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呱呱坠地的时候,我有第一个角色,叫做孩子。虽然,已经不记得当时,作为一个婴儿是什么感受,但父母知道,在见到我的霎那间复杂的感情。
有开心,有不可思议,有短暂的大脑短路,很多很多。
当我长大一点,会说话了,会走路了,会与人沟通了,我有个第二个角色,叫做乖孩子。这是一个一直以来都非常吃香的角色,我可以得到父母的表扬,可以感受到父母的自豪和欣慰,我也有幸被叫做“别人家的孩子”,被邻居们当作“正面人物”。
当我上学了,我有了第三个角色,叫做很一般的学生。成绩不上不下,个性不温不火,总之没有什么“特色”。虽然父母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但是更希望这孩子先能成“人”,“遵纪守法”不让他们操心就行。
当我工作了,我有个第四个角色,叫做忠厚的员工。不会拍马屁,也不懂得原来讲解产品可以用夸张的方式,原来成功的形象是需要包装的,原来社会不是简单的黑与白,最多的颜色是灰色。
当我结婚了,我有个第五个角色,叫做老实却也油腔滑调的丈夫。原来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还有双方的家庭。原来结婚需要花好多钱。原来光有感情还不够,你需要房子、车子还有钻戒,其实她不太在乎,但他们在乎,社会在乎。
总之,我有很多角色,而且每天,在不同的时间段,都在相互切换。
虽然我不是演员,但是我比他们更专业,因为压根我就不知道我在戏中。
戏,是假的,不存在的。我的人生难道也是不存在的吗?是假的是虚幻的?
当我在扮演第二个角色,“乖孩子”的时候,是因为父母,他们让我当乖孩子,这个角色有表扬,有奖励,越当我也越想当。但,现在我又觉得当初干嘛我那么乖,习惯听命令和指示,习惯服从权威。久而久之,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去做决定?
原来,角色是为了环境的需要,自己的选择。淘气的孩子,为了让人关注。乖孩子,为了让人表扬。只是,这种“潜移默化”的选择,我们不知道,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的,慢慢的,那个自己死去了。
当我在扮演第三个角色,“很一般的学生”的时候,是因为父母说,我和其他人不一样,要笨鸟先飞,于是我确信他们是对的,我非常努力的学习,谁叫我笨呢?
原来,角色是别人教育的,你选择了相信,你就成了这个角色。
当我在成为第四个,第五个,还有很多没有列出来的角色的时候,好像我已经没有选择权,只是前面角色的延伸和重复。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说的是美国一个心理学实验机构一个长达10年的试验。兄弟两人成长在一个充满家庭暴力、吸毒的环境里,等他们走出了养育他们的家庭,心理学家们却发现兄弟两人确过着颠覆性不同的生活。一个,跟他爸爸一样,吸毒、暴力,整日如行尸走肉,他说:“我成长在那样的家庭,你们指望我能怎么样?”另外一个,却生活得富足、温馨,他说:“我不想让我的妻子和孩子过和我以前一样的生活,我希望他们生活幸福!”
这个故事让我知道,就算在同样的环境中,你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
因为,人生如戏。
原来,我们不一定要按照别人、按照社会观念、按照一切外面的说辞去选择自己的角色。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事情,我就是什么人,而是我是什么人,我就会做什么事情。
如果你相信,你是一个写不出狗屁的人,你一定不会像我一样,凌晨两点趴在电脑前码字。
如果你相信,你是一个做不出好菜的人,你一定不会走进厨房拿起菜刀。
…… ……
于是,我开始思考,怎样去跳出自己扮演的角色,怎样导演自己的人生?
第一,做好痛苦的准备。
因为你的角色包括了你的思想、观念、行为,他们就像你的血肉一样,紧紧的贴着你,要换掉这层外衣,你必须做好“撕心裂肺”疼痛的准备。
第二,去观察自己的角色。
观察首先是让自己发现,原来我对这件事情可以不生气,原来我可以不打出这一拳…… ……
观察就是让你去发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扮演的角色,自己是导演,而不是演员。
第三,接纳所有的情绪(痛苦的、快乐的)
不要指望灵修、拜佛、跟着心灵大师,你的痛苦会少一些。只要你是在扮演角色,哪怕你是在扮演灵性大师。你就会有痛苦和快乐,不同的是一种人选择被情绪控制,一种人选择试着控制情绪,还有一种人扮演导演,不管戏如何演下去,总有他的精彩。
以上第一、第二、第三都属于狗屁,因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你喜欢自己的角色,大可认真演下去。但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角色,你可以选择按着第一狗屁、第二狗屁和第三条狗屁,去看到另一片天。那时,我们有着第一个角色自由的心灵,确也有着在社会生存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