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年的年尾似乎不太平,恶性医闹的风波还未平息,新型肺炎的肆虐又来添堵,不禁让大家感叹“年关不好过”。
先说新型肺炎。谣言和脱销就先不说了,因为每次有疫情这类的事情似乎都会紧随,只是内容不太相同。抛开有人想发“国难财”的恶劣行径不谈,很多人因为求生欲望太过强烈而对一些信息缺乏判断力的盲从也是让人头疼不已。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恐慌与焦躁打乱了自己的节奏,让自己找不到方向,所以只能随波逐流。卫健委的发言人呼吁外面的人暂时别进武汉,武汉的人暂时也别去外面。我觉得特殊时期特殊处理,这样的方法没什么不妥的吧?可是就有人不乐意,非说这是反人权,还说不能因噎废食。我就不能理解在这样的人眼中何为“噎”何为“食”?如果生命都逝去了,讨论“噎”和“食”还有意义吗?仓央嘉措曾说过,这世上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小事?虽然这句诗的内涵有关爱情,但也包含了生命的真谛。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我们心生感动与敬佩。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愿助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一臂之力,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就好比人人践行低碳生活,地球的环境才会更美好。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聊胜于无。
再说恶性医闹。杨文医生和陶勇大夫都是出了名的专家,也是受百姓爱戴的有医德的好大夫。他们的优秀为人民带来福祉,也让他们备受瞩目。可是,我们该如何来保全这样优秀的人?他们或已经离去或重伤,我们在心痛叹惋之余,似乎只剩下了对肇事者的愤怒与讨伐。有一部分人在批评医院的安检不严格,也有人在说是安保制度的不严密,可是,迄今为止,我没有看到或听到任何关于肇事者心路历程的披露。好像大家觉得这种人罪不当诛,就该千刀万剐。但我认为,就是因为这样的恶性事件具有典型性,所以肇事者的心路历程才显得尤为重要。不然,我们该如何预防类似的事件发生?这个凶手是天生的恶人吗?他在做这件事之前经历了什么?他杀人手段如此残忍,被判了死刑就算有个交代了吗?我认为就我们目前掌握的信息量是远远不够的。在分析罪犯心理时也不能将凶手们的心理简单地概括为“心理疾病”和“报复社会”,我们要知道他们的心理为什么不正常,为什么要报复社会。微博上有一组图广为流传,主题是“抑郁症没有所谓的模样”。可以说那组图里描述的每一种现象每个人都经历过,比如朋友聚会时偶尔流露出的失落感、想看看世界上有谁关心自己、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自己而强颜欢笑、看到别人优秀就妄自菲薄……如果能从这些低气压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倒还好说,如果走不出来就差不多是抑郁症了。这几年抑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很多人都在无声地伤害着身边的人。回想一下,我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朋友向自己诉苦时,我们会说你这也太敏感太矫情了,或者我们会说对方心态不够好,劝别人看开点。朋友听了这样的话也就默不作声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原本还有很多话想说的,可是一听你这么说,他觉得那些话再说出来意义不大了,只好把话咽回肚子里去了。有人会问,那该怎么安慰人呢?其实人在生气或伤心的时候头脑会变得特别简单,他在诉苦的时候需要的是一个倾听者或者帮助他发泄的人,而不是埋怨他的说教者。这些杀医伤医的凶手们一定经历过不为人知的磨难,他们能做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情也不全是因为一时冲动。俗话说,所有的偶然都是化了妆的必然。时代发展越来越快,当一个人的思想跟不上行动的步伐,当一个人懂得了很多道理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依然一无所获,当一个人渴望凭借单打独斗闯出一片天地却屡屡受挫,当一个人总处在社会的边缘,总是被人遗忘,当一个人的诉求总是得不到回应,而又看不到希望,当一个人经历了种种又找不到可以诉说的人……有谁曾计算过他们这些人的心理阴影面积?或是有人给予过他们支持与鼓励?更多的人对他们是不是连关注都不曾给予过?因为我们习惯了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我们任由这些经历过的苦痛和怨气在他们的内心潜藏着,慢慢异化,等到爆发出来的那一天就成了我们看到的惨像。《悲伤逆流成河》里的女主人公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一个人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已然千军万马。人的心理世界就是这样,神奇、敏感、丰富,它能给予你多大的快乐,也能带给你多深的痛苦。
恶性伤医事件和新型肺炎肆虐事件表面上看好像是没什么联系的,但深度挖掘一下你会发现他们的核心问题都是人的心理问题。凶手对医生丧心病狂是因为心理失衡,冠状病毒本身是野生动物的保护伞,它们依靠这些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免遭淘汰,却因为人类的病态心理——贪念与虚荣,而被端上了餐桌。如果殒命之人确实是食用了野生动物可以说是自食恶果,但那些被连累的无辜大众呢?他们又做错了什么?人活于世,快意潇洒无可厚非,但不能以伤害他人为代价。
庚子年的钟声就快要响起,我衷心地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在新的一年有一个心的开始。从不信谣不传谣开始,从敞开心扉开始,从关爱社会的边缘人物开始,从爱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开始……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向,做一些尝试,做一些改变,不要辜负前人用汗水总结的教训。