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又反复读了几遍杨绛先生的《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这篇文章,因为最初萌生写这样一篇文章的念头便是因了杨绛先生的这篇文字,更重要的当然还是杨绛先生在文章中所流露出的那种心地与品质始终在我心上留下了点什么令我欲舒之而后快,所以憋了好久说之后终于有勇气来完成这样一篇文字了。
—引子
老王,这个贫困落魄、身残体弱的孤独老人便是杨绛先生文章中所叙述的生活在她身边的不幸者。
我不知道老王的不幸在杨绛先生眼中究竟是什么,但是在我自己读来老王的不幸有三,万幸有一。
老王的不幸,其一是生于乱世而身残体弱,无以在困境、贫寒之中反抗的资本,此不幸是命也,也是社会的形势所害;其二是老来无依、孤苦伶仃,缺少精神的支撑和生活的温度,此不幸不逊于他的身体所遭受的任何苦罪;其三就是挣扎在动荡社会底层的无力感,一生奔波却只能为了活着而苟且,毫无希望可言,这是老王三不幸中最悲惨的不幸。不过在这三不幸之后老王却获得了一丝万幸,在他悲惨的一生之中最后能遇见杨绛先生这样至善至真的人的善,即便逝世之后还被深深的悼念与缅怀!
当然,杨绛先生对老王的善,绝不仅仅只是那份内心的同情关心或者外在的给予帮助那么简单,它更多的是杨绛先生一生所孕育出的一种品性和人格。就如杨绛先生自己最后所讲的那般,让她对老王感到一生不安的难以忘怀是她作为“一个有幸者对不幸人的愧怍”那份慈悲心肠。
我曾坐在公交车上看到过发生在外面的一幕暖心的画面。当时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穿着校服在桥头处卖唱,一对年轻情侣从她面前经过之后在离开她不到两三米又折了回去,然后男生从钱包里掏出了二十块钱微笑着递到了卖唱女孩前面的碗里,陪他一起的女生也是满脸的笑意。我不知道他们为何走过之后又折了回去,我也不清楚这对情侣当中是男生还是女生的主张返回去给予卖唱女孩帮助,但是他们此举令我备受感动。
有词云:上善若水。以前我从来没有去想过这个词的深意,也没有注意过这个词当中善与水的用意,直到读完杨绛先生的这篇文章之后我才想过并且略微懂得,真正的善应当就如杨绛先生的那种品质一般,清柔而长远,所以我也能看到那对情侣内心所流露出的善。
曾经我也多次做过类似这样被人称为“傻事”的行为。比方说上大学时有一个男子带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在校门口问人要钱说是来找亲人没找着,然后出于好心我给了他二十块钱;比如当初从外地回校时丢了钱包让同学来接我时,坚持让他们借钱给我去帮助看到蹲在地上寻求帮助的女孩;再比如当初刚参加工作从北京到海南时,在火车站遇到的一个母亲带着四五岁孩子问人要钱买火车票,然后伸出手去“帮助”这样的傻事…然而现如今即便街上有身残体弱的人寻求帮助我也不再像以往那么热心的去帮助了。也许在社会冷漠的消耗下和人情世故的濡染中,我也迷失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初衷了,所以才这么容易迷失自我。
我们都懂得,这个世间不乏坏人和大恶之人,但是我们也应当坚信,这个社会中也绝不会缺少大善和至善之情。
《朗读者》里面有一期节目中柳传志所说的一段话让我思考过:真正开明而有远见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绝不应该只是为了教他们如何去赢得体面的人生,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他们如何去“做一个正直、善良、勇敢的人”,这样才能更好的活在这世间,才能真正的懂得生活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