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就是朱红北漂的整整第十年。从23岁到33岁,北京于她而言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呢?
”北京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包容的城市,有很多的机会,可以一步步实现自我。就像那句话 ' 撸起袖子加油干 ' ,闯出一番天地,有我们的中国梦。所以无论考驾照 、办暂住证、到现在居住证、小客车指标摇号积分落户,我都积极参与。“
在过去的十年里,朱红努力与北京这座城市创造着关系。“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留在北京。”朱红说。目前朱红在北京一所大学的舞蹈系做钢琴伴奏老师,去年已经嫁给自己喜欢的人。
她自认为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小人物在大城市中的命运充满着不确定性也有着未知与机遇。从牡丹江到大庆再到北京 ,她步步扎稳脚跟。
这一切的开始,都是源于那一年她踏入钢琴教室的那一刻。
我有过最好的自己,也有过最坏的自己
朱红出生于牡丹江市,这个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小城市,承载了她人生前十八年所有的悲欢离合。正如她的名字一样:朱府碧玉志向贤,红梅飘香悦容颜。她钟情红色的一切:红色的樱桃、红色的衣服、红色的钢琴。红色对她来说意味着温暖、热情、高贵、幸福。
九十年代,思想上、经济上的开放,让许多人醉⼼于诗歌、哲学等宏⼤叙事,钢琴等舶来品也如急管繁弦般涌入中国。对于朱红来说,她个人的命运与钢琴紧紧联系在一起。
85年代出生的朱红,周围学音乐的人特别少。“当时有幸进入到地方专门学音乐的私立学校。最开始只是想学音乐也不知道学哪个好,女孩适合学哪个乐器。 然后碰巧进到琴房了,我就敲着玩儿。 然后莫名其妙就进这个班级了。 我怕陌生环境,又习惯有一个不被打扰的独立空间。练琴还比较适合我。”她说。
“那会我们一个楼层,整个都是一间间小琴房。小朋友们抢琴房练琴很是开心, 抢到好琴更是愉快。也有偷懒的时候,常常被老师发现。”朱红回忆起学琴童年的记忆时一脸幸福的模样。
在那个还唱着《七子之歌》和《送别》的年代,小朱红在文体领域都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她记得清清楚楚,“小学是我最辉煌的时候,”朱红说,“学习好、体育好、钢琴好,那个时候的我无论做什么都能做得非常好。这可能和学钢琴有关,我有不服输永争第一的倔强和执着 。”
那个时候的她骄傲又自负。“我觉得我就是对的,什么事都是我是对的,我就没有不好不对的。”而这种曾经的优秀,给予了她此生要强的个性,也使她陷入过许多迷茫。“我一直觉得我是个矛盾综合体。”
她简要带过那些曾令人难以喘息的故事:家庭变故、感情受伤,从私校转到普校,父母从国企稳定的铁饭碗到双双下岗,在家庭变故后,她不再有学琴的条件。继续学还是不学,怎么还能学,学琴的未来发展是怎样的。朱红曾一度陷入困惑。
所幸今天的她依旧保持着感恩与积极的心。“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眼泪在眼里打转却依然保持微笑。”朱红曾写下这样的文字。她不愿意再去回忆具体的困难,而是”我们还是讲些正能量的吧。”
上课是一门交流的艺术
朱红生命中最重要的恩师是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莫燕老师。莫燕老师曾担任王丽达、尤泓斐等著名音乐家的音乐会钢琴伴奏。“她特温柔 ,气质与容貌俱佳 。轻声细语就很巧妙的解决了专业问题。 教学的时候会融入乐理和声曲式复调 。她潜移默化影响着我对钢琴的热爱和对教学的兴奋。我也在实际教学中转化成我的教学方式 。”
在朱红眼中,上课是一门交流的艺术 。“我觉得在开始学习练琴的过程中是迷茫与不确定的。老师们有责任、有义务通过交流的艺术,让学习者更愿意努力练琴,通过这个过程生活的更好。”她坦言。
比如在给学员提建议的时候,她非常关注学员的性格。“有些学员你可以直接说出来,而有些比较内向的孩子,就需要委婉些,夸着说怎么做就会更好。”她说。
针对练琴的连贯性的问题,朱红给出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模仿力很强。有人喜欢手指弹奏模仿,也有擅长声音模仿的孩子。看着手指连续连贯弹奏,自然也会跟着很连贯的弹奏。而有的孩子则是听一遍连贯的弹奏,自己也就弹得连贯了。”
朱红认为家长、学员、老师三者共同的目的,就是在短时间内让学员各方面都有所进步。那就必须同时告诉他,手指肌肉要主动用力,四指相对弱,不够灵活。所以要大量加强练习,左手更要重视。然后学员就会用心动脑子自己控制训练。集中精力专注练习,问题就解决了。
“其实这样的提示,学员如果自己去感悟的话效果会更好 。许多学员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随着学习的深入, 这个时候需要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不断给予他们暗示, 使其找到学习的方向和练习的意义 。”她说道。
视唱练耳也是朱红课程的特色。“有些孩子的内心戏很大 ,但是动手能力不足。那我就要先弹起来,再边弹边唱。自弹自嗨可以让孩子会放松些,然后运用渐进的方式,让孩子先跟着唱起来,知道是什么音、是什么节奏了。再加入实际弹奏,多重复几次,就记下了会弹了。然后再让孩子自己来一次,没问题就鼓励表扬。孩子会觉得很开心,家长也会很满意。”她说道。
关于练琴,朱红讲了自己小时候练琴的故事。“我小时候也不愿意练琴,尤其是遇到有难度的曲子,就更不愿意练。总想通过简单的事情找到成就感。但现在回顾那些曲子其实并不难。“朱红认为自己属于“没有天赋,全靠死磕”的类型。
其实现在进入到熊猫名师团进阶阵容的朱红,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擅长钢琴教学的。“我一开始的时候,语言不够丰富,学员弹不好,就非常着急。后来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对,就开始保持淡定和变得有耐心,想着用多种举例说明。然后我陪着学员,给予充足时间让他们分段重复练习。”
如果非要说和其他老师有什么区别,她认为在于她发自内心的热爱教学、热爱学员,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员,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是艺术人生,也是人生艺术
如果用电视剧《青春斗》中的人物形容自己,朱红选择的是向真。她认为向真是一个敢爱敢恨不服输、永往直前,对朋友真心、对待工作认真的女生。“她不管做哪一行做什么工作都不忘自己专业。向真一直在不断丰富自己,大胆、敢闯,还可以很好,即使做错了,也可以快速修复自我。”她说道。
朱红一边努力工作一边自考中国音乐学院。为了按时上学校的早课,她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从东南五环外到西北五环,辗转三次,朱红平均每天在路上的时间是六小时。十年里,从未因自己的私事向学校请过一次假。
工作之余的朱红也为了提升自己不断学习——国家三级演员、外国乐器钢琴演奏员、学习意大利语。同时也有继续读研的打算。“我的考证、学习、积累经验,都是为了可以用更独特、更简单的方式,让学员可以较容易的理解并练习好。而不是一想到练习就枯燥乏味。”她说。
“我认为我现在得到的都算偏得(北方方言:意外获得) 都是大家对我的爱,所以我非常珍惜。快乐是人生的主题。但有了悲伤和痛苦,才会有进一步成长的动力,人生才更有意义。这是人生艺术,也是艺术人生。”她说。
“之前认为未来总是会好的,不好的都会过去 。现在我认为,现在就是最好的。 未来可能会坎坷不断,坏事可能会更多更坏。所以要享受现在,活在当下。”这是现在的朱红对生活意义的阐释。
结语
其实朱红无疑是我采访过的众多受访者中,话几乎最少的一位。或许相比文字,她更愿意用音乐表达自己。在采访的前半过程,我曾因为觉得不够“有料”、“细节不足”“不够具体”,而把采访记录拿给一个对人物采访有自己心得的文字爱好者求助。
她告诉我朱红其实是一个非常善于总结人生、善于发现人生意义的人。在五天的采访中,我逐步了解了一个遇到过很多挫折却依旧乐观热爱生活的朱红,一个从开始话很少到最后却主动为我打开朋友圈的朱红。
其实就像采访最开始的时候朱红告诉我的,她并没有什么故事。她只是一个普通的熊猫钢琴陪练老师,却用她的专业和努力创造出一个个不普通的故事。让普通遇见不普通,让熊猫成就我们共同的音乐梦。
这也是熊猫名师团故事系列的初衷与希冀。在这里,遇见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