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何晓畅先生2015年新修的麻城龟山何氏族谱记载,始祖俊卿公名讳俊卿,江西人,恩勅进士升黄堂,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公隐居不仕迁入湖北,二年入麻城龟山唐殿区(现龟山镇周家岗村、杨家铺村部分地区),居蛇形地西北数步,遂改名何氏恩卿。
修谱时何晓畅先生与何传流先生做过探讨,族谱上并未清晰的记载俊卿公就任哪一地区的太守,且元朝没有太守的称呼,对于其母的记载也比较含糊。因此无法断定其真实身世背景。近些年来,何晓畅先生一直在寻找俊卿公的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江西史学家和网络的帮助下,何晓畅先生发现文俊卿与何俊卿有相似之处,于是便撰写本篇人物考。具体考证信息如下:
一、地域考
2019年8月20日查看民国二十四年版《麻城县志》时,清晰地了解到元末明初麻城各乡的区域范围,也了解了唐殿区的具体位置,属太平乡,周圆五十里,距县东四十里,东界上义区,西界花桥区与曹合区,南界曹合区,北界上义区。唐殿区杨家铺在县南三十二里,这个距离正好应对今天的龟山镇杨家铺村杨家铺湾。建于清朝的何氏宗祠亦建在杨家铺的正中心,后在修建杨家铺小学时拆除。对比何氏宗谱的记载,可以断定俊卿公居住在杨家铺,且墓在现地名周家洼的大路旁。以此确定了俊卿公生前的居住地和归葬地均在杨家铺。
二、年代考
在元朝野史与网络上均查询到文俊卿的名字,与何氏俊卿公一样,均为元末明初人。从这点来推断,此两人为一人的可能性是有的。
三、事业考
在《何氏宗谱》上记载,元末时,俊卿公被恩敕为进士,且还做过太守。根据历史记载文俊卿公在元末做过镇远大将军,湖广官军都元帅。当时的将军主要职责是镇守边疆,由于太守的称呼在唐代后就基本上为府官的称谓,有的将军也代行此职。因此分析,何俊卿与文俊卿在事业上有共同之处。
四、政治考
元末明初,江西填湖广,大批移民前往湖北。此时文俊卿已经五十多岁,他在江西生的孩子都已经为朱元璋效力,但是有一个儿子因为政治原因遭到政治迫害,累及全家。因此文俊卿携带母亲随着移民队伍来到湖北麻城。起初在麻城各处暂住,后选址唐殿区定居。定居后与当地何氏结亲,并改名何俊卿。
五、家族别话
何俊卿到达唐殿区后,娶妻生子,留下麻城龟山何氏一脉。江西生的孩子在全国各地安家并繁衍生息。家族前人较出名的是宋朝的文天祥,后人较出名的是文徵明,俊卿公的孙子文惠则是文徵明的高祖父。
六、推断
目前还未找到直接佐证二人为同一人的证据,毕竟战乱年代,且又是更换朝代,缺乏史料佐证。但是根据以上几点的分析,何俊卿与文俊卿比较接近于同一人。
七、补充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元朝末年,湖广地区是红巾军与元朝军队以及朱元璋—陈友谅厮杀拉锯的主要战场(不限于他们,还有其它一批能量低一些的军阀混战,例如元代末年彭莹玉起兵于赣西,战争几乎使长沙府地区即潭州的人口损失殆尽),由于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田畴荒芜,十室九空,无论是北方移民还是土著居民已经寥寥无几,人口随农民逃荒外省和大量死亡而急剧减少,并允许“插标占地”,因此而奏响了历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广”的宏伟史诗。明朝灭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即明初大移民,其中,“江西鄱阳瓦屑坝”、“山西洪洞大槐树”、“南京杨柳巷”和客家人之源“福建宁化”并称为中国明代四大移民的集散地,也是寻根之地。其中,中国有两亿人的祖先是江西鄱阳县(古为饶州)瓦西坝出去的。明初移民时,官府在瓦屑坝设局驻员。饶州府各县移民沿乐安河、饶河到达鄱阳瓦屑坝集中,然后发放“川资”,编排船只,乘船驶出鄱阳湖到达湖口。然溯长江而上,迁入湖广(今湖北、湖南两省),或顺长江而下,迁往安徽及其它省份。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一次又一次移民浪潮。这点可以从当年移民活动流传下来的“走西口”、“闯关东”、“充军云南”等民谚中得到一丝信息。
2019年8月22日17时作于湖北电视台
【作者介绍】何晓畅,男,90后青年作家,中国知名影视导演,中国电影导演家协会会员,中国新生代导演,明代文化研究学者,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目前文字作品已达800万字,执导院线电影《嘉靖归来》《法门》《滚你的爱情》,电视栏目《晓畅大讲堂》历史主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