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本质是,我们对于事物的主线抓不清楚,于是往往对于细枝末节的东西特别敏感。
上周末,我早上开工时,发现自己常用的鼠标落在了公司,但是周末也有一些事情要做,用着ThinkpadX240愚蠢的触摸板和小红点,都让我很不舒服。于是我决定马上买一个,因为在北京,上午定货,京东下午一般就能到货。而我中午和下午正好要出门,所以从时间上看正好齐活。
然后我打开了京东,找了一款产品。然后我记得在2011年左右京东是全场免运费的,后面据说支撑不了运营的成本,于是满了一定的额度才能免运费。然后好像这些年的额度门槛越来越高,现在大概已经到了99了。
因为是临时备用,我选了一款鼠标,价格不到运费的门槛。所以需要支付6块钱的费用。这个时候我在线支付了包括邮费和产品的费用,下单成功,继续工作。
但是我注意到这里面的事件的几个细节,以及我的决策,和我的一些思考和行为的变化。我能注意到开始持续行动以后,自己显著的改变,于是我特意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1.因为疏忽忘记带了鼠标,决定马上买一个。
如果是很久以前的我,可能会先凑合着用触摸板,因为从功能上也是满足的。但是现在我对工作效率的要求比较高,这样无异于极度地降低工作效率。所以对时间和效率的重视,如果可以通过钱来换取的话,优先用钱来换取。
当然正好我今天的时间安排是要出门去,所以快递上门的时间,正好能利用上,提高效率。
遥想再早期一点版本的我,可能还会屁颠地跑回公司去取,因为我住的离公司也不远。但是现在再看这种行为,简直是奢靡之风……
2.不会因为挑选商品而浪费时间
如果是很久以前的我,面对各种品牌、型号以及参数,至少会花费一些时间去做一个挑选。但是现在的购买行为,目标明确,定位清晰,我找了一下合适的价格以及可以接受的品牌,就直接下单了。
我想到自己以前干过一件特别傻的事情,就是为了给自己的相机买一个相机套,大概花了半个上午的时间,浏览网页,一方面害怕买了大小不合适,另外一方面又在找一个价格能接受。但是说我傻是因为,这些产品的价格差距不会超过十几元,但是我却花了那么长的时间。
这就是浪费时间了,因为自己不珍惜自己的时间,所以时间不值钱,而因为时间不值钱,而又会浪费时间来省钱。
3.不会因为需要付运费而犹豫纠结
这里回到今天文章的主题。我这知道读者面对一件商品需要运费的时候,内心会不会有一丝的卡顿。
比如你挺喜欢这货的,但是一看哇要付运费,于是马上好感度瞬间下滑,于是又开始各种挑。然后淘宝的包邮其实纵容了我们这种小心思。但是我个人认为,沿着这个方向的纠结,其实是降低效率的。
举前面那个相机包的例子,我觉得特别讽刺的是,我当时挑了半天买了一个特别便宜的,然后一算运费比货还贵。(嗯真的很便宜……)但是已经投入了那么多的时间,所以还是要买。然后到最后,购物成了负担,不开心,也不舒畅。
另外还有一种行为模式就是为了到免运费的门槛而特意去凑单。于是又开始搜索一堆东西,看看是要买什么书呢,还是要买啥。
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如果你能在极短的时间以极低的成本来决策要用什么凑的话,那是可以操作的。比如一些长期储备的生活用品,已经在你的购物车里。但是如果你凑单的时间已经超过你本来要做事情预期的投入时间的话,那就适得其反了。
然而这里又有一个问题,有一些东西如果你不在需要的时候马上买,那你可能很少用得上。参见文章《Scalers:双十一,你是不是又要买一堆没什么用的东西?》
但是问题的本质是,我们对于事物的主线抓不清楚,于是往往对于细枝末节的东西特别敏感。在生活中有一类抬杠党,就是这种类型。听话不会听音,沟通做事不会领会精神,专抓一个小点,穷追不放,以为自己很高明。
我觉得从行为上这些是一脉相承的,但是长期陷入到这样的模式下,会让我们大钱糊涂,小钱精明。这样就是市侩小民的典型画像了。英文有句话叫,Penny wise, pound foolish。说得通俗一点,小钱抠得要死,然后随便把几十万投到其他人许诺10%回报的P2P里……
其实我觉得我们要抓住一个主线就好了,那就是我的时间是很值钱的,我愿意拿我手里的钱,换取一部分时间,这个时间如果拿来做其他事情,我能换来更多的钱。而不是拿这个时间来纠结,我如何省下这笔钱。当然这些都本身属于小件商品的购买,他们占据你的整体开支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是百万级以上的资产购置的话,你可能要稍微多考虑决策,尤其是你还没有百万的时候。
最后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总结我过去的变化,另外一方面,是强化自己的新的决策模式。这样后续的决策速度越快,越不拖泥带水,也就越容易专注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