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为了和自己较劲,当我开始读《池袋西口公园》的十册套装的时候,就下决心要读完而不要半途弃掉;并非侮辱书籍或者作者,就通俗文学而言,多次直木奖提名和一次获奖已经足够说明石田衣良是一位够分量和水准的小说家,而作为其代表作的《I.W.G.P》当然不会是庸品。
我的担心不过有二:时至今日的我,对于「青春文学」的审美无力,以及相较于短篇中篇,更惯于(或者说乐于)读长篇作品的喜好。
幸亏有着快二十年前的那部为我所喜欢的日剧做引子,我才终究踏出这步。而结果则是更出我自己的意外,不论对于改编或者被改编的一方,印象并未受损,反而有些相得益彰,这才真正难得。
十部小说一气呵成,初读似乎只是简单的青春小说,甚至轻小说的路子。但是石田衣良仿佛就利用这十部结集当中一个个小故事,层层套色,等到读罢掩卷,一副色彩纷繁的浮世绘已经呈现眼前。
I.W.G.P的特色并非以长篇故事推动人物性格变化成长,冲突发展激化,而是利用更多的小故事来慢慢展现相对固化,脸谱化的人物的各个方面以及他们面对不同的事物和变化时的反应; 而作者任性的时空设定,仔细想来就是类似《哆啦A梦》一样的「世界时代变迁,而我岿然不动。」的风格,真岛诚和他的朋友们从第一本小说1997年诞生之初,就守卫着池袋西口,直到差不多十五年后的最新一部,就始终以少年的姿态,如同在度过永远循环的寒暑。不论是上世纪的怀旧(对我而言)氛围,还是看到池袋面临着新世纪手机普及、信息爆炸的新形势,或是看到中国崛起(例如北京奥运)在池袋的投影,真岛诚永远年轻、未婚、和单亲妈妈守着自家水果店,国王也依然站在潮流风头浪尖一如既往的领导着G少年;时代浪涌,风云变换,池袋变化也日新月异,唯独我们的主角不老,时间凝结,石田衣良这样任性随意的写法,其实也许就是在拓写着这幅浮世绘初心不变的主旨--「青春」,而那么多不同时代下的危机、事件、冒险,都只是一层层套印的色彩,只是为了表明,青春到底有多「美」。
在石田衣良笔下,以真岛诚和安藤崇为代表的青春,虽然偶尔存在着暴戾、冲动的因子,但是他们重情重义,同情弱者,不畏强权,再加上属于阿诚的智慧和国王所代表的武力上绝对的强大,使得他们可以跳出那些被错误使用的规则,去追求自由的正义。
而他们的视角和很多其他作品的主人公或者英雄人物不一样,虽然书里提到的很多社会现象和问题会波及非常广泛:日本乃至全球经济的下行,对药品的滥用,老龄化,信息时代的新诈骗,移民问题,在日中国劳工的现状,幼儿教育社会福利等等等等,但是作者都克制的把视角放到了细节和主人公身边的具体影响(现象),而主人公从来也都是从地面平视着那些挣扎在种种问题的身边的人,这份克制和平等,从自发而言,是属于石田衣良本人擅长和积累的证明;从自觉而言,也是针对本作品正确和专业的选择--而这些观察和视角背后,明明身为「无业家里蹲自由职业者」和「街头小混混帮派头目」的主角们,却意外的有着正得无可指摘的三观,实在让读者叹服和被感染,这些恐怕才是让这个系列可以长盛不衰甚至期待更长的生命的根本所在。
就这样,石田衣良成功的刻画了随时代迅速变迁的池袋众生相,更刻画了在这变换的街头享受着永远不变的青春和友情的少年们,这即使不能成为某些意义上的经典著作,也不妨碍它成为一种可以恒久流传的「情怀」——
另,回想2000年版本的日剧《池袋西口公园》,那时的少年少女们,即使套用现在用俗了的「盛世美颜」之类的词汇都难描摹他们风采的万一,那种骨子里洋溢的活力和无法作伪的青涩,也是他们自己也难以复制的——他们在那之后到今天为止,和你我一样,都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也并非一帆风顺,甚至更有跨越爱与死的坎坷和风波,倘若真有机会回望,也许他们同样也会艳羡永远活在不老的青春中的池袋少年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