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过无数次《后来的我们》里会有哪些句子戳中自己,也没想到是这样一句“我从来就没开过什么红色的跑车,一定是你太想我了,所以以为遇见我了。”
说实话这部电影没有那么吸引我,我可能和小年轻们的品味不太一样。如果不是刘若英,应该也不会挤到电影院里去听他们的欢笑。(细细算来,突然发现其实看过的青春文艺片也不少。)
虽然掉了几滴眼泪,还是不觉得多么有震撼。如果前几年青春片没有那么滥,如果周冬雨以前没有演过安生和周小栀使我跳戏,如果影片的叙述方式不会让人联想到《七月与安生》,那么我恐怕就要在电影院里大哭一场了。
有点愤青的意思的,我有些看厌成功之后找不回自己的桥段了。一个说,我有钱之后第一个想做的事情就是买大房子让你来住,另一个说我不在乎大房子,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从来不清楚我要什么。
我当时就想冲上去给两个人每人一个大耳瓜子。电影,你们到底在纠缠些什么!明明说的是一回事,为什么要硬掰成对立的两半?小房子可以有快乐,大房子就一定是丑陋的吗,就是爱的天敌了吗?
《马戏之王》呈现的是男主追求名利不顾家庭的行为,这时候大房子确实不能代替小房子的温暖和质朴。在他醒悟之后,一切都还能够回到从前。
而《后》中彼此是对方的动力,他们一年年地梦想发达,却又在实现后说“那不是我想要的。”
“如果我那时候有钱“”——那你应该找了不下十个小三了。”哈哈,贫穷也许会限制幸福,富有也一样。缘分从来都和物质没有太过密切的关系。贫穷能产生幸福,富有也能。
反倒是男主父亲的信和最后的黄昏微光让我觉得灵魂有些缥缈了。
我最喜欢的是黑白的路,烟雾随着风动,路随着镜头动。
没有故事是从头到尾都幸福的,有悲伤的才叫故事。
故事总是那么相似,却又那么不同。
直到看到另一位简书作者的影评,里面写道
刘若英说:
"在我的电影里面,没有第三者,也没有谁出车祸,谁怀孕或者癌症,我就是希望表达纯粹,两个人的关系,走到了某一个点会突然之间觉得不快乐。
因为两个人不会永远都腻在这个房间里,还是要出去面对外面的世界、生活的压力、梦想的破碎,甚至年龄的增长。"
她说,喜欢一个人是意料之外的欣喜,而离开一个人也是万物如常的宿命呀。
嗯,自然地分开,这个解释,可以说服我的
希望以后有期待的电影能够包场,不管最后的体验是怎么样。
看完电影之后等一个朋友,偶然看到一位初中同学。先是我看到她,惊叹于模样的变化。随后是她注意到我,同样感叹道:“我都认不出你来了。”
去的时候忘带零钱,挣扎着从包里摸出一块钱。回家的时候又发现没有硬币,终于发现有一张五元的纸币。走进一鸣,等微波炉加热小杯的纯奶。在放一首欢快的英文歌,差点要跳起舞来。想问老板这是什么歌,却又咽进肚子里。拿起吸管用力一戳,牛奶爆得手上都是,桌上都是。
本来打算买一条碎花裙子,结果看上了纯黑的裤子和纯黑的裙子。
穿漂亮衣服好累,总得担心会不会弄脏。还是一般般的衣服好。
心情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