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出门远行》:少年的出走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冒险
最近一句“我们家已经没有阑尾了”,又让余华以一种新的身份走入大众视野当中,那就是高级语言大师——段子手。去看余华的采访,很难想象这么一个风趣幽默的人是怎么写出《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这些悲剧无处不在的故事来的。但余华不仅仅只有对悲剧的抒写,他还有一些颇具少年意味的作品,我们一定都听说过——《十八岁出门远行》。抛却对先锋小说,荒诞与现实等种种文学性的解读,去看待《十八岁出门远行》,不仅能从中看到少年刚开始的出走意气,游玩世界的豪气,对未来充满想象的傻气,还有最难能可贵的是十八岁的“我”被现实伤害之后犹念生活温暖的勇气。
“你走过去看吧。”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故乡貌似就是为了让人离开而存在的。特别是对于生长在乡土之中的人们而言,长大之后的故乡或许只有秋冬,再无春夏。我们常说人生到处都充斥着选择,但是在出门远行这件事上,或许就从未让我们主动选择过,人生是被各种各样的因素推着往前走的。小说中的我也是的,在某一天照常在外玩耍回家之后,看到父亲正在正路一个红色的书包。
我还问父亲,“爸爸,你要出门?”
父亲回过头告诉我:“不,是让你出门”。
就这样我就被父亲整理好的红色书包带着出门。红色书包带着“我”,“我”带着憧憬与期待,一同开始了灿烂而又迷人的远行。但是,要走去哪里呢?途中又会遇见谁呢?途中的趣事亦或是孤苦,又该说予谁听呢?
文中这段对白,可算是给了人们一些答案。
司机问我:你上哪?我回答:随便上哪。
我问司机:你到什么地方去?司机回答:开过去看吧。
是答案,又不完全是答案。可回头看看,这不就是我们人生的常态吗?什么时候上小学,高中时选择文科理科,去喜欢一个人或者选择一个人伴你终生,这些看似是你深思熟虑的选择,实则是生活和时间推着你走到这里,推着你做选择。“你走过去看吧。”未来还会有什么呢,不过是变与不变之下时间的推移,又或者是你过往人生一幕又一幕的重放。
正如文中所说: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已经看了很多山和很多云。
所有的山所有的云,都让我联想起了熟悉的人。
我就朝着它们呼唤他们的绰号,所以尽管走了一天,可我一点也不累。
少年的出走便是这样,带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与迎接新风景的开始,一起走进那个庞大的生活当中去。
走过去看看,才能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略知一二。
“苹果也不错”
王蒙先生认为,《十八岁出门远行》写出了“青年人走向生活的单纯、困惑、挫折和随遇而安。”
再多新奇的风景也有厌烦的时候,远行开始有多么激动、有多么想逃离自己的旧居,行程当中就会有多希望睡在自己家的床上。就算不是自己家的床,有一个歇脚的地方也很不错。就像是“我”一直想找一个旅馆,但是天都快黑了。旅馆还在他妈肚子里。远方来了一辆汽车,所有没有旅馆,汽车也是极好的。汽车里的水果不是“我”最喜欢的香蕉,是苹果也不错。生活总会差强人意,但只要我们能够在困境当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总有一个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或许就是余华的一种温暖吧,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像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的眼睛在看着这个世界,不停的理解这个世界的一切,善意的,恶意的,通通都能找到一种方式来消化它们。
但是人的自我接受并不代表着这个世界就妥协了。我搭上车之后,与司机交谈甚欢,在这个时候我觉得司机就像是跟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一样亲切,但是车抛锚了,我和司机同时处在一个困境之中。当我看到司机的苹果被路人抢走的时候,声嘶力竭,全力抵抗,而此时的司机则是淡淡的,淡淡地接受着这一切。后来司机做了一个我怎么也想不到的行为,他把我的红色书包抢走了。
那个时候我连愤怒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只能用眼睛看着这些使我愤怒极顶的一切。我最愤怒的是那个司机。
毕竟是他带我,给我讲故事,让我吃苹果。但最后是他给了我最大的伤害。
但是最后的最后,我依然还有一辆抛锚的车,还有一个座位可以休息。虽然不是一个旅馆,但此时的我,躺在上面,仍然想到我的红色书包,我的父亲。生命中尚有一束光照耀着我。
苹果也不错,或许现实残酷,但仍然需要藏在心底的善良。
“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
即使最后只剩下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自己,但至少心里是暖和的。
旅馆不仅仅是一个让我此时能安然入睡的地方,更像是一个寄托。每个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或许都需要一个这样的,即使破败的座椅,能让人得到安宁。
一个人的十八岁远行,就是一个人开始认识世界,认知自己的开始。生活或许不够完美,但唯有心存善意,即便是唯一的光,也会有支撑人一直走下去的力量。
年少纵马且歌。
即使不再年少,我们也要有一直走下去的勇气,有与自己独处的方式,更要有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自洽从来都不是降低标准,而是将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与自己的人生经历融会贯通,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生活状态。
愿你每次选择就像是第一次出门远行一样,以善意为底,以乐观为伴,出走半生,还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