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以琳论坛冯版主
2005-6-6 12:03:10
受各位前辈的感召,我也想在这里设个坛,贡献贡献.之所以用这么个抒情的标题,是想多报点喜,多添亮色.林中的鸟儿"是关于我们和孩子们的,"林"是儿子冯闻森,"鸟"是女儿冯闻莺,闻森5岁半,属广泛性发展障碍,闻莺快3岁了,一切正常.
故事的起头是这样的: 当我们的第一个孩子还是萌芽时,我们幻想着最好当头的是女儿,名字也订好了,取我故乡杭州西湖十景之一"柳浪闻莺"之意,但天不遂人愿,儿子先到一步,我们又不舍"闻莺"这个名字,所以依儿子的英文名Vincent,取中文名为"闻森",心想有了林子,不愁没鸟来吧.鸟来是来了,只不过并没带来多少诗情画意.
在女儿出生不久,我们越来越直觉到儿子的异常,只可惜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自闭症,我们的医生也没能指导我们,白白耽误了宝贵的时光,至今追悔莫及.在女儿1岁不到,只好送到上海外婆家哺养,刚刚今年四月份我带女儿回纽约,一是思女心切,二是希望小的能带带大的.
可是你想,一个5岁却有发展障碍,一个2岁却发育超前,一个说英文,一个说中文,一个楞,一个精,两个原来都是家里的绝对中心,现在却硬要在一个空间里讨生活,有这么便宜的事?
从两大超级大国一见面,----确切说来是见面后的半小时后,我们家就成了中东的加沙地带,冲突就象背景音乐一样是基本格调,稍有和平之苗头总让人疑心,好在我们还是对和平理想有信仰的人,想想总会有太平的那一天吧.
让我就在这硝烟散尽的深夜开始我们的故事吧.
2005-6-13 12:04:24
Re: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地铁小景>>
上星期二下午,我坐地铁去幼儿园接女儿回家,那天又热又闷,气象臺说晚上可能下雨,我想反正也不远,就没带伞去.
不料回来出地铁口时,看见人们都滞留在出口,耳边是哗哗的雨声,心想后悔也晚了,就随大家等着吧.
过了一会儿,又一班地铁到了,人流将尽才听到”笠,笠”的探路声,只见一个盲人手持探棒缓缓而来,我看他自若的样子,有点怀疑他是否知道外面正下雨,但一想盲人一般听力超常,他应该能听见雨声的吧.
果然他步调不变一直到最上级的台阶口,将探棒换了左手,右手很方便地从背上的双肩包里抽出一把拆叠伞来,啪地打开,顾自走进雨中,留下一大群耳聪目明的人仍然呆呆地等在那里.
我一边逗着女儿,一边在想,盲人们因为诸多不便,因此也比常人更慎于未雨绸廖.其实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有缺陷,但能正视自已的不足,而积极地去补救去预防去强化,也不见得会比其它人差多少.
盲人如此,我们的孩子也如此.
2005-6-14 00:58:12
<<爸爸, 我们星期天去海滩吧? >>
我儿子这段时间好象迷上了玩沙子,老是要求去儿童小公园的沙坑玩,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希望他多以从事一些露天游戏,以改善他的感统关系.
转眼到了五月底,正好有个周未气温较高,我就问他想不想去海滩去玩沙子,可儿子不愿意,说六,匕,八月份才是夏天,夏天才可以去海滩,五月份还是春天呢,不能去海滩的.
我一听儿子的刻板劲头又上来了,就跟他讲温度和海滩的关系,两人磨来磨去,儿子勉勉强强不再反对了.正好这时他十岁的表姐突然造访,我们赶紧拉她入伙.儿子对他的姐姐如跟屁虫般地崇拜,这样态度立刻变得十分积极,一家人很快上路了.
琼斯海滩离家也只有三,四十分钟的车程,轻涛拍岸,白沙如银,我们每年都去好几次,在儿子二岁之前,他到没什么对沙子的异常抵触,大概也是我们护得比较紧,看看美国孩子兜着尿布,光溜溜地玩海水,我们也只是望”洋”兴叹而已.但是儿子在二岁后,反抗就来了,看见沙滩根本不愿意下来,好说歹说将他扛进沙滩,但他怎么也不肯脱鞋,最后只好让他穿着袜子在沙滩上玩,但沙子一旦沾上皮肤,他死活要立即擦干净,实在闹得厉害,我们也就草草收场了.
儿子三岁半开始了特教,四岁时我们便看到了种种好兆头,其中之一便是他肯自已走进沙滩,对沙子沾手也不那么敏感了,但要想试着将他带到海里去,还是不行.不知道今年能不能再进一步.不过五月份的海水还是有点凉,所以我也没打算这次拉他下水.
在玩了一会沙子后,我便顾自抱起女儿去踩浪,却见儿子也跟来了,他小心翼翼地站在水线半米之外,浪尾涌上来,他马上跑开.如此几次,我决定下手了,将他拽在手上,等着海水涌上来.第一个浪上来,凉凉的海水浸没了脚丫子,我有点紧张地等着儿子的尖叫声或逃走,还好没有,他脸上到是惊讶好玩的表情.第一个浪退下去了,我的神经也开始松驰下来,便放开手,让他自己在浪花里走.
突然一个大浪不动声色地涌上来,一下子淹到他的骻部,水底急急的流沙掏空了他脚底的沙子,他身子一歪,连身子带头掉进水里,我急忙跨步上前,一把将他从水里捞了起来,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丝毫没挫败他的兴致,相反乐得咯咯笑起来.当我儿子真高兴时,他的快乐会象太阳一样照亮周围的人.边上的老老小小也受到他的感染,大家会心地微笑,共享这份童真的快乐.
我站在水里,却极力压抑着心头涌上来的感概,人家那知道这份小小的,别的孩子理所当然的欢乐,对我儿子却晚了三年.
但是,晚了咱们不怕,赶上去就是了.
2005-6-21 20:31:11
<<‘草莓族’的忧虑>>
美国有个华裔心理医生卓以定,在中文报纸上开了一个专栏,“诊疗室的春天”,经常讲述家庭,婚姻,子女等问题,时常会让人有点醒梦中人的感悟。
上星期天的标题是: ‘家有草莓族,---- 长大的子女无法自力更生,父母该如何办 ? ’
所谓‘草莓族’,是台湾的一个热门话题,指的是年轻的一代儿女,外表如草莓一样光鲜亮丽,但是禁不住任何生活上的挫折,就象草莓,不小心多碰几下,外皮就烂了。‘草莓族’代表的是这一代的年轻人,有最宠爱他们的父母亲带大,外面是太平盛世,自己的家庭条件优越,养成他们只注重外表的亮丽,而精神脆弱不堪一击。
卓医生认为,这种子女往往是那些很能干,也很慈爱的父母亲造成的,超级能干的父母,往往造成不成熟的子女,子女长不大的唯一原因是父母放不下,父母忍心割舍,方为解决之道。
这看起来离我们太远了,为什么它又触动我的神经呢?
我不是为我‘正常发育’的女儿,而是为了‘不正常发育’的儿子。在他还没有主动语言能力之前,我是最护着他的,我尽可能地抵制几乎一切想强制改变他的企图。所以我也常常背溺爱的罪名。但当他现在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后,我也变脸了,该打该骂,基本上不手软。
然而我也发觉自己几乎养成了一个习惯,凡是只要是牵涉到我儿子的事,我总要在脑子里先要过一遍,看看有什么他会遇到麻烦,是不是先计划绕过那些坎坎,好象是扛着他走路一样。
当然现在我还是认为是有用的,但以后呢?在我儿子康复后呢?(天知道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自信),我儿子会养成事事依赖我们的习惯吗?甚至我自己还会不自不觉地处处为儿子打算,甚至代劳吗 ?
我儿子会从一个‘自闭儿’成为一个‘大草莓’吗?
我真不知道,但是想想你们这些麻烦事都来吧,反正老子也早跟你们干上了。
2005-6-22 18:28:55
Re: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说得极是.我也是特别爱孩子一族.女儿小时候也是把她惯坏了.记得当她刚上学时,她爸爸每天用车接送,下车要走几步路还要抱着.当我看到所有的学生都自己走时,我发现自己有问题了.在后来的三年间很是下了苦心来让她学会独立.现在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儿子现在是我每天的重心,晚上陪他玩,练对话,上班时间也推后一小时,改在他的幼儿园了.很久没和女儿聊天了,昨天晚上儿子睡的早,我就和女儿谈起了有关投资的问题,告诉她如何积累资金,让钱赚钱,并很通俗地说,好工作就意味着你只要动脑筋,讲话就可赚大钱,没想到女儿竟说就象总理HELEN,动嘴就行了,全国人都听她的.笑的我眼泪都出来了.(HELEN是她的老校友)这就是我那宝贝的女儿.
2005-6-22 21:30:20
<<人海里的机器鱼>>
我儿子最近迷上了<<海底总动员>>,其实电影早看过了,还是两年前,那时闻森还比较怕一切黑的东西,我们想试试。两个人小心翼翼地牵着他的手,挪进电影院,在开映前拉掉灯光时,我真怕他闹起来,还好他也挺住了,以后在电影中,他也只有过一次小动作,美国影院里走廊地下有一排排的指示灯,他看见那些规则的路线就非要上去走一把,我只能摸黑猫腰和他走了一圈,等他平静后再坐下来,但过了一会他竟睡着了。
我儿子的生平第一场电影就是这样看的。
以后的几次就好多了,我带他去看<<极地快车>>,<<十面埋伏>>,都能坐着看到底。两星期前,他们学校组织去看电影,小子还拿回张老师的奖状来,为了他的“行为良好,听从指挥”,我正想着把它框起来,挂墙上去呢。
不过,闻森现在看的是我带回来的DVD,中英双语的,看了几遍的英文版后,就一直看中文的,大概他对故事已经烂熟于心,他不但能对着他基本上不懂的中文版津津有味地看下去,还能自己学了几个中文词。
在儿子第N遍地看<<海底总动员>>时,我也常常坐下来和他一遍遍地看,有一天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这本片子那么讨人喜欢:它讲的是小人物的故事,而且还是身有残疾的小人物,尼姆的一个鳍天生短小,尼姆老爸护子心切,多象我们自己的故事。
我们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它没有对那些处于弱势的小人物丝毫高高在上的怜悯,从父子俩不屈不扰的斗争不仅赢得了整个海洋动物圈,也赢得了我们的敬意。上星期天,我儿子又在看尼姆了,我突然想起那天是父亲节,心里也向尼姆老爸打了声招呼。
我又在想迪斯尼也终于开始从王子公主,精灵古怪的虚幻童话中走下来了,将镜头对准了弱势种群,这何尝不是这个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呢?人类在学会越来越宽容,文人雅士们也不光只盯住高官富豪,也越来越关怀小人物。人类的宽容也将不仅仅停留在对种族,对阶级,对财富上的差异的宽容上,也必将会深入到对人们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不同的宽容。就象2002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也是艾斯柏格症患者的史密斯教授(venon smith)所呼吁的那样:自闭症,包括艾斯柏格症的患者只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在经历了种族歧视这个大坎后,在这个越来越开放的世界里,社会应该学会去了解自闭症,了解这只是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而已,人们应该是解决自己的“思维方式歧视”的时候了。
在<<海底总动员>>接近尾声的时候,尼姆和爸爸终于团圆了,但多丽却和吞那鱼群一起被网了进去。尼姆让老爸动员鱼儿们一起往下游,把网撑破。我想任何人都会被这个紧张的情节吸引,心里想着他们能否逃过这一劫。我想闻森也有同样的感受,但他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每到这个时候,他就坐不住了,站起来用手紧张地比划着:“上去,上去,出水了,再上去,停住,下来了,下来了,又进水里了,再下来,下来,破了!”
他在说什么呢?他在描述鱼网被吊杆慢慢提起来,提上水面,然后众鱼儿一起往下游,鱼网又被压进水里,最后终于被撑破了。他不是用眼神,表情,眼泪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用逻辑,规则,数据来表达,或许他这样没法讲清楚,或许你不理解,认为他怪,但他确实是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去描述这个世界的。
他是一条机器鱼。
思维象电脑,运行靠规则。
他可能很多方面永远赶不上人家,但肯定会有远胜于别人的长处。我不知道当他自己游向大海时,那个世界是不是已经学会了对他们的宽容,但我相信我们肯定能找到办法让他游得更快,更远。
他会是一条别具一格,然而也是智慧的,高效率的鱼。
他会游得很好。
2005-6-25 00:18:21
Re: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儿子,你知道你教会了你老爸什么吗?>>
今天想写这个帖子,因为最近心情很糟。
心情坏是因为两孩子闹得厉害,下午一个放学回家,一个托儿所回家,两人一碰头便闹翻天,尖叫声能摧人神经,追逐声惹怒邻居,要么争抢动手,要么啼哭耍野。我一个人从他们的吃饭,喝水,点心,水果,大便小便,回家作业,洗澡,吃维生素,刷牙,睡觉,一直忙下去,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他们一分钟,要不然要么打架,要么碰了头,要么把刚吃的全给我吐出来。
每天精疲力竭。
昨天把我惹火了,我拉着儿子到客厅沙发角上,强制他坐那里五分钟,不许做任何事,他哭,他闹,他反抗,我用手紧紧框着他。他母亲想过来救驾,被我喊开。眼泪大滴大滴地从他脸上流下来,我知道他委屈,可我被疲惫和愤然冲昏了头脑,我精疲力竭,我黔驴计穷,我无能为力。
懊丧的心情象毒药一样腐蚀了我的心情。
我知道我不能这样继续下去,我得自我排毒,在这个虚幻的网络一角倾泄你听不到声音的我的哭声。然后让我复苏。
我能怪我儿子吗?我知道他也不是故意的,他还没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况且楼上楼下,那家小孩放学后不在家里闹一会?我能怪我女儿吗?她只是一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哥哥的跟屁虫。
要怪的只能是我自己。
为什么我失去了耐心?为什么我没了办法?为什么我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但怪我有用吗?我即使是铁打金刚,也没法永远保持一贯的坚强。
棍子两边都不能打,想个其它办法吧。
用用网友推荐的“阳光心态法”吧。
想想儿子给我带来的好处。
一下子想出三点:
第一儿子让我懂得‘惜福’:
儿子能跑,能闹,能和妹妹玩,能和我斗,和我争,就够可以的了,我知道那些低功能的孩子,在人群里眼睛象X光一样,对人视若无物。
儿子的自闭症让我们把所有的进步都放大十倍,所有的困难对我们来说如同家常便饭。
我们无法形容在儿子三岁时第一次嘴里吐出ABC来,我们的心情如何,我记得我赶紧拉着妻子,不让失态的她冲上去;我记得当我们看到初到美国的女儿在游戏场与素不相识,语言不通的异族女孩玩在一起,你能听到我们心头一块大石头砰然落地的声音。
因为来的不易,所以倍加珍惜。
儿子教我的第二点是:‘惜命’
我变得非常怕死。严受医嘱,少吃油盐,定时体检。开车不超速,只是没时间锻炼,否则真是‘健康人生’了。
因为我知道万一我出点事,我儿子的生活会很糟。
第三,他教我‘惜时’
我们‘惜时’是因为我们曾无知地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在他三岁前,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是‘自闭症’。在我们虚妄的功利追求和懒惰的习俗中,我儿子的最好训练时光象洗澡水一样被我们泼了出去。过去的时光那能再回来,唯有珍惜现在,把握未来。
看看我得到的,我又有什么好报怨的呢?
我儿子教我的,比我教儿子的少吗?
在这场父子俩的马拉松里,作爹的自然要多跑几步,但是,儿子,有一天,你终于赶上来时,迎接你的会是你老爸无比灿烂的笑脸。
2005-6-29 20:41:34
Re: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也说夜航船>>
今天是闻森这学期的最后一天,他拿回一张大奖状来,是表扬他‘良好合作’,这不同于平时老师给他的小奖励,这可是学校签署的。
看了很高兴,尽管他妈妈开玩笑说是不是班上小朋友都有一张。
我感到经过两年多的特教,在我们的半信半疑之中,闻森确实是在一天一天地进步。前途越来越光明。
想起了云鹤关于‘夜航船’的帖子,真是再确切不过了:就象小时候在宁波宁海坐夜船渡海,外面风大浪大,船儿飘得象一片叶子,年少的我们吓得躲在船舱里,心里惴惴不安,不知道前面会发生什么事。以后风浪渐渐平静下来,隐约听到人声,终于稳稳地靠岸了。
这种心情跟我们一开始给闻森找特教时的感受很相似,开始茫然无知,真有赌一把的意思,但现在我们应该是过了这一关了,我们开始看到了成果,有点象鲁迅写坐乌蓬船的夜航经历,“耳边能听见外面的社戏声了”,尽管路还很长,但我们至少能确信我们找对了路。
如果你们也刚上船的话,相信你们也会有那一天的。
2005-7-1 18:50:52
Re: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瓢虫记>>
昨天晚上,一只小黑瓢虫不知怎么爬到了我家客厅地板上,我赶紧招呼两个孩子来看。
闻森过来,兴奋地大叫:‘Ladybug! Ladybug!',莺莺却指着叫“蚂蚁,蚂蚁“ ---- 她把所有地上爬的小昆虫都叫蚂蚁,我们赶紧给两个小祖宗补课,让儿子学中文,叫 “瓢虫”,让女儿改过称呼来。
看见孩子们都围着看,却不敢靠近,我就把小虫托在纸上,放在他们的小桌子上。瓢虫装死,收紧肢体,肚子朝天躺着,我用手轻轻一拨,小虫就快快地旋转起来了,活象跳霹雳舞的街头小子。孩子们大乐。
怕瓢虫醒过来爬走,我用四块积木将小瓢虫围起来,孩子们的胆子也大了,两个小脑袋一伸一探地往里看。我让他们把屋顶盖好了,以防小虫爬出去,妹妹便一趟趟从房间里拿来积木,儿子负责建筑,他们把房间扩大了近一倍,又盖了各种各样的屋顶:平顶的,尖顶的,钟楼型的,令我诧异的是两人居然一直没冲突。
这时,我老婆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很可能是她看了这些小虫子心里发毛),开始丛恿儿子把瓢虫放了,“闻森,Ladybug 要回家了,它爸爸在找它呢,尼姆爸爸是不是去找尼姆了? 快把小虫放了,它爸爸要急了”。
不知是我儿子太忙于建筑,还是听不懂,他无动于衷。
我想试试女儿,“莺莺,小虫虫想爸爸了,它哭了,我们把它放了吧”。
女儿舍不得,立刻摇摇头,但马上又说,“让我看看(小虫虫是不是真的哭了)”。
我想,两下一比较,我儿子在同情心上是差一点,我不是说他没有同情心,(用这个玩虫子的例子当然不能得出结论,说我儿子缺乏同情心,要这样的话,大概世界上所有的孩子在玩小动物时,都是没有同情心的),我在这里是说我儿子在对同情心的敏感度上远远不及我女儿,并不是他没有,而是他不敏感,不象我女儿那种天生的感觉,只要一点她就通了。
这不光是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差别,也是一个自闭儿与一个正常孩子的差别。我参加了5月29日在纽约长岛天宝葛兰汀(Temple Grandin)的讲座,她特别向家长们建议,除了各种各样的训练,教育,治疗之外,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sympathy) 和归纳能力 (generalization).同情心好明白,那“归纳能力”呢?简单地说,所谓归纳能力是指你能否从一个或几个事例中,抽取出普遍性的东西,然后运用到新的事例中去。在这里的例子里,我儿子看<<海底总动员>>时,他能体会到小尼姆找爸爸的焦急,但那是在一个很结构化的逐渐铺垫的电影情节中进行的,他会比较顺利地达到那个理解程度,但要是现在突然问他小瓢虫会不会象尼姆那样急呢?他不一定马上能转过弯来,他不一定很自然地就将从尼姆那里得来的经验运用到小瓢虫身上去,或许通过训练他会有所提高,但那肯定不是他的强项。
有时候,我女儿就象一面镜子,能很清楚地照出我儿子身上的不足。
话说远了,回到昨天的事来吧。马上我们就意识到小虫子不走,我们也别想早睡觉了。趁他们玩了有一会儿了,我正式宣布小瓢虫要回家睡觉了,然后马上把小虫托起,打开窗户,丢进外面草坪。我儿子还不死心,非要问个明白:
“Ladybug出去以后呢?”
“它回家了”,我回答。
“回家后呢?”
“它找爸爸”
“找到爸爸以后呢?”
“洗脸,刷牙”
“刷牙以后呢?”
“小便”
“小便以后呢?”
我故意不答,等着他自己接上来。这样的对答每天都要进行,闻森一向都是要把当天的程序搞清楚,然后就会愉快地顺着程序走,而睡觉之前的步骤每天都一样的。
果然,他自己回答自己的问题,“睡觉!”
我知道,今天算是到头了。
2005-7-5 11:17:35
Re: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云鹤兄:
我能听见你着力于越越的逻辑思维能力,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我逐渐形成了这么一种想法,自闭儿也可能是天生的逻辑思维者.
我在二年前收集了一篇介绍文章,剑桥大学的一个心理学家认为自闭症是"系统化"思维方式走向极致的表现,所以是特殊的一种思维能力,而不是一种病态.
我儿子还小,在他的种种刻板行为中还找不到令人信服的我所谓的"逻辑思维潜质"的关联,但看了方老师的"石头记"和你家越越的成长记录,我感觉到他们的思维还是很有些条理的,这让我信心大增,我感到二年前的那扁文章应更深入地了解.我己经去订了那位教授的书,今后将摘译一些以供参考.
14# binfeng2000
2005-7-5 11:31:47
Re: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小钦兄:
如果英文翻译有需要帮忙,请告知.我想我们有机会也应整合一下各方面的优秀,协作一下翻译的信息及人力资源,以达最大效果.
15# binfeng2000
2005-7-6 13:45:00
Re: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下面转录的是数学大师丘成桐在杭州作的讲座,(刘克锋是浙大数学系主任,丘成桐的学生),丘大师是菲尔士奖获得者,菲尔士奖相当于数学中的诺贝尔奖。
大师不愧为大师,思维之辽阔为吾辈望尘莫及,我这辈子大概也到头了,但非常希望有那个爱好数学的孩子能看到这篇妙文。所以我不惜盗名之嫌将之纳入我的专题之下,敬请欣赏:
数学和中国文学的比较
本报记者 陈骥 整理 2005-7-6
很多人会觉得我今日的讲题有些奇怪,中国文学与数学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我却讨论它。其实这关乎个人的感受和爱好,不见得其他数学家有同样的感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的成长和风格跟他的文化背景、家庭教育有莫大的关系。我幼受庭训,影响我至深的是中国文学,而我最大的兴趣是数学,所以将两者做一个比较,对我来说是相当有意义的事。
数学与文学之源于自然
数学之为学,有其独特之处,它本身是寻求自然界真相的一门科学,但数学家也如文学家般天马行空,凭爱好而创作,故此数学可说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桥梁。
数学家研究大自然所提供的一切素材,寻找它们共同的规律。这里所说的大自然比一般人所了解的来得广泛,我们认为数字、几何图形和各种有意义的规律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希望用简洁的数学语言将这些自然现象的本质表现出来。
大略言之,数学家以其对大自然感受的深刻肤浅,来决定研究的方向,这种感受既有其客观性,也有其主观性,后者则取决于个人的气质。气质与文化修养有关,无论是选择悬而未决的难题,或者创造新的方向,文化修养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人文知识也致力于描述心灵对大自然的感受,所以司马迁写史记除了“通古今之变”外,也要“究天人之际”。
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说,文章之道在于“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
刘勰以为文章之可贵,在尚自然,在贵文采。他又说:“人与天地相参,乃性灵所集聚,是以谓之三才,为五行之秀气,实天地之灵气。灵心既生,于是语言以立。语言既立,于是文章着明,此亦原于自然之道也。”
历代的大数学家如阿基米德如牛顿莫不以自然为宗,见物象而思数学之所出,即有微积分的创作。费尔玛和尤拉对变分法的开创性发明,也是由于探索自然界的现象而引起的。
广义相对论提出了场方程,它的几何结构成为几何学家梦寐以求的对象,因为它能赋予空间一个调和而完美的结构。我研究这种几何结构垂30年,时而迷惘,时而兴奋,自觉同《诗经》、《楚辞》的作者,或晋朝的陶渊明一样,与大自然浑为一体,自得其趣。
捕捉大自然的真和美,实远胜于一切人为的造作,正如《文心雕龙》说的:“云霞雕色,有踰画工之妙。草木菁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在空间上是否存在满足引力场方程的几何结构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物理问题,它也逐渐地变成几何中伟大的问题。尽管其他几何学家都不相信它存在,我却锲而不舍,不分昼夜地去研究它,就如屈原所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花了5年工夫,终于找到了具有超对称的引力场结构,并将它创造成数学上的重要工具。当时的心境,可以用以下两句来描述:“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数学的文采
数学的文采,表现于简洁,寥寥数语,便能道出不同现象的法则,甚至在自然界中发挥作用。我的老师陈省身先生创作的陈氏类,就文采斐然,令人赞叹。它在扭曲的空间中找到简洁的不变量,在现象界中成为物理学界求量子化的主要工具,可说是描述大自然美丽的诗篇,直如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从欧氏几何的公理化,到笛卡儿创立的解析几何,到牛顿、来布尼兹的微积分,到高斯、黎曼创立的内蕴几何,一直到与物理学水乳相融的近代几何,都以简洁而富于变化为宗,其文采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件文学创作。
文学家为了达到最佳意境的描述,需要追究“僧推月下门”与“僧敲月下门”的区别。数学家为了创造美好的理论,也不必依随大自然的规律,只要逻辑推导没有问题,就可以尽情地发挥想像力。
文学与数学的赋比兴
然而文章终究有高下之分,大致来说,好的文章“比兴”的手法总会比较丰富。
中国古诗十九首,作者年代不详,但大家都认为是汉代的作品。刘勰说:“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这是从诗的结构和风格进行推敲而得出的结论。在数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亦利用比的方法去寻找真理。我们创造新的方向时,不必凭实验,而是凭数学的文化涵养去猜测去求证。
举例而言,30年前我提出一个猜测,断言三维球面里的光滑极小曲面,其第一特征值等于二。当时这些曲面例子不多,只是凭直觉,利用相关情况模拟而得出的猜测。最近有数学家写了一篇文章证明这个猜想。其实我的看法与文学上的比兴很相似。
我们看《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由比喻来刻划女神的体态。
我一方面想像三维球的极小曲面应当是如何的匀称,一方面想像第一谱函数能够同空间的线性函数比较该有多妙,通过原点的平面将曲面最多切成两块,于是猜想这两个函数应当相等,同时第一特征值等于二。
当时我与卡拉比教授讨论这个问题,他也相信这个猜测是对的。旁边我的一位研究生问为什么会做这样的猜测,不待我回答,卡教授便微笑说这就是洞察力了。
伟大的数学家远瞩高瞻,看出整个学问的大流,有很多合作者和跟随者将支架建立起来,解决很多重要的问题。正如曹雪芹创造《红楼梦》时,也是一样,全书既有真实,亦有虚构;既有前人小说如《西厢记》、《金瓶梅》、《牡丹亭》等的踪迹,亦有作者家族凋零、爱情悲剧的经验,通过各种不同人物的话语和生命历程,道出了封建社会大家族的腐败和破落。《红楼梦》的写作影响了清代小说垂200年。
数学家看事物的多面性
由于文学家对事物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事或同一物可以产生不同的吟咏。例如对杨柳的描述,温庭筠写“柳丝长,春雨细……”吴文英写“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李白写“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周邦彦写“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晏几道写“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对事物有不同的感受后,往往通过比兴的方法另有所指,例如“美人”有多重意思,除了指美丽的女子外,也可以指君主:屈原《九章》:“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也可以指品德美好的人,《诗经·邶风》:“云谁之思,西方美人。”苏轼《赤壁赋》:“望美人兮天一方。”
数学家对某些重要的定理,也会提出很多不同的证明。例如勾股定理的不同证明有10个以上,等周不等式亦有五六个证明,高斯则给出数论对偶定律六个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证明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同一个事实,往往引导出数学上不同的发展。
对空间中的曲面,微分几何学家会问它的曲率如何,有些分析学家希望沿着曲率方向来推动它一下看看有甚变化,代数几何学家可以考虑它可否用多项式来表示,数论学家会问上面有没有整数格点。这种种主观的感受由我们的修养来主导。
反过来说,文学家对同一事物亦有不同的歌咏,但在创作的工具上,却有比较统一的对仗韵律的讲究,可以应用到各种不同的文体。从数学的观点来说,对仗韵律是一种对称,而对称的观念在数学发展至为紧要,是所有数学分枝的共同工具。另外,数学家又喜欢用代数的方法来表达空间的结构,同调群乃是重要的例子,由拓朴学出发而应用到群论、代数、数论和微分方程学上去。
数学的意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两派之所由分。然两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我之境,人唯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入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自然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有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数学研究当然也有境界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谈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当年尤拉开创变分法和推导流体方程,由自然现象引导,可谓无我之境,他又凭自己的想像力研究发散级数,而得到zeta函数的种种重要结果,开300年数论之先河,可谓有我之境矣。另外一个例子是法国数学家Grothen-dick,他著述极丰,以个人的哲学观点和美感出发,竟然不用实例,建立了近代代数几何的基础,真可谓有我之境矣。
在几何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狄拉克在物理上发现的旋子在几何结构中有魔术性的能力,我们不知道它的内在的几何意义,它却替我们找到几何结构中的精髓,在应用旋子理论时,我们常用的手段是通过所谓消灭定理而完成的,这是一个很微妙的事情,我们制造了曲率而让曲率自动发酵去证明一些几何量的不存在,可谓无我之境矣。以前我提出用Einstein结构来证明代数几何的问题和用调和映像来看研究几何结构的刚性问题也可作如是观。
不少伟大的数学家,以文学、音乐来培养自己的气质,与古人神交,直追数学的本源,来达到高超的意境。《文心雕龙·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数学的品评
好的工作应当是文已尽而意有余,大部分数学文章质木无文,流俗所好,不过两三年耳。但是有创意的文章,未必为时所好,往往十数年后始见其功。
我曾经用一个崭新的方法去研究调和函数,以后和几个朋友一同改进了这个方法,成为热方程的一个重要工具。开始时没有得到别人的赞赏,直到最近5年大家才领会到它的潜力。然而我们还是锲而不舍地去研究,觉得意犹未尽。
我的老师陈省身先生在他的文集中引杜甫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而杜甫就曾批评初唐四杰的作品“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
数学华丽的作品可从泛函分析这种比较广泛的学问中找到,虽然有其美丽和重要性,但与自然之道总是隔了一层。举例来说,从函数空间抽象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叫做巴拿赫空间,在微分方程学中有很重要的功用,但是以后很多数学家为了研究这种空间而不断地推广,例如有界算子是否存在不变空间的问题,确是漂亮,但在数学大流上却未有激起任何波澜。
数学的演化
数学的演化和文学有极为类似的变迁。从平面几何至立体几何,至微分几何等等,一方面是工具得到改进,另一方面是对自然界有进一步的了解,将原来所认识的数学结构的美发挥尽至后,需要进入新的境界。上面谈到的高维拓朴文气已尽,假使它能与微分几何、数学物理和算术几何组合变化,亦可振翼高翔。
当一个大问题悬而未决的时候,我们往往以为数学之难莫过于此。待问题解决后,前途豁然开朗,看到比原来更为灿烂的火花,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其实,科学家对自然界的了解,都是循序渐进,在不同的时空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有学生略识之无后,不知创作之难,就连陈省身先生的大作都看不上眼,自以为见识更为丰富,不自见之患也。人贵自知,始能进步。
庄子:“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我曾经参观德国的葛庭根大学,看到19世纪和20世纪伟大科学家的手稿,他们传世的作品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很多杰作都还未发表,使我深为惭愧而钦佩他们的胸襟。今人则不然,大量模仿,甚至将名作稍为改动,据为己有,尽快发表。或申请院士,或自炫为学术宗匠,于古人何如哉。
数学家的感情
为了达到深远的效果,数学家需要找寻问题的精华所在,需要不断地培养我们对问题的感情和技巧,这一点与孟子所说的养气相似。气有清浊,如何寻找数学的魂魄,视乎我们的文化修养。
白居易说:“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严羽《沧浪诗话》:“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我的朋友Hamilton先生,他一见到问题可以用曲率来推动,他就眉飞色舞。另外一个澳洲来的学生,见到与爱因斯坦方程有关的几何现象就赶快找寻它的物理意义,兴奋异常,因此他们的文章都是清纯可喜。反过来说,有些成名的学者,文章甚多,但陈陈相因,了无新意。这是对自然界、对数学问题没有感情的现象,反而对名位权利特别重视。为了院士或政协委员的名衔而甘愿千里仆仆风尘地奔波,在这种情形下,难以想像他们对数学、对自然界有深厚的感情。
数学的感情是需要培养的,慎于交友才能够培养气质。博学多闻,感慨始深,堂庑始大。欧阳修:“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与东风容易别。”能够有这样的感情,才能够达到晏殊所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浓厚的感情使我们对研究的对象产生直觉,这种直觉看对象而定,例如在几何上叫做几何直觉。好的数学家会将这种直觉写出来,有时可以用来证明定理,有时可以用来猜测新的命题或提出新的学说。
与大师一起互动
问:我是一名小学生,我应该如何学好数学?
主持人刘克峰:我的建议就是不要参加奥数班,应该找一个好老师,就像我找到丘先生这样的好老师,还有就是再找一本好书,而不是奥数的习题集。
丘成桐:首先要对数学有兴趣,还要用功。
问:我是大学数学系的学生,我看到很多身边的同学花很多时间做题,您认为做题是否是增强数学能力的途径?
丘成桐:做题很重要,但我认为做题的比例应该在1/2左右,起码不要超过2/3学习时间。应该有1/2的时间来看书,想问题。习题是成功必须要做的事情,但还有习题之外的事情也要做好。
问:您认为数学和文学哪个更美?他们是否有不同的美?
丘成桐:数学和文学都很美,数学是讲逻辑的科学,美得很有文采,也很真实,而且是不能改变的;文学中,比如李煜、屈原的诗词,感情丰富的程度是数学的论证不能达到的。数学的美是永恒的,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文学的美比较主观,却也是无限制的。
问:对一个高中学生来说,有什么可以推荐的数学读物?
主持人刘克峰:我建议高中生多读一些传记。有一本介绍数学家契尔伯特的传记,记录了他的成长经历,他与朋友相处的很多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另外一本是我最近在读的《牛顿传》,很有启发,书中说到牛顿在大学一年级二年级的时候,在笔记中写了三四十个问题,这些问题促进了他以后的研究。都反映了他对科学探索的欲望。还有一本是我和丘先生一起编的《数学与数学人》,里面有一些关于陈省身先生的生活、研究的几个侧面,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们还会连续出版。
16# binfeng2000
2005-7-6 20:27:13
Re: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黄花菜呀黄花菜,我是多么希望有一个我们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数学家,这是一个多么适合于星儿的职业。他们对数字和规律的喜好是天生的。
另外我在”好文推荐“必要的差异 ”中,开始介绍 剑桥心理学家的书,欢迎查看。
17# binfeng2000
2005-7-11 14:12:50
Re: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宝葫芦妈妈,你好
我去听过几次课,大致上语言治疗注重于语言表达,精细动作(OT, occupational therapy) 注重于细微动作,如手眼协调,手部功能等,一些功课包括描红,画圆圈等。大动作也叫PT , (Physical Therapy),注重于身体整体动作,如走平衡木,跳跃,滚爬等等。心理辅导注重孩子的情绪问题,用图片,故事等帮助孩子处理一些情绪上的问题和困难。
关于ABA,我自己理解如果说其原则的话,我想可能用“鼓励正面行为,抑制负面行为”来简单概括,这样的话,那么无论是家长或老师的努力都是一致的。所有当时没有拿到ABA的指标,我们也没有强求。但如果你是说ABA作为一种训练手段的话,它又指一对一的强化训练,与一般的康复治疗不同的是,它也注重于训练后的分析,这最后一个A是指 Analysis, 加拿大有家公司专门卖ABA所用的各种表格。经常有人推荐ABA的工作量为每周40小时,那相当于成人一周的工作量 !!!无论家长孩子都是个很沉重的负担,我当时犹豫了一下也就没有坚持。
我特别受启发的是,那些作OT/PT的老师用的工具都是一些平常的玩具和日常用品,这让我认识到所有的这些训练都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只要你有这颗心去发现。
希望我能解答了你的问题。
18# binfeng2000
2005-7-21 20:41:17
Re: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我能得到云鹤如此美言,让我真的很高兴。也许我在资讯方面有些优势,但我很真实地奉以琳的各位为师,因为从很多家长这里,我看到的是挚爱,奉献和无私助人,这永远是我的榜样和动力。
最近手头有些翻译稿,加上一场小病,没能经常上帖子,但一直在想着几个话题,记下提纲,到时想再和大家探讨有关“系统型思维方式”的问题。
19# binfeng2000
2005-7-28 14:31:34
Re: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今天抽空转引一篇报道,是因为我现在基本上是儿子作家庭作业时的“陪读”,当然这对我和儿子来说,现在是必要的,因为他的注意力,及学习习惯等问题大概目前也只能在我的“虎视耽耽”之下才会收敛一点,但我自己心里一直在嘀咕,这样“嘴对嘴地喂他学习”会有什么消极后果,什么时候该撒手,让孩子能独立地学习,学校老师也曾告诫尽量让孩子早日独立完成功课。下面的文章可谓是一记警钟。
文章最后援引的徐承楠老师是我高中的班主任,徐老师是浙江省的第一批物理特级教师,对于学校教育也有很多真知灼见,谨借网络小小的一角,遥祝恩师永远健康长寿,永远为人师表。-----冯斌
[转引<钱江晚报> 2005-7-28 ]
陪读孩子易患阅读障碍
暑假,帮助这些孩子跳出“围栏”,丢掉“拐杖”吧
本报通讯员 王跃龙 2005-7-28 05:48
阅读障碍患儿——
培训班排得满满当当
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做作业
成人代替儿童思维
有阅读障碍的学生不少
一个叫小强的男孩,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入学前健康活泼,看起来和同龄孩子没什么不同。可是上学后他却出现了严重的学习障碍:阅读与记字困难,不仅拼音学不好,而且学过的字很快就忘了。读课文读不成句子,或增字、减字,读后不知意思。做数学应用题时,必须要家长或陪读教师反复读题、讲解意思。同小强一样,还有不少孩子刚学过的字马上就会忘记,甚至分不清“牛”和“午”……
这些孩子是否真的像一些家长和老师说的那样“笨”、“糊涂”和“懒”呢?中国儿童学习障碍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刘翔平指出:“盲目的指责只能让孩子感到自卑和受伤,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一些孩子的学习困难是由于阅读障碍造成的,这类现象在中外学龄儿童中占有不少比例,与智力是间接关系,与生活环境和学习方法直接相关。”
据中国儿童学习障碍研究会提供的数字:患阅读障碍的儿童正在逐年递增。抽样调查表明,三年级儿童中17%的人没有达到阅读的最低要求。到了中学阶段,这个比例还有上升的趋势。所谓“阅读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是阅读水平明显落后于同年龄人的一种学习障碍。根据标准化的阅读理解测验,落后于一到两个年级为“阅读障碍”。
刘教授说,现代教育心理学把这种孩子叫做“阅读障碍儿童(RD)”,占到所有被诊断为学习障碍儿童的70%以上。阅读是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几乎可以说学习就是阅读。阅读不仅是我们通过学习要掌握的技能,而且也是我们进一步学习的手段和前提。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人们不善于从认知过程和学习方法看问题,而倾向于从学习态度看问题,所以忽视了阅读的复杂性。
成人代替儿童思维
笔者请教了浙江省儿童医院的医生和我省一些教育专家,他们从接触过的不少例子中分析认为,阅读障碍来自于学习能力偏弱。浙江省青苹果统合训练基地的章老师说,暑假,来她这里“纠偏”的孩子,大多是家庭条件好,从小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盯着做作业的孩子。
章老师举例有一个叫平平的孩子,爸爸妈妈都是大学老师,大人要强,就容不得孩子落后。平平在幼儿园就接受了钢琴家教的强迫学习,上小学后,妈妈给她报了5种培训班:英语、语文、数学、形体、绘画。孩子每天一睁眼就在学习中忙碌,到处是大人的督促和成绩的拷问。看似没有“虚度光阴”,但实际收效甚微。最先发现问题的是语文老师,一张语文试卷的阅读题,平平理解得颠三倒四,段意写不出,段落分不清,就连最基本的错字也发现不了。眼看平平的考试“低级错误”越来越多,爸爸妈妈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章老师与平平接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她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学习能力问题。比如,平平在评说电视节目时眉飞色舞,说得头头是道,但一做作业,就磨磨蹭蹭,等着老师出题讲解。章老师说:“你不能自己先看啊,不懂再问老师。”平平说,她上的培训班都是老师先讲题意,再做作业的。如果老师“不点拨”,平平就完成不了作业。
几乎所有来“纠偏”的孩子都流露出强烈的依赖性。章老师分析说,这些孩子都是在培训班里泡大的,他们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从小习惯老师的摆布,你问我答,机械做题,没有发掘自己的学习潜力。成人代替他们思维,他们的自学能力就弱。而看电视、旅游、参加集体活动、上网学习是孩子们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最佳时刻,还能学到一些鲜活的知识,激活潜在的自学能力,所以家长们在暑期不要给孩子安排得满满当当,应该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松弛结合,才有活力。
除此,还有一些孩子很少户外运动,他们的感觉动作能力,尤其是“视觉——动作统合功能”出现落后。我们知道,近70%的学习信息要通过视觉来传达到人的大脑,学习信息传达到大脑后,还要经过与过去经验的统合而加工成为有意义的信号,再经过手的动作传出(写作业或做题)。如果“视觉——动作统合功能”落后,小孩子就会出现抄错数字、记不住字或听写困难、看漏题或竖式计算中经常出错、把加号看成减号等。
“视觉——动作统合功能”是后天学习与练习的结果。现代都市家庭住在高楼林立的小区,过去弹玻璃球的土地变成了草坪和水泥地,过去跳绳和踢毽子的场所变成了自行车棚和停车场,而这些活动曾是过去的孩子练习“视觉——动作统合功能”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式。
难怪有许多家长感慨道,现在的孩子不知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学习困难,记得我们小时候没人管我们的学习,也学得顺顺当当的。儿童学习障碍固然与现在的孩子课业负担过重、学习竞争激烈和难度增加有关,但也与现代都市文明有关。阅读障碍不等于智力落后
阅读障碍是智力正常儿童所表现出的阅读上的困难。医生们认为,有些阅读障碍儿童其实在阅读理解方面并不落后,其主要困难是记不住字,这是一种类型。例如要在“天、寒、年、班”这四个字中找出一个与“甜”发音相近的字,阅读障碍儿童就很难分辨。这类儿童占正常儿童的3%左右,是较为严重的阅读障碍类型。矫正主要应集中于字形到语音转换的记忆,训练视觉记忆和朗读,要让儿童在语音中而不是在视觉死记中学会字的发音。
第二种类型是理解障碍。这些孩子的双休日基本泡在培训班里,他们习惯于坐在课堂上听老师灌输,大脑的功能只是对老师的话进行抽象的记忆,而不是自己去寻找知识点,通过归纳、整理、积累来掌握知识。因此这些学生每次拿到阅读理解题都有点心慌,离开老师的讲解,就不知从何下手。
对于这些学生的答卷,高明的老师会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而不是对老师灌输的“标准答案”死记硬背。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帮助他们掌握阅读技巧,拓展阅读题材,学生就会慢慢产生兴趣,在学习中矫正阅读障碍;反之,则会越读越糊涂,弄得一团糟。
别急于请外援
家长们迫切想知道,有阅读障碍的儿童现在面临的学习困难,会不会随着年龄渐长而自然痊愈?这个问题会给他们带来终身的负面影响吗?有阅读障碍的儿童将来也能学业成功吗?
专家认为,由于大多数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在普通班学习,得不到特殊的帮助,学习成绩跟不上,学习兴趣逐渐低落,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评价偏低,逐渐会使其对学习丧失信心。而阅读困难具有固定性和连续性,一半以上小学三年级时具有阅读困难的学生到中学仍然具有阅读困难。而大多数阅读困难是在9~14岁时发现的,这些学生实际已经面临着学业落后了。阅读困难的人在现代信息社会,很容易导致心理问题,比如职业考试越来越多,而辍学者、失业者中多为阅读困难者。
怎样矫治阅读困难呢?浙江省功勋教师、原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徐承楠老师曾向家长建议:“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请家教。孩子的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他能从困难中自己摸出一条道,对他以后的学习有百利无一害。一有困难就急着请外援,容易让他缺乏主动性,再教一遍学过的知识对孩子没有好处。”
对已经产生的阅读困难者,要有一套个别化的教育方案(IEP),它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步骤:分级进行阅读测验和字词测验;考查学生对字、形、义的意识;引导学生阅读,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的理解,等等。家长可以安排孩子在家里自学,每天检查他的自学进度,允许孩子上网查阅资料或看电视进行调剂。在一个没有强制看管的环境下,孩子就会慢慢理出自学的头绪,摸索自学的道路,培养自己的思考,于后面的学习非常有利。
暑假,是丢掉“拐杖”,调整学习方式的最好时段,家长莫错过良机。
2005-8-2 15:28:50
Re: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企鹅的长征>> (March of the Penguines)
星期六带两孩子去看刚上市的电影<<企鹅的长征>>,没想到儿子看了半小时,自己睡着了,女儿却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不安分,让她妈带出了电影院,留下我一个人难得清静地从头到尾看完。
真是好片子。
这是法国人拍的记录片。生活在南极的皇帝企鹅成年后,要从海边跋涉几十公里去它们的出生地求偶生育,试想南极冰天雪地的世界,对于体态庸肿的企鹅,那么长的跋涉真称得上是长征了。在企鹅妈妈产下蛋后,夫妻俩必须紧密配合,决不能让蛋裸露在空气中,否则顷刻之间,南极的酷寒会将蛋壳裂破。它们的办法是将蛋架在两只爪子上,然后用腹部羽毛严严实实地盖着。在生产后的两个月里,一直是妈妈护着蛋,但这时,体重也下降了三分之一的妈妈,不得不回海里觅食,护蛋重任落到爸爸身上。在以后四个月里,企鹅爸爸要在南极最酷烈的暴雪严寒中,几乎一动不动地保护着蛋蛋直到小企鹅出世。但要是那时候,企鹅妈妈还不回来,已经四个多月没进食的企鹅爸爸最多能用吐液支撑小企鹅一,两天,然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死去。孩子的一条小命完完全全地系在妈妈身上。在历尽跋涉之苦,天敌之危胁之后重新团圆的企鹅妈妈,无论它看到的是自己从没见过面的孩子,欢快地伸出小脑袋迎接它,还是看到的只是一具冰冷的小尸体,此情此景,大喜大悲,真让人不能自禁。
动物身上基于本能的爱和责任,有时远远超出人类基于亲情的爱和责任。而且,我看了那么多的<<动物世界>>,<<国家地理杂志>>,看了那么多的动物园企鹅馆,我还从来没见过,或听说过企鹅打骂自己的孩子。那象我们人类自己,动辄训孩子一顿,你凭良心说,有多少次是你自己心里的一股鸟气,却撒在孩子头上。
看来,我们真得更努力不可啊。
2005-8-13 15:00:47
Re:林中的鸟儿唱不停
<<心中憾事还剩多少>>
现在媒体纷纷扬扬的关于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的新闻,在我心里另有与众不同的滋味,因为我和马云曾经是老同事,而且1995年他到美国出差接触互联网后,我正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读计算机系。他打电话给我想一起用互联网做生意,我还联络了几个同学。可惜因为种种因缘,此事没有结果,这几年眼看着他由小到大,真为他高兴,即使当年我们都是学校里一群不起眼的小教师时,我就很服他,他的活力和创意是少见的。当年他在杭州基督教青年会教英语口语,非常有名,我还“屈尊”去他班上做了一学期的学生。
其实我们几年前就想回国了,过去一直没买房子,一个原因也是想到时候拍屁股走路没有后腿牵挂。即使在儿子被诊断为广泛性发育迟缓后,我们仍到上海浦东儿童医院去挂专家门疹,那女教授一句话就让我打定主意,她说他们也是刚从美国进修自闭症回来。
从那以后,定下心来扎根美国了,每天想着是如何让儿子吃好饭,如何搞懂他的行为心理,如何让他洗脸洗头理发洗澡,一切一切,只要孩子在身边,所有的时间都是围着他转的。有时看着孩子在那里大发脾气,心里很是凄凉,如果正好当时媒体上有马云又任何如何的消息,或者是过去在杭州时的另外一个朋友郑钧的消息,那时心中的凄凉会增加百倍。
可是前不久看到的一篇报导,让我觉得自己的那点委屈又能算什么。美国有个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教授,四十年代就用英文写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后几十年,一直想续写中国文学当代史,却迟迟不能如愿。现在我才知道他有个低功能的自闭症女儿,夏先生夫妻俩为孩子求医问药,终究没有成效,无奈之下,夏太太有一天瞒着夏先生将女儿送进了福利院。现在女儿每星期天由福利院送到纽约中央火车站,夏太太领回家过一天,但在女儿眼里母亲是陌生人,无论何时,只要福利院的人一现身,女儿立马起身就走。我不知道先生心里多么凄凉,但我能体会先生作为一个一流学者的无奈,如果家中有那么一个牵挂,又有多少人心里能容得下其它呢?
昨天下午儿子放学后,带他到社区儿童游乐场去玩。我一只眼跟着儿子在那里玩滑板,一只眼看手上的书<<空镜救心 -- 中国禅与现代心理疹疗>>,作者张源侠现在是纽约的心理医生,而且著作甚丰。(其个人网站 www.nengou.com)可当初我们却是华东师大81级物理系的同学,张大侠不仅夸行成才,更是才情挥扬,潇洒人生。在我这个年纪,当年一群土头土脑的年轻人,现在就象金矿里的金沙,是金子的早金光闪闪了,是沙子的也就死了心地和沙子待在一起了。
我坐在那里,手里拿着老同学写的书,脑子里想着今天中外媒体上关于老同事的报道,心里想着怎么和他们比呢?如果我能把与儿子度过的每一刻时光,为儿子而担忧,操心,为儿子进步而激励,而欣喜,如果能把这一切都夯实了,做成砖,或许在数量上能和马大侠传说中的财富,张大侠笔下的妙文比一比吧 !
我一直在想,不知到那一天,我们这些同气相求的家长们能真的聚一聚呢?到时候我们把盏交谈,一路走来的辛苦,淤积心头的块垒,都会化成一股轻烟而去。
我们的妙文是孩子脸上的欢笑,我们的股票是孩子们日益苏醒的智慧,我们的奖励是我们作为一个合格家长的骄傲自豪。谁能说我们是没有作为的人呢?!
22# binfeng2000
2005-8-16 15: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