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号称是文学的最高境界,在此不就此论调与评价进行辨析与评判,但我们不妨回顾历史,能被后人广为流传或代代传颂的作品,多以做故事的形式推广和保留下来,比如中国四大名著国外一系列经典小说。无论是虚构的或非虚构的小说作品,皆因其强烈的故事性得以传承和备受追崇。
在我看来,小说是文学的一种体裁和表现手法,而故事正是小说的精髓,与翟体,相当于小说的血肉,是小说不可或缺的内容属性和灵魂担当,因此我们完成了一篇好的故事,就离创作出一篇小说作品不远了。
而小说并不等同于故事,除了小说,还有寓言或童话等,后者也是通过内容各异的故事得以表现出来,那么如何让自己创作出来的小说更加有血有肉呢?
通过对《小说写作教程》第4章的学习,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关键词是“戏剧性”。
按照杰里·克利弗在书中的理论阐释,渴望+障碍+行动+结局=故事,但如果自己所创作的小说故事中没有戏剧性的渴望、障碍、行动和结局,就相当于白写了。那么如何才算是有戏剧性的渴望、障碍、行动和结局呢?杰里·克利弗说,“人物的渴望要想具有戏剧性,人物必须感觉到这个渴望的满足与否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这并不是说它真是一件生存或死亡的事情,不过人物对此必须抱着强烈的感情,他内心必须深信不疑:除非这个局面有所改观,不然人物就无法继续容忍目前的生活。”
戏剧性的障碍同理可得——“这个障碍必须有同样强大的决心,同样强劲的动力,它拼死也要抵挡或者打消这种渴望,正如这个渴望试图征服这个障碍的动力一样强劲。假如它们没有旗鼓相当的坚强决心,那么这就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比赛,一个冒牌的冲突,这种冲突会很快得到解决。”杰里·克利弗强调,“障碍是第一位的,现在除非一个人的渴望遭到阻碍或挫折,否则它通常是不会突然爆发的。”
至于说戏剧性的行动,杰里·克利弗在书中指出,“活动不等于行动,更加并非戏剧性的行动。行动要想具有戏剧性,它要么必须针对难题展开直接进攻,要么必须针对难题展开积极防御。”值得一提的是思想活动——“思考问题也可以等于行动。假如人物针对难题展开激烈的思想斗争。或者精心谋划针对难题展开直接进攻或者积极防御,这些思想活动都属于行动。头脑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地方。书面故事是唯一能够深刻挖掘头脑潜力的故事形式,它可以把人物的思想活动纤毫毕见地呈现出来。伟大的故事全都涉及了人物内心的思想变化,还有人物内心世界的种种冲突。这相当于说人物是在和自己展开搏斗。在思想活动这个层次上,我们能够制造出最深刻、最贴心的情感共鸣。可是并非所有作家对于思想活动的探询都会抵达同一深度,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除了学会运用冲突之外,思想活动是写作记忆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了。”
读罢掩卷沉思,或许我们都知道——要完成一篇精彩的故事离不开吸引人眼球并能引发读者共鸣的情节与冲突,但倘若我们为故事中的人物设置的情节与冲突并未达到戏剧化要求呢?这对于自己的小说故事而言将无疑是一场灾难。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