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有许多事情,我们无法知道,既然无法,那就算了。但是,还有一些事情是我们自以为知道,其实不知道或知道错了的。这样的事情如果是发生在个人身上的个别现象,那就让学习和成长去解决。但是,如果发生在所有人身上,那就成了错误的社会公理,需要重新证明。
今天,咱就解剖两个让人不解和错解的社会现象。
1、第一个不解
网上经常看到一些原配街头暴打小三的视频。
让人不解的是,背叛爱情或婚姻的罪魁祸首明明是你老公,这个男人才是在整个事件里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因,被兴师问罪的明明应该是他呀!本来应该负责幕后工作的小三,怎么就跑台面上,把那个男主角挡在了身后呢?
这个特别像超载货车把桥压塌了,建桥的没事儿,货车承担全部责任。
超载货车的错误是违犯交通规则,桥塌了应该追究质量的责任好不好?说了算的人认为不好,就把自己的脸皮撕下来,贴到另一个说了算的人脸上,一起判定货车【车主和司机】担责。
小三就像这个超载货车,有错,违规,但绝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都是男人出轨无罪,小三被打应该呢?至少那个货车获罪之后,还有舆论为其鸣不平,而小三被打了,不但没有人认为不妥,甚至还有不少拍手称快的。
难道手握道德大棒,就能不问青红皂白?对,没听说哪个打小三的被追究什么责任了,反而小三被打之后,还要继续听取网上骂声一片。
有人解释说,女人打女人是典型的弱者心态,不敢挑战强者,只好去欺负和她一样的弱者。这个回答笼统草率,不让人信服,所以仍是不解。
.
2、第二个不解
第二个不解,来自于困惑了中国家庭千百年的“婆媳关系”。
武志红说婆媳关系是一个谎言,因为它根本就不是婆媳之间的二元关系,其本质应该是婆婆、媳妇和儿子的三角关系,儿子才是这个三角关系的核心。
不能否认,儿子是婆媳关系的前提,也被很多人认定为婆媳矛盾的焦点。
按理说,儿子娶了媳妇,有了自己的家庭,就象征着完全的独立与成熟。他的家庭是一个新的独立的社会单位,这个单位里的成员是不包括婆婆的,婆婆依旧是原家庭成员,当然,有养老或者其它特殊需求的,另当别论。
在传统的大家庭模式里面,几代同堂常有,而独立的意识和概念不常有,婆媳矛盾容易理解。但是现在这个年代,“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已经不是口号,尊重独立与界限感,也成了越来越多人认可的人际原则。
再者,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拼尽全力挖门子盗洞也绝不耽误教育,这些付出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等孩子成熟了,有能力独立去面对生存、面对社会、面对未来吗?这一天终究是要来的。而成家立业,就是男人走向成熟与独立的一个重要标志。
但是,当这一天真的到了,作为付出最多精力与情感的母亲,在心理上充满了违背初衷的不舍,因为大多数母亲对孩子的爱,甚至超过了对丈夫。不夸张地说,有恋子情结的母亲也不乏其人。
在这个道理上,婆媳矛盾的根源应该是:母亲对儿子舍不得放手,以各种名义插手小夫妻的生活;或者儿子没断奶,对母亲过度依赖。
好,离真相越来越近,进一步看,这就是儿子的成长与独立,与母亲的情感需求之间的矛盾啊,根本就没有媳妇什么事嘛,这个媳妇就是夹在这组矛盾中间的牺牲品呀。
综上所述,这第二个让人难以理解现象,明明是“母子矛盾”,怎么就变成了全社会公认的“婆媳矛盾”?
3、解开不解
我为什么把小三和婆婆,这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放一起呢?这要从女人共有的一个心理特征说起。
女人对稳定和安全感有着强烈的心理需求,所以如果有一个家,即使不尽人意,大多数情况下,她们也不愿意破坏这种稳定,因为这个家至少可以让她们找到一种归属感,让她们觉得是安全的。
维持稳定状态是一种女性的自卫心理,只要处在这种稳定状态里,女人就觉得是安全的,反之则会萌生恐惧。
她们对打破这种稳定的外来因素极其敏感,充满敌意。
感性思维模式,让她们本能地判定外来因素是入侵者,是危险源。反而对来自于这种状态内部的危险反应比较迟钝,耐受力比较高。当然,这个绝不是那些被家暴的女人不选择离婚的主要原因。家暴是一个极其沉重,甚至极端到我们常人的认知以外的话题,不是本文讨论的范畴,此处提及,仅为避免误解。
言归正传,明白了女人的这种心理特征,再看上面的两个问题,就容易解释了。
在原配眼里,小三是破坏其家庭稳定状态的外来因素,是给她带来危险的入侵者,所以她对小三充满了敌意。反而轻视或者忽视了来自内部的,更主要的不稳定因素,结果就造成了真正的罪魁祸首置身事外,小三充当炮灰,连人带名丢了个干净,有冤也换不来半点同情。
原配如果多少理性一点,就会抓准根本,去根本地解决问题:“攘外必先安内”用在这里恰到好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嘛。舆论更要理性一点,不要总是跟风去棒打小三,元凶、元凶、元凶,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
婆媳矛盾也是一样,在婆婆心里,原来的家庭本来是一种稳定的状态,媳妇的加人或者儿子的退出,打破了原有的稳定,这种变化动摇了婆婆的安全感。而破坏这种稳定的人当然就是那个外来者——媳妇。
无论表面关系处的怎么样,在婆婆的潜意识里,这个媳妇,就像原配眼里的小三一样,是一个入侵者,是敌人。但是,人家原配攻击小三可是有道德大棒在手呀,至少在表面上是合情合理的,再反观这个婆婆,就可怜喽,名不正言不顺啊。那怎么办?想办法呀,于是穿小鞋、挑不是、拉儿子等等,各种小手段悉数登场。
原本不存在的婆媳矛盾,就这样被制造了出来,媳妇不知所以地被推到了阵地上。而真正的矛盾另一方——儿子,则被“庸医们”摆在了中间的位置,同样不知所以地做起了调停人。
婆媳矛盾重点要解决的是,儿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问题,以及婆婆内心的情感失衡的问题。
这对母子才是婆媳矛盾的真正当事人,媳妇应当在婆媳矛盾的假象里面抽离出来,因为母子之间交流没有罅隙,话说深了说浅了都不会伤害彼此的感情,所以让母子俩直接沟通,是最有效的办法。只要母子都看清了事情的本质,而且做了有效沟通,媳妇只要多少会来点事,不进一步刺激婆婆就可以了。
在所谓的“婆媳矛盾”里,虽然道理上错在婆婆,但是在感情上,她却是那个对儿子倾注了全部心血的母亲,所以如果只用生硬的道理去逼她放手,未免冷血,现实远比道理复杂,切勿生搬硬套,一定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真相永远藏在表象的下面,当你剖开了看,哇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