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清单(一)第五、六、七部分,历史。
《未来简史》,(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著, 林俊宏译,中信出版社2017年2月第1版,406页,30.7万字。
传统宗教到人文主义
001 宗教发源于农耕时代,并在农耕时代达到鼎盛。宗教的定义不在神是否存在,而是其社会功能。宗教认为,人类受制于某种道德法则系统,这个系统并非由人所创,也并非人所能改变,宗教为人们提供价值观。
002 科技革命使人类、土地、农作物和畜牧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第一产业由农业变更为工业、服务业。但是,宗教并未因科学革命而消亡,它似乎与科学相悖,却事实上与科学并行。
003 科学需要宗教。科学能够研究世界如何运转,却没有科学方法告诉人类该做什么。科学的实用研究,有赖于宗教见解做价值评价。
004 比如三峡大坝的建设,物理学家可以告诉我们大坝必须承受多少压力,经济学家告诉我们建设必须多少成本,工程师可以预测大坝能发出多少电量,生物学家也可以告诉我们大坝对白鳍豚生存的影响,建筑学家可以告诉我们有多少古迹将被淹没……但没有哪位科学家可以说,发多少电、赚几十亿元人民币比较有价值,还是保护某座古塔或白鳍豚比较有价值。
005 科学现代化令传统宗教失效。现代以前,经济发展有限,有人得的多些,就有别人和后辈得的少,人们顺从天命,克制、忍耐,寄求于来世。现代的人们更相信相信遇到的问题总会解决,相信经济增长的力量,相信现世的力量。这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感,令人们逐渐将传统宗教抛诸脑后。
006 但人们需要宗教,于是生成一种新、影响更广泛的宗教/信仰:人文主义。当人类对自己有了足够的信心之后,获得伦理知识或价值判断的新模式,变成了人们体验和敏感性的集合,注意到自己的体验(知觉、情绪和想法),令自己更加敏锐地感知、理解这些体验,并允许这些知觉、情绪和想法影响自己,改变自己的观点、行为乃至个性。再扩展到他人、社会所需的美学、道德和政治价值观。
007 于是,人们从自己的内在知觉、情绪和想法出发,为自己的行为、私人生活提供意义,也为他人、社会和政治生活提供意义。而人类史上,从没有任何文化,如同现代人文主义社会一般奢华地,如此重视人们的感受、欲望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