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商业模式中进行划分,B2B,C2C,B2C等销售模式中,第三方检测认证大部分业务可以归类为B2B2C业务模型。
最初的第三方企业的产生,源自于国际贸易B2B合作关系中缺斤少两,残次品等质量和信用危机产生的质量和交货保证需求,尤其是在千万级别以上的贸易当中,如果没有中立公立的第三方机构验货和检查,则收货方存在着较大的损失风险,多方博弈的结果是产生了以低成本验货,以第三方机构信用担保的方式,建立国际贸易利益相关方的信任,某种程度上说,第三方机构的产生是国际贸易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客观产物,反过来第三方也促进了贸易多方信任,降低了贸易风险,从而起到传递贸易与品质信任的桥梁作用。
国际贸易中的买家企业在需要足够数量的货物基础上,还会有产品质量,包装质量等新的需求,这些需求来自于B2C或B2B的需求,做为消费品的贸易链条中的一环,无论是零售商还是批发商,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多更快的购买其提供的货物,所以产品的品质反过来是中间商的重要诉求之一。
C端消费者在购买前会对产品的外观,性能,质量等特征进行比较判别,结合价格与自身需求进行选购。其次,在购买后,也会因为使用体验,产品寿命和安全性等问题而反过来影响到消费者与零售商的关系,如果消费品值得用户信赖和青睐,那么会吸引新的顾客,也会构成激烈的消费市场中品牌与品质竞争的新需求。
而低质量的残次品,做工粗糙的低端用品,存在着安全隐患的消费品,则会使得零售商,批发商以及制造商承担退货,赔款,品牌损失,客户关系破裂,市场下架等诸多风险责任。
顾客就是上帝,在市场竞争压力下,C端消费者的诉求,关于品质和安全的诉求,关于性能和体验的诉求,会成为产业链上供应者与经营者的核心诉求。反过来,由于自身利益冲突的原因,经营者很难完全通过自身的测试验证给到产业链下游信任,从而产生了第三方检测认证的新需求,独立于贸易各方的中立机构的产生,满足了验证品质,安全和性能等各方面消费品特征的需求。
另外一方是政府监管机构,其一方面要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货物贸易中低劣产品造成的着火,触电,化学致病致癌等各种对人和环境,财物的风险是监管者重点关注的风险类别。各国基于消费者最基本的安全和品质保障而建立起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的法律措施和行政手段,从而为净化市场无序竞争,降低对人身安全和环境治理的隐患。
然而过于繁杂和严苛的准入规则也会使得贸易无法正常运行,尤其是各地区和国家的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国际贸易甚至会陷于混乱无序的竞争格局,从而造成过多的贸易纠纷,由于保护主义措施而出现的垄断和寡头企业也会使得消费者利益最终受到损害。
所以,做为第三方机构的立身之本,中立性和公正性,可靠性是自身生存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于第三方机构的设立审批和监管,本质上是对其能否满足中立性,公正性与可靠性的诸方面能力与条件的验证与保证。
做为贸易链条上的附加性服务型行业,第三方机构的生存依托于供应与需求链条的布局。正如中国在短短三十年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各大第三方企业也随着国际和国内贸易的发展而迅猛增长,尤其是在产业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供应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将成为传统第三方企业服务模式与内容的新的需求来源。
不平衡不充分的经济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的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需要通过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消费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而有效缓解,另外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检测认证,标准化等技术服务来建立统一的衡量标准,通过国际和国内标准与技术的采纳和应用,促使企业研发提高品控和设计要求,起到技术提升和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同时,认证标识和报告等也为消费者识别产品安全和品质提供了简单有效的区分和辨别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市场竞争的指南针和温度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