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以后看了不少婴儿护理和喂养的书籍和文章,里面有真知灼见,也不少东拼西凑、博人眼球的观点。这都没什么,毕竟很多人以此谋生。但最近看到一些网文,文字拾人牙慧就算了,竟然打着科学喂养的旗号,鼓吹教条版喂养方法误导新手麻麻。
越来越多的麻麻意识到母亲陪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决定自己带娃而不再假以他人之手,这是好现象。但新手上路,总是会遇到各种未知情况,光是宝宝哭了、闹夜、放床上哭抱手上睡这一最常见情况就能让新手麻麻们惊慌失措。很多伪科普文章就出来了,看过最离谱的一篇是号称要规律喂养宝宝,主张对新生儿和2-3月的小婴儿实行每天7am,10am,1pm,4pm,7pm喂奶。
这个愿望是好的,但做过麻麻的都知道,新生儿是按需喂养,换句话说她饿了就得喂,这么小的人儿还不知道什么是规律,而且每个孩子不一样,有的食量大些需要喂养的频次高些;有的确实在2-3月的时候能引导养成这一规律。但如果教条的让每个孩子都按照这个规则走,吃亏的一定是自己的宝宝,大人也跟着受累。
以小太阳为例,因为早产从保温箱回家时,医院叮嘱:她的喝奶量只有18-20毫升/次,必须2小时喂一次。身边的麻麻们也告诉我新生儿必须2小时喂一次。回家后我严格按照医嘱来,却发现回来她就一直睡觉,2小时到了怎么都弄不醒,就算是费劲弄醒了她也不喝奶,很快又会睡着。第一、二天我就在想办法弄醒她、担心她喝不饱影响追重的惶恐中度过,搞得自己也是寝食难安、焦脆不堪。第三天我的直觉告诉我可以试试让她睡到自然醒再喂,她再小也是有感知的生命,求生是本能,饿了自然会醒来找食物。果然,通过一天的观察我发现,每隔3-4小时她就会自觉醒来一次,这时候喂奶就非常顺利。
从此我就不再管那劳什子的新生儿2小时一次、一天12次的喂养规则了。通过不到一周的观察总结,我就摸清了小太阳喝奶、便便、哭闹等等方面的成长规律并专门拿了一个笔记本记录下来,然后照着规律来照顾她做的就得心应手。
我也是个新手麻麻,小太阳现在还不到2个月大,还是个早产宝宝。在小太阳出生前从来没带娃经历的我硬是自己一手独自扛起了带娃“重任”,第一次给这个出生体重只有1.75千克的小人儿换尿不湿时,握着她小胳膊小腿的手都止不住发抖,紧张到全身汗湿,生怕会伤着她。就连母乳喂奶的姿势都是自己抱着她按照度娘的图片自学的。但就是这样,毫无经验的我也把娃照顾的挺好,吃喝拉撒生长发育全部都在正常状态。
从自身的经历来说,我觉得带娃没那么复杂,宝宝哭闹无非就是:饿了、便了、胀气了或者肠绞痛(被线头缠住身体某个部位、没睡醒等也有可能,但这些情况非常少见)。
其实这三个问题很好解决。喂奶时让宝宝吸母乳每边至少15分钟,一次至少排空一边乳房,就可以解决饿的问题。有些纯母乳喂养的麻麻不知道宝宝一顿的喝奶量是多少。这个也很容易解决,一天中找一顿奶不直接喂,而是用吸奶器把母乳吸出来装进奶瓶喂,这样就能观察宝宝的喝奶量了。
至于胀气和肠绞痛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状况,到宝宝3-6个月大的时候会自行消失,无需过度担心。因为婴幼儿肠道和神经发育不成熟,肠内气体不能顺利排出就形成了肠绞痛的基础。胀气或肠绞痛的表现是宝宝小脸憋的通红、全身攒着劲,会不定时哭闹,有时哭闹还很凶需要大人抱着睡。这一情况无法根除,只能减轻。方法有:抱紧宝宝、尽量吸允喂奶或者喝西甲硅油。我自己用的最多效果最好的是趴着袋鼠抱。每次喝完奶就让小太阳趴在胸口袋鼠抱拍嗝20-30分钟,这样不仅能减少胀气的出现还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提升。
袋鼠抱更是世界范围内都提倡的新生儿护理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哥伦比亚新研究发现,长时间对婴幼儿进行袋鼠抱护理可以让他们20年后仍然受益。这些接受袋鼠抱护理的婴儿长大后通常不会辍学,平均工资相对更高,出现多动症或攻击行为的风险更低,成年后其大脑也相对更大,让孩子在社交和行为方面都有优势。
唠叨了这么多,只是想跟新手麻麻们分享:做麻麻、带孩子其实没那么恐怖也没那么复杂,身为女性做麻麻是我们天生的本领。我们只要跟着自己的本能、直觉去做就好。牢记每个宝宝特性都不一样,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比较,只要用心观察,不用一周的时间我们都能总结出自己宝宝的规律,然后顺着他的规律照看就能事半功倍。我们要学科学的育儿方法但绝不生搬教条的育儿规则套到自己宝宝身上。因为育儿就跟吃饭一样是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