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成立67周年纪念日,学校里为一年级的同学举行了隆重的入队仪式。
整个场面还算肃穆不失活泼,流程严谨而不呆板。在宣读先锋队队委的名字时,五六年级的几个同学上前,脸上极力地表现出低调的羞涩,但却不知咧开的嘴和傲娇的眼神早已出卖了他们,就像那走过红毯面对亲朋的新娘,幸福种在羞涩上,只要结的好果儿就好。
我在录像,从教一年多来,这样师生集会的场面并不是很多,别说孩子们了,就连我也觉得很期待,很新鲜,毕竟是稍微调剂了一下一成不变的上课学习。孩子们兴奋啊,一兴奋嘴巴就不受控制了一样说个没完,于是在新任大队长同学激情洋溢的宣读誓词的时候,还隐约掺杂着班主任的训斥“再说话出来站一下午”,这样对比竟觉得还挺幽默的。
六年级同学要帮助刚入队的小同学系红领巾,教他们行队礼,场面十分温暖,六年级的孩子突然就很有了学长学姐范儿,跟个大人似的有模有样的教学弟学妹。记得妹妹跟我说过,她六年级的时候也给面前的小同学系过红领巾,当时小拇指指甲有点长,差点蹭到人家的脸上。
看一年级的孩子跟辅导员学习入队简章,稍微长一点的句子他们就重复不了了,我笑了,不是取笑,而是想到每个人都是从这样小的年纪,用有限的记忆力学习,拼搏,到后来每一个年岁的成长,每一个年级的升高,我们懂得多了,接受能力也快了。到高中可以解开那样复杂的三角函数,导数问题,是从歪歪扭扭地写从一到十的数字开始的,写修辞华美的文章,是从清脆稚嫩地读汉字的四个声调开始的,做将近半页纸的阅读理解,是从学写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开始的。后来我们有的进了大学已至更高的学问所在深造,可以用知识来谋生甚至在某行业有所建树,现在看起来好像毫不费力,但当时那个小小的你坐在书桌旁打瞌睡,握着笔望着还未写完的作业发愁,央求妈妈先让你睡觉的可怜眼神,是否还历历在目?
从教小学开始,我的心态越来越好了,能够真正慢下来了。认真地教他们从每一个单词的发音开始,到熟读句子课文,再到做各种题。习惯了大学四年理解背诵那么长又艰涩的英文片段,考专业四级专业八级紧张复习拼命练习的日子,突然到这每个字母都需要跟他们读清楚写明白的时期,心里也变得温暖清澈起来。他们都在看你呢,你的每一笔一划他们都想记下,你的每一个发声他们都在极力模仿,你的每一次批改出来的错误他们都会小心翼翼的改正。刚开始看他们的课文,就想这么简单有什么好学的好讲的?而现在,我会很明确地看出,这个挺难,我需要多重复几遍。很高兴自己有这样的变化,真的,自己越来越靠近学生了,心态要低,但学识要高,美国新闻要听要看,百词斩要记要复习,研修要边看视频边做笔记。自己的知识及时更新才是对自己和学生的负责。
那么,做老师是我的梦想吗?如果把梦想分成苹果梦,汽车梦,别墅梦,那应该是个苹果梦吧。一年以前对现在的生活没有任何的设想和期待,即使在最疯狂的梦里也没有一丝预兆。可在大学最后的时期里,各种想法都汇集到一处,变成粉色的泡泡越飘越远,我跳呀追呀,穿过树枝的手被刺破,没有抓到泡泡,却握住了树上的苹果。当真实落地的那一刻起,便顾不得手里的苹果完美与否,只能紧攥着一直向前,先充饥先能养活自己。于是在经历了大学以来最艰苦的复习和最长的战线考试,我成了一名小学教师。
周围的人都说挺好的呀,一起奋战没有考上的都说多羡慕你呀。
于我来说,是很为经济独立感到高兴,为终于工作赚钱可以回馈父母感到欣慰。
至于梦想,那些在心里无数次暗暗鼓起的热潮,那些对着朝阳壮志凌云的话语,琐事实在托不起它们的重量,于是我便把它们装进包袱任其沾满灰尘,连想都不要想起来。
我的确不想成为同伴眼中口中“只会教书的先生”,可是这既然是我的职业甚至事业,我必须认真对待并且通过它来证明自己。在学生时代,衡量标杆最主要就是成绩了,我在大学仅存的一点骄傲就是成绩好,在我看来它可以掩盖掉长得不漂亮,穿衣没品位,交际能力差,家境一般等等的缺点。而作为老师的话,就是看教的成绩了,于我而言,提升教的成绩比提升自己学的成绩要艰难得多,面对记单词背课文十分吃力的学生,我尽力帮助,给他们辅导开小灶,用尽自己能想到的所有办法,可是在我职业生涯的第一场考试中我还是败下阵来,一阵巨大的挫败感将我包围,无处可躲。这时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职业成就感对我来说是多么重要,本职工作都做不好,还对梦想夸夸奇谈,简直是上天了,这不马上跌下来,猝不及防。
那以后,我一方面采取各种办法督促孩子们学习,从教育大家的作品中汲取智慧,另一方面又在寻找别的突破口来证明自己,证明自己不同于其他的英语老师。
为什么非得证明自己不一样呢?因为缺失了“成绩好”的光环让我很不适应,做任何事,总得有一个方面至少让自己觉得是出类拔萃的吧,“每个人至少有一个梦想,每一天对得起夕阳。”“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那就给自己一个目标一个希望,给自己一双舞鞋一个跳场。
于是我把目标锁定在乐器上,因为以前有些二胡的功底,如今重新操练起来大抵也不是难事吧。于是立刻买了一把二胡,并顺带着一架电子琴,准备暑假轰轰烈烈开战!
我们太容易按照“喜欢”来做事了,而且也太低估“喜欢”的力量了。很喜欢听到钢琴的声音,就觉得哎我挺喜欢钢琴的,进而看似自然实则很生硬地过渡到“我喜欢弹钢琴”,于是就交上学费开始做起钢琴家的梦。开始的几节课非常枯燥,手势难看不自然,曲子单调且难听,坐在钢琴凳上和弹一手好钢琴中间还隔着好长时间的练习!练着练着突然发现自己不喜欢了,这跟自己想象的出入太大了,所以啊,一开始就不是真的喜欢,只是喜欢想象出来的样子,过程是什么似乎从来没有考虑。所以,只是痛苦地敲了几次琴键也没有让我变得不同,又一次,我跌进了失望中,感觉真没法跟梦想交代什么。
而现在看着眼前那么点大的一年级孩子,努力将手臂高举在头上行“各式各样”的队礼,准备入队,在我们眼里他们没什么不同,都被刻上了少先队员的标签,可他们之间是有千差万别的,这种差别他们自己都心知肚明。我也一样,在外人眼里是众多老师中的一员,我已经“入队”了,而我却要清醒地保持或者寻找自己的不同,这种不同不仅仅在于你除了会讲英语还会不会钢琴,这是一生我所要忠于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