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好,我是一名复读生,与其它复读生不同的是我已是二次复读,与二次复读生不同的是,我的成绩并不好。但我真的不想放弃!记得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为追求了错误的东西。
此后,我不时地想着,我是不是追求了错误的东西?如果一个成绩差的人想考大学真的是追求了错误的东西,那万千考生中差生就不该读书了吗?我得承认我以前从没想读书的终极目的,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包括学业,包括脾气,我也确实没什么天份,第二次高考以失败告终,别人用了三年磨出来的功夫,我又凭什么一年多就想有所成,我想这是我唯一能给自己找的借口,然后哭天抢地非要来复读。自己选择的路,本该无悔,是啊,如果没有承受失败的准备和心理,哪里有资格去选择,可我还是这择了,偏执吧,因为如果我不这么做,我想我会后悔一辈子!虽然人的一辈子肯定是有遗憾的,但我不想是在这里!年少也许怎样都不能体会成人的无奈!是啦,既然如此,那就不想其它奋力去追吧,反正无路可退,可是当现实一次次地袭来,当我面对一个比一个更倔强的知识点,一回比一回更忧桑的成绩单,我再没有任何借口可以支撑自己了!
不过说到痛苦嘛,倒也不至于,只是当自己的努力无法消除关于未来的不确定,一切都显得那么焦虑,命运是个顽固的小孩。也许真的是当局者太过懵懂,过来人又太过健忘。其实道理我都懂,可是明白了并不能代表什么,热血沸腾的持久力是那么的不际,我好像没办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很努力的去背单词,去听讲,去刷题,可怎么也不及我前面那个天天打游戏的同学(也许是能力错觉吧),我也多次反醒,到底问题出在哪,到底应该怎样去学习,我愿用尽一切心力去钻研,我也想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家长眼中的好孩子,无果!
我第一次是在果壳网里看到池塘之底的文章,虽然看的不多,但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你们的认真,你们的智慧!那是我所向往的,记得曾经看到一本书里一个囚犯对警察说,虽然我马上就要被关进监狱里,但也许有一天,我会和你一样。我,有一个梦想,一个离自己很遥远的梦想,我想当一名心理医生,用语言和智慧为人们排忧解难,缅励更多的人去阳光积极地拥抱生活,去实现更大的价值!我相信我再不堪,也总能为梦想做一些事件!求助编者为我的生活指一盏明灯!感谢!
残酷的高考终于告诉我们,你们这些渣渣,才屁都不是。
高考结束后,宿舍里空空荡荡,一片狼藉。那个时候的我终于发现,如果不上大学,我实在是没有地方可去。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十八子(或者叫他老李也行)和我都回到学校复读。
但达哥没有选择复读,他去武汉读了一所民办大学。当我们谈到要复读的时候,他一脸对高考的厌恶。
其实一直以来,我对考试也是充满了怨念。因为我实在在其中感受到了太多非正面的东西。而其中最严重的,我想就是对自信的摧残。
以上的段落,选自于池塘之底前些日子推送的文章《如塑料袋般飞舞的生活》。
在那一系列文章中,我回忆了中学时的几位同学:达哥、十八子,阿福,麦克、鸿鹄……如果你看了那一系列文章,你应该知道那个时候我们的处境,以及我们不同选择后的不同结果。
我不知道你的家境,也不知道你们学校的情况。但就我们而言,简单概括则基本如此:后来上过大学的,整体的境遇,要强过那些没有上过大学的同学。
一直记得那一年的高考,全班除了刻苦得要命的阿福补录进了一所三流大学的预科外,再没有任何人与大学有缘。
高考过后,不少的我们都在现实的打击下开始慢慢醒来。就在那个暑假里,我终于下定决定改变学习态度,开始一点点面对自己学科上的不足,开始面对我一直无法面对的英语,然后从初二的课本开始——我们初一开始学英语——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死记硬背,读不出也听不大懂,不过那时候的高考也不考听力和口语。那段时间里,我只要一合眼,眼前飘的全是一个个字母……
我也一直记得那年的英语高考,虽然我连题目都看不懂,但我依然填满了试卷上的每一个空格,作文也坚持写到了最后一行。只是后来出来的成绩,是51分。
“此后,我不时地想着,我是不是追求了错误的东西?如果一个成绩差的人想考大学真的是追求了错误的东西……”
这是你来信中的话语。是啊,复读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很多很多的遭遇,远远不会像假期里鼓起勇气下决心时所想的那么简单。无论当时的你抱有怎样的决心和准备,后来的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仍然会给你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然后,你痛苦,恼怒,沮丧,甚至会想:当时复读的决定,是不是个错误?
记得高考后的那个暑假,我几乎没出过门,在家里背了整整两个月的单词。复读的第一个月里,我也几乎将我所有的精力都花在英语上。
只是复读后的第一次英语考试,我仍然只考了50分。
失望、痛苦、愤怒……更难受的,是自我怀疑,是“我这样成绩差的人怎么可能会考上大学”的想法,是开始思考:“我是不是追求了错误的东西?”
是啊,在很多选择上,我们都可能会选错。没人能保证我们下定决心去做的事情,就一定是对的,就一定会收到好的结果。
但现在的我开始慢慢以为:很多选择,你难言对错。有的时候,如果你足够坚持,所谓错的决定,也可能会有对的那一天。
如果上大学是错误的追求,那么我也要继续错下去!
于是,在一系列连续不断的打击下,我的英语成绩终于开始有了起色,第二次60,第三次70,然后又是60……
然后,在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中,我的英语成绩,终于第一次考过了110分。
我一直记得那一次拿到试卷的情景。当时我们的试卷是从第一排传下来的,坐在最后一排的我,发现前面每一个传试卷的人都会刻意看我一眼——全班同学都知道,我偏科厉害,英语很差……
第一次,我领略了“刮目相看”这个词语的含义。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终于确信当初复读的决定是如何地明智,而坚持不放弃,是真的会带来收获的。
那年高考,我们学校也喜获丰收,全校文科考上了21个本科,我排名14——但即便如此,我也只是勉强考上湖北的一所二流大学。
这个结果对我而言,已经是非常完美的结局,全校的文科生,也就一个考上了一本。
写到这里,或许在你看来是我的炫耀。因为很明显,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回报,并不是所有的复读生,到后来都考上了大学。当年我们复读班里,没考上的仍然是大多数。这其中,包括我的朋友十八子,甚至也包括我的另一位朋友——山哥。
在复读班里,我的基础并不能算太差,除去英语,其他学科都还算不错。朋友当中,也有几位选择了复读。而其中基础最差的,大概是山哥。他第一年的高考成绩,离那一年的专科线,都有遥远的一百多分的距离。(当然,那是因为在湖北,那年我们和北京用同样的试卷,我们的成绩在北京都能上大学。)
我想,因为基础的原因,复读的那一年里他所受到过的打击,一定要远远大过我,甚至要大过班级里的大多数。有的时候半夜醒来,会看到寝室角落里的烛光——那个时候的他,比我们还要刻苦。
天道酬勤,高考后成绩下来,他是所有复读生中进步最大的一位,足足比前一年的高考多考了一百多分。
只是即便如此,他依然名落孙山,不幸的他,恰恰比那年的专科线低了一分。
在我们看来,这是上天对他的捉弄。
但他却并不沮丧——至少没显得沮丧,他说他早就做好继续复读的准备,他说:“既然我能够在一年内提升一百多分,那么明年说不定能考清华北大呢。”
清华北大当然只是玩笑,毕竟湖北不是北京。但当时的我坚信的是:他明年一定能够考上大学,就好象坚信太阳明天仍然会从东边升起一样。
不过,他上大学并没有等到第二年。因为离分数线只差一分,他很幸运地被西北的一所偏僻高校的冷门专业补录。
是啊,在那个时候,在我们那块被大山封闭的地方,能读大学已是万分不易,至于学校,至于专业,我们并不认为重要。
复读高考过后,宿舍里仍然是一片狼藉。能上大学的,仍然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我的那些同学,相当比例的都出外打工。其中包括读完了中专的我的堂兄,整个高中都自己挣学费和生活费的W,初中老是考全校第一最后也上了大学但却又没去读的另一个W……还有好多的W,X,L,从此之后,他们散落在各处,也慢慢消散在我的记忆里。
甚至到后来,我与山哥也在不知不觉间,失去了联系。
几年前,我在老家偶遇山哥。我们互相欢喜,然后聊天:聊这些年的经历,聊这些年的改变。
“华师有一个博士后站,本来要我过去的,但没办法解决老婆工作,所以只好留在这边。”一起喝茶的时候,他说,“还是家庭最重要嘛。”
复读时候的我们绝不会想到,我们中基础最差的山哥,到后来成了最喜欢读书的那一个。两年专科毕业后,他参加工作,然后考研,然后读博,三十出头的年龄,已经是重庆一所大学的副教授。
时至今日,我仍然觉得选择是一个奇妙的事情。不同的选择,的确往往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但同时,我也觉得选择从来不是一件确定的事情,并不是说向左走就一定会给你带来幸福,而向右走就一定会将你带入歧途。很多选择所带来的结局,其实是漫长的一系列时间里,你所有行动的结果。
所以,别在想着你是否追求了错误的东西。你应该考虑的是,你为了你的目标,付出了哪些行动,做出了哪些努力。
更何况,当下已是三月将近,高考即将来临。既然你已经做出了选择,既然你已经下了决定,那么至少在高考到来之前的时间内,一定要竭尽全力。
然后,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