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有七月,如果你有安生
和男友看完了电影《七月和安生》,出了影院不停地挡脸,觉得在这个年龄看这样的青春电影还要落泪,总是有点尴尬。
昨天看了《反贪风暴2》,前天看了《追凶者也》,那都是很好的电影吧,但是感慨总是没有这部安妮宝贝原创小说改变的《七月和安生》厉害,为什么呢,我以为那里面多多少少总是闪现出自己。
忘了是零几年迷上了看安妮宝贝的小说,容我特别抱歉的讲,我一直是有些羞于启齿热衷于她的小说这件事,似乎矫情、小资、颓靡、荒凉这些标签和她的小说以及和喜欢她小说的人们画上了等号,我不知道这是谁给的定义,但是每当我说我以前总爱看她的书的时候,便会被人嗤之以鼻,或者讥讽“哦,原来你这么作啊”
可是在那个闭塞的全日制初中时代,女生之间传递的小说无非就是些脍炙人口的言情、男女故事吧。
而谁又能否认,在十四五岁的年纪,不知道是 荷尔蒙还是什么原因,总是意外的更加青睐那些夸张又极尽煽情的故事。
安妮宝贝 原文最后的那个孩子,是安生的。
电影最后的那个孩子,是七月的。
安妮宝贝原文最后走了的,是安生。
电影最后走了的,是七月。
这样看来,其实两个人都没离开,因为互相都不愿对方离开吧。
出了影院,男友说,真是不知道你在哭什么,我都不知道在讲什么啊。
啊,我在哭什么我也不知道。
七月和安生,多么要好的一对姐妹,而我呢,我不是七月也不是安生,我没有七月也没有安生。
和大多数青春电影一样,坐在观众席上的我,其实和他们的人生毫无关系也并不相似,我小学读完读高中,高中读完读大学,不是全班最酷最无闻或者最耀眼的那一个,没有精彩的早恋没有狗血的撕逼没有太过跌宕起伏的传说。
甚至,我现在并没有一个可以一起洗澡一起睡觉一起吃饭一起聊天的朋友。
就是因为我没有,所以我会哭吧。
不论承认与否,这部从预告海报到宣传语都极尽纠结和悲剧口吻,但是我觉得整个故事却是那么温暖。
你说,要是有一个七月,要是有一个安生,我的人生是不是也会不一样。
男友或许也是无意,对我讲,你又没有这样的朋友。
我极力反驳,不,我有。
我在脑海里快速的搜索我能想到的所有人,我一定有个这样可以羁绊的朋友,我想到了几个人,但是我不敢说。
因为即使我把他们当做我的七月当做我的安生,但是对方未必如此。
我总是害怕好朋友有了新的朋友,而我的好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么我可能并不是最亲密最特别的那一个,每当我想到此处,我就不想要再做她的朋友了。
我也有寄给我明信片,也有与我相互述说人生,却在远方的朋友。
也许是难堪也许是想及此有些难过,和男友不欢而散。
我打开手机,搜索DORA,“突然想你哟”
发出消息后,走进超市买了一包中南海5ML,怎么说呢,已经答应男友戒烟,可是每次心情低落还是忍不住,不过不再吸进肺里,纯过嘴,就是个习惯动作吧。
“卧槽”
看到她回的头两个字就心里一紧,卧槽什么,我是不是唐突了。
大概她也比较意外吧。
然后她问我你在干嘛,我说我在抽烟,便随便聊了起来。
我突然把自己的新地址给了她,“我好久没收到你的明信片了”
她说“以后出去玩寄给你”
我“那你不出去玩也要寄给我”
她说“好”
记得高考一别后就再没有见过面,我去成都读大学,她就开始了北上,她走之前我也没见到她,她告诉我,走之前我写给她的信她一直放在行李箱底。
我们开始从微博微信互相了解对方近况,她到一个地方会给我写明信片,我一生之中收到的明信片很少,最多就是她了。
大学的我一直待在西南,从没见过大海,有一年生日,她寄了长长的信和一瓶还带着海水腥味的海沙。
我们平时从不联系,自己过着自己的生活。
这大概是现代社会的常态,每个人之间的距离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不得不越离越远,可是情感呢,也会疏远吗?
我不是七月也不是安生,我也没有这样的朋友,可能我曾经会有,但是我一定没有珍惜,没有让友情刻苦铭心的留在我的人生里。
可是与我人生每段时间相伴的朋友,我对你们的爱却是深的,我喜欢一个人,也习惯孤独,因为结识过得朋友留在记忆里一直陪伴我,因为远在天边的人我依然记得你的笑容。
和她聊了会儿,截图给了男友,“我也是有朋友的”
男友回我他的工作截图,我也只是笑笑,“好的”
在女人的友情故事里,男人果然永远只能是个参与不了的人物。
我就是很矫情的人啊,我的男友就是很不矫情的人啊,我的生活就是和电影不一样啊。
可是我的朋友,我们之间可能相交如水,但是我珍视你,不论你是不是七月是不是安生,无论你有没有把我当做你的七月当做你的安生。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