浅谈《地球上的星星》
这是第二次看这部印度影片《地球上的星星》,它的确是一部百看不厌的影片,也的确值得我们去深思其背后蕴藏着的教育问题,到底该如何培养孩子?该如何善待每一个孩子?
《地球上的星星》,是因为心理学上把有自闭症的孩子称为“星星的孩子”而得名,我们只能看到这些孩子,却无法触摸到真实的他们,就像星星一样,遥不可及。影片主人翁——伊夏,就是这样一个患有读写障碍的孩子,在他眼里字母都是游来游去的小蝌蚪,永远分不清6和9,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永远适应不了寻常课堂,于是罚站、挨骂成了家常便饭。父母的不理解、老师的不理解、同学的嘲笑,使得他更加自闭起来。父亲一气之下把他送去寄宿学校,在那仍旧得不到老师、同学的理解。剧情的反转是美术老师尼克的出现,这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他发现了伊夏的读写障碍和画画天赋,一步步引导、鼓励伊夏,最终帮助伊夏证明了自己。
主要从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浅谈对这部影片的感受。
第一个角度——教育学,主要分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人发思。
(1)学校。
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合格的?
影片的开头是两位老师在当众念学生的考试分数,紧接着伊夏的试卷因为考的不及格而不敢拿回家让家长签字,伊夏被同学问起试卷签字与否,因害怕数学老师的批评,而被迫逃学了。这样的学校教育到底是不是合格的?学生的逃学是被老师的教学逼迫的。学校只注重分数、升学率,不会去关心学生、不会去理解学生,老师一边在作文上高呼“理解万岁”,却在惩罚时毫不留情。试问,这样的学校教育真的能培养出人才吗?我很赞同“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分,教师不应该一刀切予以扼杀。把教师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不符合发展规律的,工程师的工作是先规划设计、再建设,孩子的培养能让老师预先去规划好、设计好吗?很显然,不能。
在一次课堂上,老师要求伊夏朗读课文并解释,伊夏解释为:“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就是真的;我们看不到的,感受不到的就不是真的。但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其实不是真的,我们看不到的其实是真的。”这富有哲理的话,因为不是老师的标准答案,被老师一顿痛批。数学课有标准答案,这是正常的,可是,连语文课都要有标准答案,那还需要上课吗?直接给出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即可。
老师做到真正关心学生了吗?
影片中,伊夏上课时关注于窗外的鸟儿,被女老师骂“不要脸的孩子”;上美术课,被老师用戒尺打手心;回答不出来问题,被罚站到门口示众……种种此类,老师对于所谓的差生和好生的不平等,真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吗?
当伊夏逃课,在大街上随心所欲地放松时,他是多么地开心。当他看到小孩子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脸上呈现的不仅是羡慕还有忧郁,因为他父亲的粗暴使得父子间的距离愈来愈远。这个时候的伊夏才是幸福、快乐的,老师没有给过他机会让他表现最真的自己,仅仅通过惩罚、训斥就能转移调皮孩子的注意力吗?
(2)家庭。
父母做到关爱、了解孩子了吗?
为了躲避数学老师的检查,伊夏选择了逃课而且让他哥哥帮他写了假的病假条,这件事情一不小心被他父亲发现了,先暂且不说伊夏逃课的不对之处,来看一下伊夏的父亲对待这两件事情的态度——暴力、恐吓加斥责。在父母的眼中伊夏就是一个无药可救的、比不上他哥哥的笨小孩。面对犯错,父母只是不分青红皂白,一顿痛打、痛骂,不换位思考尝试去理解孩子的处境和内心,没有做到真正关心孩子,这样的家庭环境如何能培养出健全人才?父亲一味的苛责,母亲盲目的焦虑。他们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不懂如何发现孩子的心。
功利性的家庭教育可取吗?
当尼克去伊夏家家访时,告诉伊夏的父亲伊夏有阅读障碍但有画画天分,但伊夏父亲却反问老师:“绘画有用吗?能帮助他和别人竞争吗?”这里主要体现了家庭教育的功利性目的。父母一味地望子成龙,借子女来满足自己,功利性、目的性太强,导致忽视孩子的身心发展。
第二个角度——心理学,主要谈谈美术老师尼克。
可以得知,没有美术老师尼克,就不会有伊夏纯真可爱的笑容。
尼克老师第一天上课的开场白就是独出心裁的:人未到笛声先到,扮成小丑模样,和学生们热情互动、歌唱,这使得在寄宿学校压抑了很久的学生对新老师的恐惧感消失殆尽,并且迅速接纳了尼克。小学生,还是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对新鲜事物怀有浓厚的好奇心,尼克老师成功地打开了他们的心房、走入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上课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思维发展特点。
尼克老师的美术课,有别于以往的老师,不是让学生对照着一个物体画画,而是让学生们自由想象,在想象中遨游,随心所欲地画画。就如同他歌唱的那样:“你们看,那是树吗?还是被斗篷遮住的人呢?这是下雨吗?还是天空忘了关水龙头?世界随你的眼光而不同,你怎么看它,就是什么,敞开心房,展开翅膀,让色彩飞翔。”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应该符合学生年龄、思维发展特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循序性和阶段性,老师应该循序渐进和进行针对性教学。在小学生这个年龄段,艺术课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抓住这一个关键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尼克在发现伊夏的特殊之后,并没有像之前的老师一样,而是不抛弃、不放弃。他渐渐接近伊夏,走进伊夏的内心,让伊夏最终接纳了这个世界,也让世界接纳了他。尼克老师是一个富有爱心的有智慧的老师,当决定拯救伊夏时,就开始同伊夏父母、校长努力争取伊夏接受特殊教育的机会,发展伊夏画画的天赋。为了让全班学生接纳伊夏,他还特意地举出很多和伊夏一样有阅读障碍症的成功人士,来鼓励、暗示伊夏;为了让伊夏明白自己的特殊,他是单独地跟伊夏说明,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障碍症,并没有在全班面前指出,这很好地维护了伊夏的自尊。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尊严,作为老师就应该像尼克这样,不管学生犯多大的错误,都需要维护其自尊,要采用严厉与尊重结合的德育原则。
在教伊夏阅读知识的过程中,尼克一直都站在伊夏角度看问题,会说一些伊夏感兴趣的话题,会针对伊夏的障碍之处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沙子上写、用皮肤感知、跟录音读。伊夏渐渐地掌握了一些文法知识,慢慢地收获了自信。
在整个教授伊夏的过程中,尼克都坚持着爱心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孩子的发展具有差异性,每一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学校教育不应该一刀切,不应该用对待一个学生的方法对待所有学生,要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就像电影中所说“每个孩子都是地球上的星星”,尽管不是每颗星星都十分闪亮,但是对于浩瀚的银河他们都是同等重要的。老师和父母应该以博大的胸怀、独具的慧眼,接纳每一个孩子,赏识与宽容每一个孩子。需要多一份关爱,少一份冷漠;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责备;多一份民主,少一份专断。这样,每一个孩子才能成为耀眼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