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就想现在买,我不要等,我就不要等”,边说边拿着想买的东西不肯撒手;
“妈妈,这个太难了,我做不好,我就是做不好,我不要做”,边说边把手上的东西扔到一旁;
“妈妈,今天只有这些菜呀,怎么总是吃这个呀,我不要吃”,边说边嘟着嘴把碗推开;
……
虽然我是全职妈妈,虽然我一直秉承着以培养女儿的基本素养为重点和前提, 比如能够面对困难不怕失败,愿意帮助别人具有同理心等等,尤其是随着她渐渐长大,能够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和困难不乱发脾气。
可是,孩子的成长速度和发展方向,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的设想和期待来进行,所以有些在我眼中的“老毛病”总是难以纠正,有时候让我很是焦虑和恼火。尽管每每遇及于此,我一直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然而,面对女儿一次又一次挑战我的耐心,面对转移注意力、深呼吸等等方法在女儿的“执着”面前全然失效,最终还是爆发了!
爆发之后,又很内疚,又向女儿道歉。女儿接受了我的道歉之后,我会在双方都处于平静的状态下,跟女儿沟通此次发脾气的原因和她的问题所在,还会跟她说,遇到事情乱发脾气,结果只能是让大家的心情都不好,而问题还在那里,得不到解决。最后还跟她拉勾勾——以后我们遇到问题,都不发脾气,好好沟通,一起解决问题。
虽然每次女儿都答应得好好的,可是一到实际情境下,女儿还是忍不住乱发脾气,激得我也火上心头——为什么说了这么多次,还是置若罔闻?为什么都拉勾承诺了,还是屡教不改?为什么那么多方法都尝试了,还是我行我素?
于是,我只能努力地让自己转念去想:人无完人,有些事情连我们为人父母的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苛求孩子呢?更何况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绪控制能力到25岁才能发育成熟。
理虽是这个理,难道就真的没有方法来帮助我和女儿一起控制情绪么?
既然书上的介绍和别人的经验对我女儿不起作用,那么就只能自己寻找答案了。我发现,女儿对“老”这件事很在意,她经常会对我说“妈妈,我不要你变老,我要你永远陪着我”,我坦白说“每个人都要变老的,妈妈会变老,你也会变老的”。听到这话,女儿就会瞪大眼睛,捂着脸连连摇头“我不要,我不要,我才不要变老呢”!
于是,我有了办法。
我在网上找了一张脸上有皱纹、年龄比我大的照片,把它放在我的脸旁边让女儿看,告诉女儿:照片里的人和我年龄一样,但看起来哪个老呢?女儿当然说是照片。我接着问她“你知道为什么我比她年轻么”,女儿说不知道。我耐心地解释:宝贝,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照片里的阿姨经常乱发脾气,遇到不顺心不满意的事情,就生气不开心,这样就会老得很快哟。而妈妈呢,你看妈妈是不是经常微笑呀,除了偶尔对你生气,所以妈妈才会比阿姨年轻。如果妈妈能够做到不生气,还会更年轻的。
女儿连忙问“那我发脾气,也会变老么”,我点点头:“是呀,不管是谁,只要经常发脾气,都会变得越来越老。你不想你自己这么小,就变成'小老太婆'吧。”女儿迫不及待地摇头:“不要不要,我才不要变成'小老太婆',那笑会让人年轻,不会变老,对么?”我肯定地点点头,女儿赶紧说:“那我要多笑,不要生气,妈妈,我以后不乱发脾气了,可以么?”
我笑着回应:“当然可以呀,妈妈也不想变成'小老太婆',所以,妈妈要和你一样,多笑,好不好。”
看着认真的女儿,我趁热打铁:“宝贝,要不我们来个约定,如果下次我们中间有人想发脾气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就说'小老太婆'提醒一下,这样就不生气了,你觉得怎么样?”女儿看着我,开心地说“可以可以”。
就这样,“小老太婆”成了我和女儿的约定和暗号,虽然不是每次都管用——有时候女儿一听到这4个字,立马舒展开紧锁的眉头,“我没有生气呀”;有时候,女儿则完全听不进去,“小老太婆就小老太婆,哼…”——但已经比之前有效果了。
看来,每个孩子的秉性脾气个人特点都不一样,别人的经验和招数再有效,却未必对自己的孩子也管用,那么,我们遇到问题,仍然需要因孩子的性格而异,只有适合孩子、顺应孩子天性的办法,才能解决问题!
所以,为人父母的我们,首要任务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喜好,了解孩子的天性,了解孩子的软肋,这样,一旦遇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就可以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孩子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在陪伴和静待孩子成长的路上,用心且耐心地多几个彼此之间独有的约定和暗号,又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回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