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电影就像一本好书一样,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解读电影也是这样。
你站在什么位置,常常就会看到什么风景。
一
好教育就是“让学”。
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海蒂绝对是一个差生,差得死啦死啦的。不仅是一个差生,甚至在许多人看来,这个宝贝绝对不是一个读书的料。为此,克劳拉的祖母做了一个有趣的测试。夜晚,睡觉前,慈祥的祖母给海蒂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孩子放羊时,小羊丢失了……小海蒂对此很感兴趣。因为她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生活。故事没有讲完,克劳拉的祖母就起身告辞了。小海蒂还是惦念着那只小羊的安危。祖母说,要知道故事的结局,就要自己去阅读。于是,奇迹发生了。平时连个字母也认不清的海蒂竟然能磕磕绊绊地阅读了……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好的课堂就是“让学”,让学生自己的去学。学生有了学习的动机,学习活动就易于开展。要使学生有学习动机的秘诀之一就是——知识与她的生活相关,这样她就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克劳拉的祖母绝对是一位超极棒的好老师,比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人(我也在其中)要高明得多。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似乎不相信学生天生爱学习。我们相信的是“抓紧”,是‘逼“,是”惩罚“,好像好学生都是罚出来的一样。外在的逼迫能锁住的是身,绝对锁不住”革命者“那颗神游八荒的心。我们要的是身心的充分投入,是自由,是自由中的创造,而不是像监工一样的逼迫。
好好在“动机”二字上想想办法,好教育就是“让学”。
二
温室中绝对培养不出真正的花朵。
不幸的是克劳拉就是这样一朵在温室中被培育的花朵。一切有人侍候,这是许多人羡慕的生活。岂不知就是在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被侍候中,克劳拉渐渐地失去了一切能力。在电影中,克劳拉是不会行走的。克劳拉真的不会走吗?不,不是的。在故事的后面,当她的轮椅被皮特推下山坡,她要追赶她喜欢的蝴蝶时,奇迹出现了,圣母显灵了,失去了所有依靠的她竟然能站起来,迈出了她人生富有意义的第一步。而这,都是在她离开那个被人人羡慕的安乐窝后,来到山脚下,来到草原上,所显示的奇迹。故事以隐喻的方式告诉我们生命是需要自由的,生命是要与“大地”相连接的。温室中绝对培养不出真正的花朵。只有我们与“大地”相连相接时,我们才可以真正的行走。
你的“大地”是什么?我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如果将你像克劳拉一样只是关在四堵墙中,你永远也不能真正的行走,尤其是你的灵魂,它只能猥琐地躺在轮椅上一辈子也不能自立。表面上你温文尔雅,表面上你知书达礼,可惜这些都是表象,温室里培养出来的花朵无论如何娇艳,都是昙花一现,无法长久的赝品。
三
教育是用一颗心去感染另一颗心。
在故事中,海蒂的爷爷阿尔是一个孤僻,不合时宜的人。他一个人远离村庄,住在大山脚下。他的内心就像他住的石屋一样,坚硬而冰冷。我们可以想像曾经的他也定是一个热情似火的人,是村子里的流言蜚语使他一步步将真实的自我封闭起来,是不被理解的苦痛将他一步步逐出集体和村落。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这样的“边缘人”呀。他们用坚硬而冰冷的外壳将自己裹藏起来,唯有此,他们才可以避免再受伤害。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用一颗心去感染和温暖另一颗心。
海蒂显然是一位好老师。她用她的热情,她的乐观,她的善良,一步步地感染着,温暖着爷爷,使这颗受伤的心重获温暖,重新融入集体和村落。
好的教育绝不是外部的训诫和规范。好的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就像莎利文老师与海伦·凯勒一样,这是两颗心的沟通,是一颗心使另一颗心感受到了爱,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和生活的无限乐趣。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教育的外在化”吓破了胆。一些外在的,不关教育本质上的,显性化的东西冲昏了我们的头脑。而唯独忘了教育的本质,忘记了教育的本质是:心与心的交流和融合。
整个电影叙事从容不迫,加之阿尔卑斯山优美的外景,使电影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味。不信,你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