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下班了在家带娃,偶尔会回想一些工作以来的事情。想着,我今年31岁,从2004年从业开始,好歹也是工作十年了。这十年,收获不少,也走了挺多冤枉路,总想记录下来这些从业历程。偶然发现简书这地儿挺清净,没什么熟悉的人,也就不用写些装逼粉饰脸面的文字,索性写点给自己的存货,仅供反省,这几年历经了广告圈、媒体圈、互联网圈、又转到了地产圈,里面说的公司和人,如果偶然传出去给当事人和相关公司造成困扰,还望见谅。要是有某个认识的哥们姐们看见了,别关注八卦,关注点儿反省的文字,权当共勉。
先说说近况,我现在在一家世界500强级别的集团公司的孙子辈公司工作,集团在全国的名号挺大,行业做的比较杂,主体是做服务业运营商,资本能力比较强。我所在的孙子辈公司,主要是做房地产,在集团一直以来也还排不上号,但是体量逐年增长,也属于越来越被重视的版块了。房地产行业前几年还算景气,这几年被国家调控整的有点蔫儿,行业领跑的万科等都在转型,但我个人认为在国家城镇化、中国投资渠道乏力等诸多的大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大前景还是趋好的,关键是看每家公司自己的运营水平和战略眼光,业内几家公司像万科、花样年属于业内公认转型转的不错的企业。
我所在的这家公司,虽然是孙子辈公司,但也是集团公司,在全国圈了上万亩的土地,有20多个项目公司,进了20多个主流城市,还有着挺多持有型的写字楼。土地储备也还可以,但是开发运营能力比较一般,产品线比较杂,从住宅到写字楼到旅游地产甚至产业地产、景区地产都在做,产品线多就导致没有核心产品,每个产品线就几个项目,无法做到标准化,运营挺费劲。我在这家公司总部直管的营销公司工作,做个部门级别的副总。听着好像混的还行,但是得看跟谁比,总的来看属于看上去很美,个中滋味自己品的阶段。我来这家公司也就一年多时间,没摸准门路,冲着集团名号进来的,以为公司还行,没想到他们业内口碑一般,而且公司的管理层常年变动,政治纷争不少。但我现在也看开了,大公司都这德行。这家公司的员工地产行业的专业化水平在业内只能算中下,所以拿出专业水平里面混,是能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的。
我跟房地产这行应该说十年前刚开始从业的时候就结缘了。我那会儿是在广告公司工作。刚入行的第二家公司就是专做房地产行业的广告公司。那会儿在大望路附近,建工集团旗下有个百子湾1号的经济适用房项目,他们的报广文案就是刚入行的我写的,上面的房价我清晰的记着:3880元。现在,早超3万了吧?房价这十年变化,真是,呵呵。
既然说到了十年前的入行时候了,还是从头开始顺着时间顺序写吧。
(1)大学时期,入行领路人。
我是2001年上的大学,本来报名的北师大,结果差了4分没考上,自己又懒得复读,结果到了现在这家学校。当时完全被学校名字忽悠了,学校的招生分数线超一类本科重点分数线20多分,还是家里没有懂行的人指点,结果入学了才发现是个二类本科,身边的很多外地同学,都是属于报名重点大学没考上刷下来的,大多数学生的基本功实力还可以。
我们大一是在廊坊分校混完的,也就是传说中的东方大学城,据说大学城凯旋门上那几个字还是老江题词的。那时候的大学城刚招生第二年,入住学校很多,而且都是大一新生,还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我们一帮同学,大一基本上就是没人管的状态,真是撒开欢的各种玩儿了。那会儿学校机房基本上人满为患,大家都在挂QQ添加陌生人闲扯淡。后来开始流行CS,大学城建了一个超大规模的网吧,上千台机子,大一一整年基本上就是在篮球、足球、CS中混过来的。
大二回到了学校北京本部,开始上专业课了。大学学的专业是广告学,我们班专业是偏广告策划方向的,广告系一直属于商学院,跟市场营销的专业交集比较多。学校的专业课程也是偏营销层面。当然也看了挺多好玩的广告片,慢慢对广告策划和创意什么的有了兴趣。也有意识的开始主动了解这方面的资料。也就是那阵子开始,喜欢上了泡A网(中华广告网),这家网站的域名挺牛逼www.a.com.cn。那会儿还属于网络论坛比较火爆的时候,A网应该是早期人气最旺的广告业内论坛。广告圈算是较早人才国际化的行业,广告公司里台湾人、香港人、新加坡人很多,主要是在4A公司里的居多。但在A网的论坛里,网上混的人多数都是大陆草根,尤其是北京广告圈的人喜欢混这个论坛,广州那边广告圈的喜欢上的是C网(中国广告网)。那会儿才渐渐开始知道一些圈内名人,比如孙大伟、莫康孙、劳双恩、许舜英、叶茂中之类华语广告圈的大腕级别的人物,不过这些人基本属于江湖传闻,不会在草根论坛中出没。
当时我对A网论坛里两个名字印象尤其深刻,一个叫“痛楚”,他后来还叫过一段时间“斯文痛楚”,他的签名是“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一切”,不知怎么着,这句话我印象一直深刻。他的论坛文字用今天的话讲,干货居多,很接地气儿,关于他各种广告策略水平、文案水平、提案水平、混圈子水平怎么怎么牛逼的事迹就不多说了,他曾经写了一篇专门介绍龙媒广告人书店的文章,那会儿龙媒还是东四胡同里的一个小书店,我就是被他的文字感召,上大学那阵子我一到周末,就在龙媒书店泡一天,中午就在胡同口他推荐的那家山西面馆花10块钱吃饭面裹肚,精神充裕的不得了。如此说来,他也算是我的网络师承,当然他自己并不知道。后来,有次偶然间看到一篇杂志报道,就是说是这哥们,他那阵子离开了广告圈休养生息,开始喜欢收集各种六七八十年代的旧玩意,什么旧唱机了、老相机了之类的。新浪微博火起来后,我有一天网络人肉了下,发现他现在自己做老板,在经营一家社交媒体公司,微博里最火的杜蕾斯的企业官微就是他们家运营起来,这哥们名字叫金鹏远,现在已然是社交媒体运营公司里的翘楚了,公司口碑很好,着实佩服。说句题外话,龙媒广告书店的老板徐智明后来也转型了,把书店卖了搞了个公司“快书包”,做电商,发展也不错,都转到了互联网生态圈的大势之中。
A网论坛里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罗大佐”,他在的广告公司现在还在地产圈内赫赫有名,就是“世纪瑞博”,现在世纪瑞博他应该是掌门人了。他网上盛传的代表作就是美林香槟小镇的“七天创镇记”,当时看到后我年轻的心灵就被震撼了,头一次发现原来房地产广告也可以玩的这么极具格调;他还在网上陆续贴自己关于广告文案创作的经验,后来成文了一本名为《小丰现代汉语广告语法辞典》的书,那阵子地产广告风生水起,除了世纪瑞博,红鹤、揽胜都是那阵子北京地产广告圈内的翘楚名家,作品逼格累累,也就是从那会儿开始我心里就有点想从业地产广告的心思,当然我那会儿更大的心思其实是想进4A。
大二开始,我的大学生活就一门心思扎到广告里了。大学参加了一些广告创意和策划比赛,金犊奖2004年的大陆地区全场大奖是我们几个同学合作的团队拿的,后来还陆续拿了OneshowChina青年创意营的银奖等,也就是因为参加这些学生广告比赛,我认识了一些对我初入职场很有帮助的人。
其中一个叫石昕,很多人早些年学广告的学生,对这个名字不会陌生,她是金犊奖执行委员会大陆区的召集人。那年大二,2003年的金犊奖比赛,我们几个同学都是第一次参加,交的作品肯定都是很小儿科,所以基本这次都没怎么获奖。不过,因为他们执行委员会当时办公的地方就跟我们学校隔着两条街,所以,我去交参赛作品的时候,就跟他们主动聊上了。他们当时需要几个学生义工,我当时也没什么事儿,每天下课就往他们那儿跑,帮他们整理参赛作品什么的,一来二去逐渐熟悉起来。后来我参与了那届金犊奖在北师大搞的大陆决赛的评委评比现场,看到了一些广告圈传闻已久的人物本人,他们都是那届金犊奖的评委。其中一个是广州黑马广告的张小平,石昕带着我去他入住的酒店房间拜访,张老师送给我两本他签名的书,我现在还收藏着;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当时麦肯光明的薛振添,台湾人,后来去了JWT,我04年参加金犊奖在北京大学搞的麦肯创意营的时候,他脚打着石膏还给我们讲过课,我工作以后公司在和乔大厦办公,楼上就是JWT,电梯里碰到过他好几次;另外一个是后来在4A广告圈最火的大陆创意人之一,奥美的邱欣宇,当时动感地带的案子就是他做的,后来他自己开公司,做的最牛逼的案子有凡客体,不过那会儿幼稚如我是着实不知道此人如此牛逼。我还记得,当时评委会现场那个胖胖的身躯,逐一盯着作品仔细看,不爱说话,最后选全场大奖的时候,本来一个被遗落的作品,这是个一个手表广告的平面稿,画面是一个断了的衬衫袖子,本来平面类金奖是别的作品,不过这个作品被他揪出来力荐,几个评委被这哥们说服,大家也不执拗,于是这作品就成了平面类全场大奖。工作以后,我们公司还跟他还一起竞标过一家高端矿泉水的品牌创意提案,他们提了一句广告语叫“此水只应天上有”,这话肯定把客户拍晕了,我们哪是对手啊,标我们没竞到,但后来产品出街的广告也不是这个Slogan,不知道后来是什么情况。那年因为石昕,还认识一个人,就是张亮,张亮也是早期金犊奖出来的学生,后来进了麦肯,北京广告圈大名鼎鼎,做过“晚报不晚报”等大奖频频的广告。还记得那天我在石昕办公室帮忙,是个周末,张亮来看石昕,我们三个人在楼下咖啡厅一起吃了顿便餐,我比较拘束,已经不记得聊了什么。唉,03年那会儿我也刚20岁吧,总之,我属于情商比较晚熟的人,在金犊奖和石昕的帮助下,早早的遇见了那么些个圈内好手,当时的自己却没有积极主动联络,一副毛头小子的作风。
不过,即便如此,我的广告圈生涯,也因为金犊奖和石昕,比一般同学起点高了许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